書寫筆畫順序(錯誤)形成習慣後,是否還可以改正?

時間 2021-05-31 15:24:14

1樓:sunrain

可以改的,有些筆順本來就是有爭議的,比如說「方」,之前磚家一直說要先寫那一撇,去年那些磚家又說要先寫彎鉤。反正我小時候是先寫撇,長大後練過書法就改成先寫彎鉤,不管磚家怎麼說!

2樓:胡椒粒兒

不過很快我就釋然了……因為筆順這個東西對於成年人來講實在是影響太小,現在真正動筆寫字的機會都很少。從初中開始,我基本上是行楷,別說筆順了,乙個字缺一筆兩筆都是常有的事兒。

回到題主的問題,發現了筆順的錯誤,如果想改,當然是可以改過來的,而且也非常提倡。但是從現實角度講,如果覺得改起來不太容易,大可不必花費太多精力。

3樓:cici

還是很容易改的啊,我練了大半年的時候基本都改過來了,基本就是「布」,「必」,「比」,「成」之類的字。不過又走上了添減筆畫的邪路。

4樓:

可以改正。我從去年8月開始,幾乎每晚練鋼筆字,一直到10月,就練了3個月。現在不僅寫字筆順對了,而且字也好看了。

筆順可參考這個網站:漢字の正しい書き順(筆順)

5樓:leochong

改筆順太簡單了吧,就是記住筆畫而已嘛。大多數情況下不都是先上後下先左後右,先裡後外這種嘛……?其實我們小學課本上有寫的。

極少數特殊的就特殊記就可以了。不過書法裡的筆順筆畫是有例外或者和傳統的不一樣的,也特殊記就行了。

改筆畫這件事很簡單,多寫就順了

6樓:默以思道

並不是小學老師不在意。而是「標準」的書寫順序與書法的書寫順序不一樣。

這個東西也可以說是錯的,也可以說是掃盲的產物,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學起來容易。

至於你說改過來,這個太容易了。常用的筆順需要改變,或者重新學習的,無非是「右」,「有」,「豎心」,「火」,「耳」,「無」,「必」。我現在能想起來的就這幾個。

7樓:季子

意識到錯誤不就是改正的第一步嗎。

不過,除了某些固定筆畫的字,漢字的筆畫並沒有很嚴格的規定和限制。

一般的筆畫順序:先上後下,先左後右,先中間後兩邊,先裡頭後封口。

但也並非是規定死了。

比如先中間後兩邊這個規定,非字,有人就先寫中間兩豎,後寫兩邊六橫。但也有人先寫左邊部分,後寫右邊部分。再比如興的繁體「興」字,有人先寫同字後寫兩邊,有人也從左到右地寫。

都不為錯。

特殊的筆畫順序:比如左、右、必、女字等,這種因為字形演變的原因,筆畫有特定的寫法,但也僅在書法裡這和麼規定的,平時寫字還是個人習慣居多。

又如你說的豎心旁,倒是多數人先寫兩點再寫豎,這是連帶方便的原因。

但也有先寫豎再寫兩點的。個人習慣和連帶需要而已。

掌握好大致方向錯,了解字形演變歷史,在寫字過程中慢慢調整即可。

漢字的筆畫的書寫順序,與漢字部件的排列順序有什麼聯絡?

一步 乙個是單字的筆畫順序,乙個是整篇章法順序。此處就談你問的為什麼豎寫。這是由當時的書寫材料決定的。紙出現前,竹簡 是主要的書寫載體,條形的竹簡本可以橫寫亦可豎寫,但橫寫時捲曲和展開時都不太方便,因為書案是橫向長形的,相對而言橫向展開更容易擺放。那為什麼不是從右到左呢?那是因為要邊寫邊展開竹簡。如...

字帖上怎麼有的筆畫錯誤,不是按照正確的筆畫寫。

bigheart 去瞧一瞧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乙個之都有n多種變化,古人的字往往都存在於篇章當中,不同的人處理方式不一樣 舉個栗子,我高中的生物老師,黑板板書特別好看,他寫能的方式右邊處理成三個筆畫,還有等字,我也看見處理成三個筆畫的那種,你說他錯也不能是錯,你認可它,並且欣賞它,那就留給己用,不感心趣...

書寫順序為什麼不是從左到右然後從右到左

Romeo Bush He 是有這樣的書寫順序的,叫做牛耕地式。希臘語早期的耕地式書寫是一種更優的書寫 閱讀 方式嗎?有何缺點?歷史 不過現在世界上使用較多的語言基本上要麼單一左至右,要麼單一右至左 如阿拉伯語,希伯來語,波斯語等 如果題主問中文的話,傳統中文書寫是由上往下豎行為主的,近代受歐洲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