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Karl J Friston 獲 2017 年引文桂冠生理學或醫學獎?

時間 2021-05-31 14:59:12

1樓:

補充一下 @龍中隊 同學的回答。因為是神經領域的大牛獲引文桂冠,所以,我也搜尋了解了一下。

我個人一貫的看法,諾獎的頒發有週期性,兼顧各個學科的發展。縱觀近些年,2023年三位獲獎者研究領域為突觸可塑和神經遞質、2023年兩位獲獎者研究嗅覺受體和2023年的三位獲獎者發現了位置細胞和網格細胞,都是很明顯頒給神經領域的。

歷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獲得者

以往差不多每十年左右,會頒一次給神經領域的科學家,包括聽、嗅、前廳、視等感覺系統,都拿過了,視覺系統拿了三次。方法上,最早的卡迦爾和高爾基因為銀染方法,後面的霍奇金等因為單細胞記錄,厄恩內爾和薩克曼因為膜片鉗等技術,也都拿過。分子生物學時代,包括神經營養因子,遞質和突觸可塑性等研究,也都拿過了。

大的週期看,今年再頒給神經科學領域科學家的可能性還是有的,但不是很大。因為畢竟諾獎委員會得兼顧各個學科發展。而且,據我所知,也有一大堆重要的細胞內訊號通路蛋白,發現者的年級都已經很大了,也都需要被這個人類最重要的榮譽獎項認可。

單就研究方向來看,據我所知,核磁功能成像,也就是提出MRI的兩位科學家,是獲得過諾獎的。

「2023年10月6日,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宣布,202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化學家保羅·勞特伯(Paul C. Lauterbur)和英國物理學家彼得·曼斯菲爾德(Peter Mansfield),以表彰他們在醫學診斷和研究領域內所使用的核磁共振成像技術領域的突破性成就。」

來自維基百科Wikipedia

維基上面還說,MRI相關技術,一共有六位科學家獲得諾獎,但是,我沒有找到其他名單。估計是在用MRI做生物結構解析領域的研究,獲獎者的資訊,就不多查了。

另外一位大牛,日本科學家小川誠二,他最早提出了用Bold去分析,感覺他的貢獻更重要一些。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小川誠二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Friston教授的研究,主要是為基於Bold訊號的資料分析,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方法。當然,他其他文章也很多,涉獵領域之廣,超乎我的想象。

/如果真的頒獎的話,可能他倆,或者還有另外乙個同領域的研究者,一起分享的可能性比較大一些。還有就是,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大多會頒給實驗發現性的獲獎者,也有給實驗技術創新,但更多是實驗性的技術創新,會不會頒給理論性資料分析方法的建立者,似乎沒有先例。

我覺得,諾獎本身的意義,更多的在於對科學家過去發現或發明重要性的肯定,需要對人類生活有現實,或潛在的重要意義。fMRI技術本身,最大的突出貢獻,可能是在實驗心理方面,加深了我們對人腦的了解。像雙光子、光遺傳,還有Clarity,MOST之類的技術,可能未來潛在的意義也很大。

但是,確實都面臨海量的資料需要處理。只是資料處理方法本身,可能還沒有受到科學界應有的重視。

不過,諾獎委員會做事,一項喜歡出人意料的。而且神經科學發展到今天,資料分析和計算方面的貢獻,確實越來越重要了。如果諾獎頒給上面兩位科學家,將是對該領域未來發展,最好的鼓勵。

只是,各個主要的科研大國,都制定了自己的腦科學計畫,諾獎會不會再如此頻繁的頒給神經科學領域研究,來強調這個學科的重要性,也是乙個問題。

最後,還是預祝今年的諾獎順利發布、頒出。哪位科學家得獎,也許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像他們這個段位的科學家,歷史對他們的評價,不會因為拿沒拿到諾獎而改變。

2樓:八祭貓又

照例先說結論:喵喵喵?

不然就這麼說吧顯得我有文化,這位學者(因為不知男女所以最好這麼說避免尷尬)在自己的領域內頗有建樹(文章都獲獎了還能叫沒建樹麼),為人正直善良(沒關過號子的都能這麼說),聰穎機敏(不然也不會做科研),踏實肯幹(不然怎麼回去做生理學【好啦你們別打我】) ,能獲此殊榮的確是理所當然的(評委這麼說的你別問我為什麼)。

如何看待華為,如何看待鴻蒙?

利刃光華 華為,是中國科學技術領軍者,華為的價值在於,徹底顛覆了中國買辦資產階級的奴才思維。讓中國人真正思考科技強國的道路,科技為第一生產力!美國十分懼怕華為取得成功,因為那將意味著美國的徹底衰落。列強國家也非常恐懼華為的成功,除了美國之外,德國,日本等技術強國也在列。華為的手機業務不算什麼,真正厲...

如何看待佛?如何看待道?

liuxinto 佛陀具有大悲三唸 生緣慈,法緣慈,無緣慈。也就是說,佛的大慈大悲並不是佛的意識心起了悲心,而是對一切眾生等視,只要這個眾生得法的因緣到了,就會安排他值遇三寶 只要眾生起了對佛的求助心念,佛就會根據因緣為其安排。佛滿眾生願,隨後可以度其入佛道。從文中對佛及佛法 僧的描述內容及口吻來看...

如何看待 如何看待 評價知乎上的 如何看待 評價 類問題 這種問題?

我建議這類問題應改為 你是如何看待 評價某某問題的 因為直接問 如何看待 彷彿是要給這個問題總結出乙個正確答案,而加上 你是 二字則變為呈現多樣化看問題的視角及不同的觀點。其實,看多了真有點煩,有時候在想現在我連怎麼看待 評價都得去受別人影響了。但有時又忍不住去看。後來想想,在對於本身就不關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