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七絕時總是先寫好了結句,卻難以補全前兩句時,該怎麼辦?

時間 2021-05-31 13:05:55

1樓:yuqing

詞牌律絕,韻律要求太高,古人湊詩都有痕跡,所以朗朗上口的多是絕句,湊得少或更容易自然。

其次詞牌,佳句到了選詞牌去湊,容易順暢。

律詩就難很多了,所以大多律詩都是三兩句經典,難以讓人記住的往往是首聯和尾聯。但是不影響整篇的高度

2樓:西涯

有一天忽然冒出一句詩

舊時桑梓今尚在,青青還似故人心。

想要補成一首,於是苦苦思索,又得一句

羇旅經年風波倦,回首鄉國淚滿襟。

可是這兩句詩實在不能兼通,所以我就有了兩首詩沒有補全

3樓:留取殘荷

略談一點看法:

1、這種現象很正常。我寫絕句幾千首,有不少就是這麼寫出來的。寫詩,其實沒有一定之規。

2、怎麼補全?我覺得:

第一,你要充分熟悉詩詞的套路。任何行當都有套路,譬如你上門找人幫忙,多半要先寒暄幾句,然後才說我有難處如何,能否請您。。。譬如王昌齡閨怨詩很出名,一開頭都是鋪墊渲染。

沒有這些,後面句子能壓軸,能出彩嗎?

第二,學會咂摸情感的起伏,詩是複雜情感的產物。當你一瀉無餘時,你就要想想怎麼讓情感拐個彎,生點波瀾出來。其實人的情感是你越琢磨,就越豐富,就越覺得有層次。

要學會靜靜體味這一點。

如明白以上,七絕起承轉合,從技術上來說,難度並不大。多練習練習就好。

4樓:玄玄

畢竟兔起鶻落、一氣呵成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驚才絕豔者,上千年寥寥無幾。古人云「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啊。

所以,還是先讀各家各派之詩,集眾之長,內化於心。也許有一天,不吐不快,口佔一絕也是闊以的……

5樓:西遊漫記

偶然見到,厚顏來插個嘴。

此話題下,後面兩句,應已是腦洞豁然靈感眷顧了,先假設它們都已能撥人心弦了,不贅言。

前二句的處理,首先須明白它們的任務,是乙個蓄勢拉弓的地位,是乙個底線傳中的技術動作,中的,射門,並不是其任務。四句都打眼好不好?按道理是好的,其實不好,因為一首詩(也不止於詩)虛實,起伏,快慢,粗細的對比是必要的,前兩句的好,應該是好得不打眼的好。

舉例了: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

上林木落雁南飛,萬里蕭條使節歸。猶有交情兩行淚,西風吹上漢臣衣。(袁凱)

後二句俺不管。

前二句,都有共同處:一寫景,二述事。

這兩句不負責抒情,而是寫實,使後面的抒情有個落腳處,當然如何寫實而不黏不滯,文字還得優美,也不是說到就能做到的。

俺不提供寫作模板,僅是介紹一種寫法,而已。

寫文時寫不長,總是放棄怎麼辦?

王舊枝 一方面,像大家都提到的,可以公開自己的文章,獲得關注,以激勵自己寫下去。我一般都會分享給朋友看,讓她們給出意見,激勵自己寫下去,同時,也能得到很多有效的意見。寫文自身,因為我慣用手機寫文,會在構思的時候接住。列出大綱和注意事項,方便自己隨時接上思路,不易中斷放棄。如汪曾祺先生所說,寫文不要著...

為什麼給孩子聽寫詞語時,他總是先寫後乙個字,再寫前面的字?

老杜 首先提的這個問題和舉的例子是不是有矛盾啊?其次我們分析一下有部分孩子確實存在的這種寫字習慣是啥原因。第一 對於要聽寫的內容不夠熟悉是肯定的,大家應該很少聽到有人說寫自己的名字的時候先從自己名字的最後乙個字開始寫起吧?為啥呢?就是因為對自己的名字太熟悉了,所以不會犯這種低階錯誤。所以不能說是反應...

做會計分錄時借貸方總是寫反

王會計王貽巖 主要還是因為對借貸記賬法中有關各類賬戶何時借記 何時貸記的 規定 掌握的不熟練 即對借貸記賬法中記賬符號借 貸何時表示增加 何時表示減少的記賬 規定 不熟練 熟練以後就不會出現這樣的錯誤了。如何熟練掌握請參見本人對 能用簡單的語言描述借和貸嗎 或 會計分錄怎麼分清誰是借方,誰是貸方?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