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被司馬氏篡權,是不是因為過早的削弱了宗親勢力?

時間 2021-05-06 04:31:20

1樓:失落的亞特蘭蒂斯

這只是其中的乙個原因。曹魏就拿來和被他取代的東漢比一下吧。漢朝是歷史上第乙個長久維持的大一統王朝,秦太短命,封建王朝的很多框架都是自漢朝始,後世的朝代,強如唐朝都活在金刀之讖的陰影中。

曹魏立國到高平陵才29年,連天下都沒統一呢,就被權臣架空了,他嚴格來說是三國裡最先實質上滅亡的,曹魏既沒底蘊,也沒能重塑神性。東漢末年,黃巾主力其實一年時間就平的差不多了,外族得益於漢朝幾百年的打擊控制,也根本無力威脅中原,如果不是何進非要殺宦官導致兩敗俱傷,東漢三大支柱折其二,士族一家獨大,東漢還能苟個幾十年的。而曹魏兩個外患除不了,本身也是和士族妥協上位的,當初你魏國的開國功臣也都是世食漢祿的,既然好處給到了,能拋棄400年的漢朝,過兩天拋棄你魏國根本都不需要猶豫,再當一回大晉的開國功臣,豈不美哉?

說到底曹魏只有宗室才是支柱,一旦宗室無能把持不足朝政,被篡位是早晚的事。你既沒漢朝的神性底蘊,硬實力也不足以掃平內憂外患,既然你老曹家都能當皇帝,那幫士族自然也想當皇帝。後世但凡有點權力的外戚、權臣、軍閥,是個人都敢篡位,禮崩樂壞自魏晉始。

2樓:zzy

曹丕壯年而亡,其子年幼,根本無法坐穩皇位,需要司馬氏族的大力支援,加之曹丕推行新政,削弱了曹氏、夏侯氏等宗親的勢力,當時跟隨曹操征戰的舊臣大多已年老衰亡,他們無力與司馬一族相抗,以上種種,使曹魏政權出現權力真空,使司馬氏乘虛而入。

3樓:王宇鄉

在那個社會,天子就是個標桿,忠臣良將都是為了國家穩定才物盡其用人盡其才,除非是大面積瘟疫疾病天災人禍導致人民被迫造反(黃巾),否則國家政權不可能會大幅度動盪。

曹魏把這個標桿折斷了,乙個個都王侯將相令有種乎了,管你是不是王室宗親,天子都能廢還怕個3代遠親?(隋唐親兄弟都能滅門)(SIN的段子:吳蜀曹都帶有親戚關係到頭來還是殺來殺去,董卓一直說要把女兒嫁給孫堅結果到孫堅死都還在問孫堅有沒有兒子)

司馬不反,王鍾諸葛都會反,只是剛好司馬懿3代託孤,大權在握,又被曹爽往死裡逼,被逼無奈只為生存而已。

荀彧死,曹操一直沒有篡權,可怎麼就生了曹丕個倒霉孩子

4樓:宣漢

「宗親」的範圍很大,曹魏自曹丕起,削弱的是近支諸王,而夏侯尚、曹真、夏侯儒、夏侯霸、曹泰、曹休、夏侯威、夏侯獻、曹爽都沒被削弱,而是一直被提攜。至於夏侯楙、曹洪這兩位,是得罪了領導,屬於特例。

而且,即使從現存史料和我個人的判斷來看,夏侯惇這一支的宗親也多數沒被削弱,反倒應該蹦得很歡才對。至於為什麼史書中少有所載,你得問陳壽、夏侯湛、魚豢、石勒、房玄齡這老幾位去。

所以說,題主的這種題法不能成立。

其他的,等我歇完晚飽再繼續……

接下來要說,曹魏為什麼會被司馬氏篡權。

削弱近支諸王的因素自然是有的,但不是決定性的。

拿年代近的幾個王朝舉例子。東漢分封,但諸王力量大不及西漢,結果是外戚屢屢威脅皇權;季漢用東漢模式分封了諸王,其限制不如曹魏那般嚴格,但也沒什麼大權力,最後也沒被權臣篡權;孫吳的諸王和宗室的權力很大,宗室將領大臣遍布國內,鬧半天給遠屬宗室篡了權(嚴格來說,孫峻兄弟幾乎不能算宗室了);西晉諸王權力極大,於是自家打成浩劫級的人禍。

從上面的事例可以看出,是否遭篡,跟分封諸王沒有決定性的關係。但是諸王權力過大,則會造成七國之亂、八王之亂這一類的大禍。

長期來看,自古無不亡之國。但三四十年以內便露亡國之相的,則要從立國者中找毛病。

王朝被篡有各種原因:君主幼弱或暴虐或痴愚;外戚過於強勢;外患;邊境軍將難制;財政崩潰或天災;權臣篡位;持續暴動等等。

曹魏被篡,表面上看是曹叡早亡,無強力外戚,曹爽被乾掉,優秀宗室力量不足(夏侯霸夏侯威),對權臣、世族的限制過等原因造成。

但對比西漢、東漢、季漢來看,我們又會發現,並不是這麼一回事。

我先拋個結論吧,曹魏會被司馬氏篡權,甚至因其他原因早亡,其主因在於:非正義。

我知道會有很多人笑,好吧,我先去抽根菸,讓你們好好地笑。

忽然想起我根本不抽菸,所以很快地走回來了。

我知道,在這個越來越殘酷,大眾越來越不蒙昧的時代,叢林法則、黑暗法則、達爾文主義在每個人心中的位置都是極高,公平正義,正直無私,仁義愛國,都成了幼稚、弱智的同義詞。

但是,至少在東漢前後,那個春秋遺風,兩漢俠義還沒散盡的時代,節操、正義性、仁德,都是很重要的。

力可使人屈,不可使人服。

曹魏從建立到延續,從頭到腳,無不透著暴烈、殘虐、陰毒、詭詐。

倚漢室之大旗,屠漢民,斬名士,戮漢臣,夷世族,殺漢後,誅皇子,直至篡奪漢室。

而篡奪之後,仍不施仁政,反而變本加厲。

並且為了得到世族支援,而推行九品中正。

是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在宋朝被曲解為「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但大家知道嗎?宋朝自立國起就民亂不斷,始終未休,就如同乙個渾身不斷出血的武夫,直到衰老,創口依舊未止。宋朝之軟弱,與不恤民力無關嗎?

還「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天下也」?

我去你媽的吧!

以詐得國,為政不仁,以力屈士。

既然天子是兵強馬壯者得,那很好啊,我姓司馬的,姓王,姓鍾的,叫諸葛誕的,都可以試試啊。畢竟老話說得好,「要噹噹皇上,要日日娘娘」嘛。

西漢、東漢、季漢不是沒有亂臣賊子,但多數不能成事,或忌憚很多,就算一時成事,其反震力也往往促成大漢復興。

而老曹家嘛,雖然享國尚短,卻是沒這麼好運了。

5樓:涼州刺史張既

其中乙個原因吧。仇鹿鳴的《魏晉之際的家族網路》一定程度上認可了這一說法。曹真死後曹氏軍權徹底旁落,那麼追溯起來其實宗室被打壓,尤其曹彰被罷免,夏侯尚被害死其實都對此構成了疊加因素。

所以尤其在曹真死後才會徹底旁落。

但最主要而言,還是三足鼎立的局勢形成,以及司馬懿軍政都樹立了絕對威望,才會造成這一局面。在政主持尚書工作,致使後期門生故吏遍朝野,後期在軍又一家獨大。這才導致了篡權具備了根本條件。

不然高平陵的時候,都不需要曹爽出手,蔣濟陳泰都夠把他摁死的了。

曹魏和蜀漢最終失敗的原因是不是因為適合的繼承人生的太晚了??

阿爾托莉雅的呆毛 劉禪不適合當繼承人嗎,雖然偏信閹豎,落得個庸主的名聲,但是他性格寬厚,未有大殺,自諸葛亮到姜維,劉禪一直在支援著北伐事業,並且嚴格推進著諸葛亮生前訂立的各項制度,在劉禪在位期間,蜀漢從未發生曹魏高平陵之變和東吳諸葛恪之亂類似的事件,如果按照劉備光復大漢的理想來看,劉禪是不合格,而且...

如果姜維打著剷除司馬氏的旗號北伐,是不是更容易成功?

Linmishion 以下個人觀點,若有所思不足之處,請多指正。第一部分 實際分析 先舉個例子,武侯北伐時就是打著興復漢室的旗號,總共兩次 全面戰爭級 北伐,第一次出祁山當時還有部分精漢 或精季漢 也帶動了部分地方反叛,相關性最高就是孟達,雖然最後沒有成功,但結果未出之前理論上來看的確有非常大的成功...

善良是不是因為被道德綁了良心才有的?

一口田 不是哦!每個人的內心都有善良的成分,只是在我們想表達的時候表達,每個人都有自私的一面,這都是人性,看淡 看穿 看破,笑看哈! 愛上了多久 不是,善良是人內心最深處的準線,嚴格來說,和道德關係不大,有善良有道德的人會被人喜愛,有善良無道德的人會被人厭惡,無善良有道德的可以試著接觸,二者都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