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實際政治能力如何?

時間 2021-05-30 16:57:59

1樓:風之別鶴

屈原在楚國為臣,先後事兩代君主,都是始重後輕,先用後棄,他的政治主張、治國抱負得不到施展,關鍵是在當時的內外環境,不會處社會,執行力差,所以只好憂國憂民,獨善其身,憤憤不平而抱石魚腹。

他在外交策略上,有失偏頗,極力結交齊國,其致命原因,就是他和齊國有姻親關係,很容易受政敵攻擊。而在對秦國問題上,他又無別法,再加上張儀的離間,給秦國伐楚奠定了基礎。

他在處理朝臣關係上,缺乏手段。心性簡單,感情豐富,愛恨交加,在詩歌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但不是好的政治家,他在詩歌中把自己比作香花美草,不與那些汙濁之人同流合汙,不考慮如何去影響、去團結、去改造別人,應付不了複雜的朝廷關係,只能怨天尤人,孤獨終老。

他還處理不了君臣關係。兩任君主,都是先用後疏遠,好的政治家要運用權謀,要有恰當的手段,去勸服昏庸君主,而不是把自己搞得首鼠兩端,從不喜愛疏遠到流放出京。 所以說,屈原是可愛的、是可尊敬的愛國詩人,但實際的政治行政能力是很侷限的。

2樓:培根 霍格

政治能力到底如何,體現於對政局與大勢的預判能力:預言與實際是否相符。否則理論上一套又一套,講得頭頭是道也枉然。

屈子名垂青史有忠君愛國,文采飛揚的因素。但不能否認其政治主張切中時弊,政治預言富有洞察力。

「秦不可信,張儀不可信,懷王不可入秦」。史實證明「政治天真」的屈原的預判與事實相符。「深謀遠慮,有深層次考慮,通曉權謀人情世故」的懷王,子蘭之流誤國坑己。

春秋末期,秦國出兵助楚抗吳復國,戰國時代楚國朝野大多沉迷於百年秦楚同盟聯姻的「友好」歷史,親秦主張佔據優勢不足為奇。

在此大背景下,屈原等少數人看出了秦的野心與擴張勢頭,預言秦是楚之大患,不可再相信能與其友好合作,反潮流地提出了聯齊抗秦。歷史的走勢證明了屈子超乎眾人的洞察力,楚之山河破敗的殘酷現實證明了屈子是「舉世皆醉我獨醒」的先知,而不是一些人所說的自大狂與政治小白。

姚崇作為宰相的實際能力如何?

月亮河 可以說 開元盛世 能夠出現,在朝廷大臣中功勞最大的首推姚崇。如果不是從武則天時期開始,姚崇就一直推崇這李氏宗親和一直勤於政事,不然不可能出現 開元盛世 唐玄宗能夠開啟 開元盛世 除了跟自身的才能有關之外,還與他身邊的不少大臣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其中姚崇做出的貢獻最大。 作為唐代並稱的房杜...

唐高宗李治政治能力如何?

及至到來無一物 李治是個聰明人,在數百位皇帝裡,李治都是其中出類拔萃的聰明人。只不過,他有乙個彪炳史冊的父親,乙個溫婉賢淑的母親,乙個青史留名的妻子,所以顯得他很普通罷了。當他勢單力薄的時候,他懂得韜光養晦。可以讓長孫無忌隨意左右。當他羽翼豐滿的時候,他懂得重拳出擊。可以逼長孫無忌懸樑自盡。當國家缺...

結合實際談談如何增強抗壓能力?

曾經嘗試過跟家人溝通,盡量避免 報喜不報憂 的老思想,可是得到的回應是 你有什麼壓力?你光考慮自己?慢慢地,發現跟他們溝通太難,並且根本幫不上你什麼卻想頂著乙個好人的名號,也就漸漸放棄跟他們交流,他們也在你演戲的時候樂在其中誇你報喜不報憂,以掩飾他們的無能為力同時頒乙個道德獎給你以示鼓勵。他們認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