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 無常 ?

時間 2021-05-30 03:09:49

1樓:修行者

要理解無常就得要懂什麼叫常,常者就是不變,相對論當中反轉過來無常就沒有常,常就是永恆不變就稱為常,無常就是沒有常的。世間上沒有常法,只有無常,任何東西都在無常,任何東西都在成住壞空之中,有情決定死,無情決定滅,就是這麼乙個道理。有生命必定要死,無生命必定要滅,不管你什麼金剛石也好,只有一天天化,只有一天天地爛,這就叫做無常。

2樓:Excel Brain

用科學的理論包括概率論、混沌理論、複雜系統理論等來理解無常

Excel Brain:複雜理論、混沌理論概率思維、隨機、不確定性非線性、亂七八糟的線不可知論

3樓:行屍愛上了走肉

是不是被這個高大上的詞困擾的不行。各種解釋看了越看越迷糊。

南懷瑾老師給了白話版簡單直接的解釋。

無常就是沒有長性,一直在變。

下邊是我的理解。

組成宇萬物的基本粒子都是在動的。沒有靜止的。那由這些一直在動的粒子組成的萬物當然就沒有會一直靜止的。不靜止就會變化,會變化就沒有長性。這就是無常。

觀無常就是看這些變化。我們可以接觸到,看到的物質都是在變化的。

我們的七情六慾也是一樣在變化的。

當然這都是個人理解。

4樓:柳勝藍

電影《單身男女》中,吳啟巨集抱著青蛙在街上等程子欣,他們七天前相約今日再會。等了很久程子欣都沒來,他對青蛙說,七天的時間,什麼都有可能發生。人家說不定已經嫁人了。

腦子突然短路,下次想到了再寫。

5樓:司馬義

不如教你直接經驗無常,你自然明白什麼是無常。當你能當下經驗無常,正念正知不斷,你自然知道沒有任何經驗是有常。

能當下經驗覺知到無常,它的近因是觀(慧)。能觀(慧)的近因是心能入定。心能入定的近因是心能寧靜、心能寧靜的近因是心樂、心樂的近因是心喜預示著樂、心喜的近因是離欲遍求、離欲遍求的近因是離欲的焦熱、離欲的焦熱的近因是離欲的意欲、離欲的意欲的近因是離欲的意向、離欲的意向的近因是離欲想、離欲想的近因是離欲界、能離欲界的近因是正知有念能觀念住。

--- 如果處於這些階段中,那麼順著次第,最終能當下經驗覺知到無常、覺知到是苦、覺知到不是我、不是我的。

如果你不在這些階段裡頭,而以為有捷徑地去理解無常,那麼這種理解是不如實的理解。也就是說無論有證悟無常的人能表達無常多好給予你明白,你所知道的都只是概念而已。概念上的理解是不如實的。

例如我說我品嚐到喜馬拉雅山峰上的泉水是清甜、滋潤、滑溜的。你聽了只知道那泉水的概念,可是不知道那泉水是如何的清甜、如何的滋潤、如何的滑溜。直至你能順著同樣的道路,走到我所說的泉水,在同樣的氣候環境情況、同樣的泉水質量、與我同樣的身心狀態、以及其它同樣的條件下、你才能完全正確地經驗/品嚐到我所說的清甜、滋潤、滑溜。

這經驗是如實的,比起只是意思上的理解是不同次元的如實,無可比擬。

6樓:湯連榮

世間所有一切都在不間斷的流轉變動之中,正如同你小時候心心念念想要得到的夢想,到了現在都已被現實打碎成絢爛的肥皂泡,消失無蹤。

7樓:菩提心

任何事物都是體相用的統一體。體不生不滅是常,相生生滅滅是無常,用是相的價值的實現。任何事物都是體相用的統一體所以任何事物也是常與無常的統一體。

任何事物若站在體的角度看,是常,若站在相的角度看,是無常。這也是六祖慧能在《六祖壇經》中說"無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惡諸法分別心也。"的原因。

站在相的角度看佛性,是無常,站在體的角度看一切善惡諸法分別心,是常,因為常和無常是不二。

8樓:林先生

這裡面有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區別。

小乘佛教認為,人是由五蘊體構成的,由於業力驅動,促使五蘊聚合成乙個生命,而五蘊體屬於有為法,始終處於變化之中。

大乘佛教認為,一切人類所見的法,都是無自性的,所以他們都是不生不滅的,都是空的,只有概念的緣起,沒有實在的緣起。但是在人類無法感知到的離言自性中,阿賴耶識和轉識是互相生滅,互相為因的。

9樓:慧明

例子?生老病死,悲歡離合,還有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還有苦苦,壞苦,行苦。還有轉瞬即逝,還有各種各樣的永不回來的消失。

10樓:洪達

因各種條件而生起的「事物」,一旦形成,就處於持續地生起、滅去這個過程直至消散,因為這種生滅,所以說是無常,因為這種生滅無法被控制,所以說無我。

比丘!諸行如幻,如炎,剎那時頃盡朽,不實來、實去。--SA.

273有為法沒有實體,是無常的,沒有靈魂,一切事物只是乙個生滅過程,這是佛法獨特的地方。通常,人們寧可相信:可能有不會改變而永遠存在的東西。

在佛陀的教導裡,沒有所謂的「事物」,只有生滅的過程。當我們談論一件「事物」時,試著去了解它的意思。 Thing這個字有很多意思,本來無事物(thing)只有生滅過程,這是非常深奧的,這是佛法異於其它宗教和思想的地方。

--《禪修指引》

當你圓滿所有的觀智時,你會發現:沒有其它的方法可以解脫,解脫的唯一方法是:徹底的觀察身心生滅的過程。

為了觀察身心生滅的過程,你必須淨化你的行為,必須持戒清淨,你必須專注在某個所緣境上,以名法或色法或其它所緣境作為禪修的基礎,如呼吸等。讓你的心靜下來,使它非常清淨。讓心清淨,念清淨。

藉著觀察身心生滅的過程,你越來越能淨化自己︰如見清淨,道非道智見清淨;只有透過清淨,你才能解脫,沒有其它方法。如果我們想解脫,我們必需淨化自己,這是解脫的唯一的方法。 --《禪修指引》

11樓:我叫廢物弟

無常就是指終歸於無. 如果廢物弟覺得這位上海女生好美的念頭會消失, 那廢物弟覺得這位上海女生好美的念頭就是無常的. 南無阿彌陀佛

怎樣理解無常?

淺海 你希望你的生活能夠游刃有餘 優裕從容,能夠讓你瀟瀟灑灑從從容容捻著多餘的空間掌控自如,收一點不缺損,放一點也不礙事,自然能夠留有餘裕是好,但有些時候有些事情偏偏就只是剛剛好而已,不會給你留寬鬆的餘地讓你調皮地轉圈。你就擔心受怕,你就慌亂無章,然而能夠剛剛好不就已經是好事麼。恰到好處,是虛驚一場...

從世俗的角度不理解「無常」

乙個學佛人 我知道你的意思,就是人死如燈滅,什麼都沒有了,趁著活著多享受,不然就虧了。無常就是事物都在變化。不是永恆存在的。同理,快樂也只是暫時的。但是痛苦確是無盡的。因為我們認為的快樂都建立在痛苦的上面。你的問題在於研究證明到底死後會不會如燈滅。都化為虛無。如果沒有化為虛無,而是死亡是另一段旅途的...

如何解釋人生無常和佛學中「無常」的含義

綿綿若存諾諾久長 人生無常 因為道可道,非恆道。道可道,非常道。世界萬物是變化的,所以不會一成不變,也不會經常性的是乙個樣子。只有變化才是永恆,才是生生不息。佛學中的無常 本意和前邊的無常接近了。但是佛教人士把這個無常歪曲了,認為一切都是假的,只有佛法是真的,是常駐的。說到底,佛法認為死才是常,才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