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商朝帝王名字多以甲乙丙丁一類命名?

時間 2021-05-29 23:52:08

1樓:alex lu

剛好在看張光直的《商文明》一書,裡面對此問題有詳細闡述,其觀點有些顛覆,簡單介紹一下。

商王的名字皆由前後兩部分組成,後半部分為乙個「幹」名,即十個天乾之一,前半部分為乙個字(一例為兩個字),即「父」「祖」「大」「中」「小」,或者為乙個未被辨識的或者沒有確定意義的字。「幹」字是商王名字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首先,以天乾來命名,在商代是乙個具有普遍意義的問題,因為商代和西周初年的青銅器銘文表明,「幹」字在非王室家族的祖先名字中也一樣普遍使用。

其次,他指出,此前學術界通常解釋的三種說法,從推理方法上存在問題。這三種說法是:「商民是按照其生時的「幹」日來確定其死後之諡號」的說法,以及董作賓提出的「商王之名乃依其死日所給之廟號,而非按生時之日所給之生稱」,乃至陳夢家認為的「這些『幹』日皆是依據其世次、長幼、及位先後和死亡先後,順著天乾排定的」,這三種說法都是基於以名字中的「幹」日聯絡到乙個偶然事件——出生、死亡或其他事件——推理出來的,這種推理方法似乎不妥。

事實上,這種聯絡不應該建立在如此偶然的聯想和推理之上,實際上它並不具有任何隨意性。在統計有銘文銅器中,發現1295件有銘銅器包含有帶「幹」日的商族先王名字,在十「幹」之中,有五個平率最高的「幹」日出現在1134件銅器上,佔總數的86%,並且這五個「幹」日都是偶數。

經分析,張光直得出結論,認為「商王(包括其配偶和臣下)的命名並不基於諸如生日、死日或繼位的順序來確定的」,並提出自己的假定:王族被分為10個祭儀群,並皆以「幹」日為名,又稱「天幹群」,商王選自這10個不同的單位,在他們死後則以其原所在的祭儀群的「幹」名為其諡名,並以此規定他們的祭祀活動。

另外,商王名字的前半部分是乙個具有區分意義的關鍵性詞,由之可以鑑別出具體的某個商王,並將之與所有同「幹」名的其他王室成員(包括其他的商王)區別開來。

2樓:說書人

那不是他們的名字,而是諡號。

商朝時中國的文化還是神權色彩比較重的,巫師的地位非常高,國王既是國王,也是群巫之長,作為祭祀的首領。而商朝的祭祀除了天神之外,最基本的祭祀物件就是祖先了。

現在的各種「x王」「x宗」「x祖」的諡號,以及整個傳統中原文化,是西邊的岐周「入主中原」後才建立起來的,跟商朝的文化已經很不一樣了。

3樓:柳玉

私以為主要是幾個原因。

1、商朝時期還沒有完善的記錄介質,主要的的記錄工具有限。

2、商朝以前華夏的文字型係實際上還從在乙個過度階段。

3、夏、商還是個巫鬼盛行的時代,祭祀群體是國家的頂層。

綜上,在文字與文字書寫介質還不成熟的時代,言傳是主要手段,尋麼便於記憶的方式總比乙個個還不怎麼好記的名字要好記些。而負責傳承這些自然就是祭祀群體。

明代帝王為何會被如此汙名化?

15345678446 首先說一下,和明史其實關係不大,明史大部分是誇明朝皇帝是真的。人家清朝反而極力美化明朝。吹崇禎大帝,吹的直接起飛了。 為什麼單把明朝帝王拉出來?本題一看就知道又是個皇漢明粉的釣魚問題。明朝帝王的形象在正史上反而比較不錯。要不要把商紂王,隋朝倆倒霉蛋說說?還有南北朝被黑成煤球的...

為何東晉南朝時江東人物名字中多帶 之 字?除此以外還有哪些當時名字不避諱的字?

越石賦扶風 陳寅恪在文裡猜測和道教有關係,然而這個解釋其實是有商榷的餘地的,在這裡再補充幾點猜測。魏斌認為 東漢人名呈現出明顯的分層,上層人名是單名,底層人名單名 雙名並存。這種情況亦存在於南方的巴蜀 吳越地區。在這種背景下觀察,長沙走馬樓吳簡整齊的單名引人矚目。楚秦至西漢前期,楚地編戶民同樣單名 ...

周朝的統治者為何稱自己為天子,而商朝不是?

獵人蟲 因為商朝當時還沒有 天帝 這個概念,現實的天和當時宗教中至高神 帝 是分離的 商人還沒有周代的 天命 觀念。常玉芝說 卜辭和金文中,殷人把天神稱作 上帝 或 帝 而絕不稱作 天 卜辭中的 天 字都不是神稱,而是表示大的意思,如 大邑商 又稱 天邑商 大乙 又稱 天乙 等。但商人已有 帝命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