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裡一些有爭議的外號到底應該如何讀?

時間 2021-05-29 23:44:45

1樓:

沒羽箭張清

宋元時期的《大宋宣和遺事》中,宋江三十六部下中有「沒羽箭張青」,便是張清的原型。而同時期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讚》中,張清亦在其中,讚言為「箭以羽行,破敵無頗。七札難穿,如游斜何」。

沒羽箭的「沒」應讀為mò,出自李廣射石的典故。根據《史記·李將軍列傳》記載,李廣在一次打獵時誤將草叢中的一塊大石當成老虎,於是一箭射去,結果「中石沒鏃」。裴駰在《史記集解》中引用晉代徐廣的話,認為「沒鏃」一作「沒羽」。

沒羽箭意思是說箭射得又準又狠,竟連箭羽都沒入石中。

可能是後人不明其義,以「沒(mò)」為「沒(méi)」,認為沒羽箭即無羽之箭,應屬石彈一類,從而據此為張清編造了「飛石打人,百發百中」的本領。

浪裡白條張順

程穆衡《水滸傳注略》:「原本作浪裡白跳,跳,平聲,音條。見《前漢書》及昌黎詩。

五代及宋凡軍行,前軍之前俱有踏白隊,所以踏伏,候望敵之遠近眾寡。《通鑑》:天覆三年,朱全忠遣左踏白指揮使王枟攻密州,是其證也。

因俗語以踏為跳,故踏白將亦謂之白跳將(謂足踏為跳,今人尚然,如跳大頭,跳獅子之類)。浪裡白跳者,言不於陸地為踏白將,而於浪裡跳白也。語最新奇,今俗本自不能解,竟改作條,雖亦知條跳同音,而白跳之出處晦焉,且亦不知白條之無解也。

」在《大宋宣和遺事》(講史話本,宋代無名氏作,被後人稱作《水滸傳》的藍本),用的就是「浪裡白跳」這個版本;南宋龔聖與的《宋江三十六人讚》,也用了「浪裡白跳」。不過,有些人認為「白條」更符合現代人的用詞習慣,白條即「白刀魚」,比喻張順在水裡靈活得猶如一條魚。

張順渾身象雪一樣的白肉,水底可以伏七天七夜,穿梭水面快速無比,就象一根白條一閃而過,所以人稱「浪裡白條」,是梁山中水性最好的,和李逵並稱「黑白水陸雙煞」。曾率水鬼營鑿沉高俅海鰍大戰船並活捉高俅,威震天下。張順的水性簡直好到可以與魚兒媲美,其實白條,就是餐條的別稱。

白條魚側面及腹面銀白色,露出水面時反射Sunny,就顯得白光閃閃了。有版本是「浪裡白跳」,可能是由於此魚性活潑,善魚躍,而起的別稱。

2樓:

應該是tiáo,一說是游得很快,像一條白色的直線,一說是跟張順的膚色有關,還有一說是快的像白條魚一樣。

張清傾向於mo,因為沒羽箭這個綽號沒有水滸傳的時候就有了,大宋宣和遺事可沒說他不用弓箭。當然我覺得放水滸傳裡,自己怎麼理解就怎麼讀,無所謂的事。

水滸傳裡有幾個是真正的官逼民反上梁山的

凡德仁 梁山108將中真正逼上梁山的很少,很多是自願上梁山落草的,因為自身犯了事,怕官司連累落草,要說被逼上梁山首當其衝的應是林沖。 光玉 首先逼上梁山就有歧義 到底是上梁山還是上其他的山也算?雖然這麼說有點俗,但是水滸傳本來就反映了官逼民反的社會現實。而且書裡面除了林沖以外,受害者還有很多。1.歐...

《水滸傳》裡哪一位是真正的好人?

深水夢 要看這個好漢的定義是什麼,多人都說水滸傳好漢只有乙個半,那是連108將都沒背完 這張圖萬能啊 如果你要把這個好漢定義為行俠仗義,那還真的是沒幾個,但是你如果抱著這種思想,你就不要看水滸傳,我覺得以我的標準就是,違反自己的底線,活出自己的本色,就是好漢了,宋江跟吳用那一類還真不是我覺得好的,但...

你讀《水滸傳》讀到哪個橋段,有一種背心發涼的寒意?

什麼都感興趣的王四 有很多深思悚然的橋段,一下子有點記不清了,挑幾個自己覺得有代表性的說吧。一 宋江在清風山為了招降秦明,秦明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不願意糟蹋了父母給的身軀。然後 宋江爸爸生氣了,讓清風山的強盜穿上秦明衣服假扮官兵殺盡城外五六百戶人家,青州知府慕容燕達一氣之下殺光了秦明全家,秦明有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