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星承帝座,不使北辰空這句詩是什麼意思?

時間 2021-05-29 23:18:08

1樓:三種不同的紅色

這兩句詩出自白居易的《德宗皇帝挽歌詞四首》,顧名思義,就是悼念唐德宗的。

這兩句詩之所以難解,主要原因是裡面牽扯到了古代天文的一些概念,如果明白了這些概念,那這兩句詩其實是很簡單的。

首先說「前星」。

簡單的說,所謂「前星」就是指太子。

這裡「前星」是指的的二十八宿中心宿中的一顆星,心宿由三顆星組成,在今天屬於天蠍座。其中中間最亮最大的那顆星,叫做「心宿二」,古代又稱作「火」,或者叫「大火」,也就是成語「七月流火」中的那個「火」。但這顆星在占星學上又有另外的意思,被作為帝王的象徵,因此又被稱之為「天王」。

古代有一種至兇的天象,叫做「熒惑守心」,就是火星執行到心宿附近並停留,被認為是預示著皇帝要駕崩了。

我們剛才說過,心宿一共3顆星,中間的是「天王」,那前後兩顆自然就是皇帝的兒子了,因此前面的那顆就被認為是「太子」,後面那顆被認為是「庶子」。

《漢書·五行志下之下》:「心大星,天王也。其前星,太子;後星,庶子也」,所以古人也就用「前星」來指代太子。

再來說說「帝座」。

帝座,顧名思義就是皇帝的寶座。其實它也是一顆星,按中國傳統天文學,屬於三垣中的天市垣,按現代天文學而言,就是武仙座α。

最後再說說「北辰」。

所謂「北辰」,就是北極,北極在天文學上有兩個概念,一是北極星,也就是地球自轉軸正對的那顆星,二是中國古代的乙個星座,由五顆星組成。

大家眾所周知,北極星在天空中是不動的,整個天空所有的星星都圍繞者它傳,所以《論語》就說「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在傳統天文學中,北極星一直是代表皇帝的。——而那個星座之所以也叫北極,是因為最早時的北極星就在這個星座中。

大家看這個北極星座,由五顆星組成,其中最大最亮的那顆就叫做「帝」,那就代表了皇帝(或者天帝),而這顆星之所以被當成天帝的代表,就是因為西元前2023年左右時,它就是天空中的北極星。

由於歲差的原因,地球自轉軸的指向一直在發生著移動,後來就移動到了北極第五顆星,也就是那顆「紐」星上,「紐」星又叫天樞,反正「樞紐」都是一回事,都表示它是天空的中心。但北極第二星代表天帝(或皇帝)的意義卻留了下來。當然,現在的北極星已經離開了北極星座,跑到勾陳星座上去了,現在的北極星是勾陳一。

——這是題外話,咱暫且不提。

其實我們看北極星座,第二顆表示「帝」,而第一顆又表示「太子」,第三顆表示「庶子」,基本和心宿一樣的,——換言之,對於北極星座來講,太子也是前星。

明白了這個幾個詞語,那這兩句詩的意思就很簡單了。無非是說:太子登了基,沒有讓皇位空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