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李白的作品?

時間 2021-05-29 23:00:21

1樓:兔兔是藍孩紙

評價誰的詩?

李白李白!?哪個李白?

有幾個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安能摧眉折腰,曾貴於是我不得開心顏。那個李白。

就全唐詩那個?

對,就是將近酒,夢遊天姥吟留別,就是那個李白。

評價李白的詩?誰給你的勇氣?梁靜茹嗎?

2樓:鹽選推薦

李白,在中國文學史上,是繼屈原之後又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浪漫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表現手法如給詩歌插上奮飛的雙翼,使它永遠翱翔在星漢璀璨的詩國天空。

詩歌風格既然以「浪漫」命名,不難想見,它運思的軌跡決不會循規蹈矩,運思的方式也必然衝破慣性思維的樊籬。在情感的表達上,它不像幽咽泉流般掩抑收斂,常常以井噴般氣勢一瀉千里。當平常的語言不足以宣洩激情的時候,就借助於離奇的想象和大膽的誇張;當現實中事物不能表達願望的時候,就調動歷史衣冠或非現實的神話。

可是,姑勿論浪漫主義藝術鮮花綻放得如何瑰麗而絢爛,卻從來離不開現實生活的土壤!

試舉例來說吧——

面對四川又高又陡的山峰,為了驚嘆攀登的艱難,詩人衝口而出:

噫籲巇,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蜀道難》)

古時候,由於受科學生產力的限制,有誰真的上過天呢!因為天太高了,想登上去實在太難了,可是,蜀道比登天還要難,試想,蜀道的艱難不是被誇張到極致嗎?

究竟怎麼個「難」呢?詩人一口氣疊用了四組複合型意象——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山上,那突兀而立的高峰直插天際,連用六條龍駕車的太陽神也只好畏難而返;山下,那奔騰咆哮、衝波激浪的河水也只能迴旋倒流。連慣於穿雲破霧的黃鶴都飛不過去,那輕疾敏捷的猿猴也在為攀援不上而發愁哩!

於是,詩人向行人發問了: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這麼艱險的道路,你們這些遠地方的人為什麼還要來呢?

面對洶湧澎湃的黃河,為了活畫出那撼人心魄的雄偉景觀,詩人大聲讚嘆: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將進酒》)

發源於青藏高原的黃河急流直下,簡直像從天而降,由於落差極大所形成的衝擊力度和迅猛奔流的氣勢,經詩人這麼一誇張,活脫脫地呈現在讀者眼前。

當興之所至,援筆賦詩——

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洲。(《江上吟》)

詩人大筆如椽,雄健無敵,詩歌簡直可以撼動高山、超越江海。這不正可以反映他胸襟高曠,卓爾不群?難怪杜甫欽佩他: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當詩人酒酣耳熱,興會飆舉——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也許是酒精的作用吧,詩人逸興大發,壯思遄飛,真想上九天去摘下那塊懸在天幕上的明月!這麼離奇的想象,不是反映出詩人的天真爛漫與壯志豪情?真可謂「上窮碧落下黃泉」,詩人興會更無前。

詩人要是發愁呢——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秋浦歌》)

因「愁」而生長的白髮,竟長達「三千丈」,「丈」不過是計量長短的基本單位,詩人還是嫌它太小了,還要用「萬里」計——橫江欲渡風波惡,一水牽愁萬里長。(《橫江詞》)

這種極度誇張的表達,試想,這愁情該有多深多重!朋友王昌齡遠謫龍標了。為了表達思念的深情——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詩人要把思念的愁心託付給天上的明月,隨著晚風送到夜郎的西邊,給朋友送去深情的慰藉,這種表達友情的方式別具一格。

韋八要回長安了,為了表示惜別的離情——客從長安來,還歸長安去。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金鄉送韋八之西京》)

詩人想讓狂風把不忍離別的苦心吹過去,把它掛在咸陽的古樹梢頭,讓它永遠陪伴著朋友,以免感受別離的痛苦!詩人憑藉超常規的想象,自然景物也擬人化了,也有了生命與情感——白雲南山來,就我簷下宿。(《尋陽紫極宮感秋作》)

3樓:當朝大學士

李白是我認為最有想象力的詩人!在盛唐,他對著月亮說: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仙人撫我頂,結髮授長生;這是何等的想象啊,在天上的月亮白玉京裡有高樓城郭,白鬍子老仙人笑眯眯的撫摸著我的頭,要傳授我長生不老之法!

我相信唐朝的那些人和我一樣聽到這首詩的時候都覺得他是仙人下凡,是謫仙人,此詩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

4樓:德普

偶有乙個小小的問題,為什麼你覺得我們有資格評價李白的詩(小小的腦袋裡裝著大大的疑惑.jpg)

好吧開玩笑的,但是像這種幾千年才出乙個的人,膜拜就OK惹

5樓:wyzzz

想起一句話

「有人詩文如百石之弓,千斤之弩,如蒼生頭頂懸掛滿月,讓後輩生出只許磕頭不許說話的念頭,真是壯麗。」

差不多就是這樣了

6樓: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坦白說,我還是挺喜歡余光中的詩,尤其是他的《祈禱》。但這段余光中對李白的讚美之詞,在下實在是不敢苟同。

月光?劍氣?這兩個字都不能很準確的描述李白的作品。「月光」一詞過於溫婉,而「劍氣」一詞又略顯江湖氣。

況且還七分月光…………

我感覺李白的詩,用乙個字形容,就是「」,李白詩中的仙氣簡直令人震撼。

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

遙望仙人彩雲裡,手把芙蓉朝玉京。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臨窮溟以有羨,思釣鰲於滄州。

南湖秋水夜無菸,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

迢迢訪仙城,三十六曲水回瀠。一溪初入千花明,萬壑度盡松風聲。銀鞍金絡倒平地,漢東太守來相迎。紫陽之真人,邀我吹玉笙。餐霞樓上動仙樂,嘈然宛似鸞鳳鳴。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等等,太多了

然而,此仙非彼仙,李白的「仙」,不僅僅只是字面意思。有人說李白的詩狂,我認為也是不恰當的,那不是狂,而是一種極度浪漫主義情懷 (手動再標粗)

有部電影叫《妖貓傳》,演員飾演李白作清平調三首,我認為演員將李白的極度浪漫主義、李白的痴刻畫的入木三分。(非常喜歡那一段)

李白之詩,給人一種衣袂飄飄,山河萬朵,我欲乘風歸去之感。

7樓:譚長玲

謫仙太白今何在,應在穹蒼中。

朝夕弄霞綺,日夜醉青龍。

王母可相邀? 楊妃應再逢。

詩動瑤池宴,筆揮玉霄宮。

本非我輩人,一瞥若驚鴻。

口吐千珠翠,情遐思無窮。

8樓:

唐朝說它容納百川也不為過……

今天我們簡單的了解一下李白

(這裡用了了解而不是評價 ,自覺沒有那個能力去評價他,但是談一談我對他的認識和了解。)

1.人家李白四五歲也是不愛學習 ,後來遇到了老婆婆才轉變的,鐵杵磨成針的典故

2.李白在十八十九歲在大明寺讀書寫了第一首詩。《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全詩八句,前六句寫往「訪」

重在寫景,景色優美。

末兩句寫「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轉。

這篇文章構思並不複雜,它寫出了詩人的所見所聞,全詩辭句平易自然,純用白描,景美情深。

當然,並不是說李白這首詩已經寫得盡善盡美了。

李白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後期比較成熟的詩作,都寫得十分灑脫、酣暢、飄逸、雄渾,字裡行間,充滿著一股豪氣。而他這首詩,在這方面的特點還不夠明顯,還不夠濃郁。這說明此作還帶有他早期作品的痕跡。

3.李白二十四歲離開家鄉辭親遠遊

這段期間內寫了大量的詩詞。行路難峨眉山月

下次再寫吧不知道接下來怎麼寫了

9樓:大夢初醒

最開始,我以為他寫的是盛唐繁華,開元煊赫;然後,我以為他寫的是才氣縱橫,天外飛仙;後來,我以為他寫的是壯志難酬中不逢明主,大才不展的苦中作樂;現在,我認為他寫的是一股快活勁兒,精氣神兒!

以為自己因年少喜他昂揚,因得意喜他揮灑,因歡樂喜他勃發,最近發現,我其實喜歡的是他鮮活的生命力,別人的作品在人生的苦難中往往有跡可循,人生的失意給了作品重量也給了負重感,李白不同,他的苦往往不被讀者知道,經歷過懷才不遇,四處碰壁的青年,經歷了賜金放還,親友離散,摯友貶謫的壯年,經歷了千里流放 ,際遇寥落的晚年,經歷了乙個朝代的盛極而衰,他,以及他的作品永遠帶著希望。

我喜歡他出走一生,歸來仍是少年。

10樓:黑色幽默lyp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 。 一直覺得李白是個極其有才氣浪漫卻又人生有很多不如意的人。上學的時候老師就是他寫的詩是經常用誇張的手法,就像我們現在,心情不好,吹個牛排解一下憂愁。

從古到今,能這麼吸引人的男人也就李白乙個了吧

11樓:馬皓冉

上學時候學過很多李白的詩,老師也總是說李白多厲害多厲害,但是一直無感,直到今年夏天某個時候,突然心血來潮重讀全唐詩,讀到「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忽然間驚為天人,後又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徹底的驚為天人,作為乙個古人,竟然有如此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如此大開大合的創作力,讀來大氣磅礴卻又如此高產,真的只能用乙個神字來形容,再之後,又讀到《夢遊天姥吟留別》,《蜀道難》,直至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真的是那種感覺無法形容,只能語言匱乏的說一句,太牛B了。

曾最愛王摩詰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現如今卻更愛似乎已經被背爛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12樓:

麻煩有些白粉們讚美吹捧自己的偶像時,不要信口開河夾帶私貨踩杜甫好嗎?杜甫欣賞李白就成了杜比李差了?還有什麼杜可學,李不可學,杜是凡人,李是是神仙云云,信口開河人云亦云,不知所謂還沾沾自喜,拜託你們自己知道你們說的是什麼嗎?

杜甫年輕時粉比他大十多歲早就名滿天下的李白,是很正常的,並不等於說李白就強過杜甫。到了中後期,經歷了十年客居京華的心酸,安史之亂的巨變,蜀中,夔州,兩湖的輾轉漂泊,閱盡世間滄桑的老杜早已修煉成詩壇不世出的巨人,其作品隨心所欲而不踰矩,不但從技巧上來說堪稱登峰造極,無可爭議的史上最強,而詩中時時處處表現出來的悲天憫人的情懷和不朽的人道主義精神,更是老杜被尊稱為詩聖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李白縱使復生,見到當時的老杜,也只能仰視。

順便說一句,詩聖不是外號,是尊稱,而詩仙詩魔詩佛詩鬼等等是後人根據詩人的性格和詩風所取的外號,兩者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怎麼評價龍應台的作品?

野火集 目送 可以一讀,她沒有了解大陸的體制思想,只是在自己狹隘的認知裡逐漸精緻而固執。我不知道她是不是出於政治形象,也許只是真切地自我表達。但是太幼稚了,褪去了年輕時的思辯和膽氣。步了許多文人後塵,到了此時,自染當初曾與之鬥爭的戾和濁。只剩搖旗吶喊,只剩自覺高一人等,只剩莽。 龍應台的幾本書豆瓣評...

如何評價辛柏青演的李白

天上降落傘一把 辛柏青的李白,不是演得好,而是演得對。他的表演總是那麼對。我發現有些人誤解了 詩仙 詩仙 說的是他的才氣超凡脫俗,而不是他本人氣質仙氣飄飄。想象一下乙個整日酗酒,縱情縱性,恃才生驕的中年唐代男人是什麼樣的,可不就是 妖貓傳 裡辛柏青那樣嗎? 森森森 李白是詩仙,不是詩癲 把李白的飄逸...

李白會對啤酒做怎樣的評價

大哥,你忘了他可是喝過御酒的人了?啤酒肯定不入他眼啦!不過他這麼浪漫的人,也說不定會愛上這獨特的 香味 畢竟這味道很熟悉 小土 別說李白了,古人絕不會喝,苦澀的口感和詭異的泡沫,完全不在他們認知的範疇內。更何況二氧化碳的沙口刺激.喝下去再打乙個嗝. 青島勁派精釀啤酒 兩人對酌山花開,一罐一罐復一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