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的善行無轍裡面有句話我不太明白,該怎麼理解呢?

時間 2021-05-14 12:25:10

1樓:張洪

不邀強答乙個!

看過幾個釋意版本,基本上把「善」釋為善良或做善事這個層面。這裡的善我認為不是這個層面。是善於或擅長的意思。其他就不需要解釋了。

還有道可道非常道這一段落,我認為是:道可,道非,常道。

句點的變化幾千年來被很多人揣摩改動,已找不到原本了。本身用語言描述事物就有缺憾,不會完整的表達事物本質,再加上改動,就更不知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了。

細品,思考,感悟是讀這類書籍的好方式。

2樓:稗園居士

是「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這裡「資」是憑藉的意思,可以引申為借鑑。

翻乙個過來就是

善人可以作為不善人的老師,而不善人可以作為善人的鏡鑑。

3樓:景陽

所謂「善行無轍跡」,是說真正做大善事,行止高潔的人,他所做的好事,完全不著痕跡,你決看不出他的善行所在。因此,中國文化幾千年來,非常重視「陰功積德」。乙個有道德的人,為善不欲人知,因為他不求名、不求利,更不望回報;如果做了一點好事,還要人家來宣揚,那就與傳統文化的精神差得太多了。

所以,真正為善的行為,不像車輛行過道路一樣,留下痕跡,如果有了輪印的痕跡,就知道車子經過那些地方,等於自掛招牌,標明去向或宣揚形跡了。

所以說「善欲人知,便非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由此理推,乙個人要修道,當然是世界上最好最善的大善事,但無上大道並非人為的造作所能修得的。

「道」是本自清虛寥廓、寂滅無為的,一有了方法,一有了境界,早已落於下乘,就如車過留痕,已有形跡可循,已非至善了。

後來莊子更加發揮「善行無轍跡」的意義說:「絕跡易,無行地難。」乙個人的動作行為要想不留痕跡,雖然已經很難做到,但也不算太難。

比如強盜和小偷,他在作案的時候,盡量要消滅現場的痕跡,甚至,戴上手套,穿上襪子,想要做到不留手指足趾的印模。這也不算太難的事,挖空心思,還能做到。但是他在自己作案以後的心田中,那個事實的影像,卻是一輩子也難消滅的;甚至到臨死的時候,內心更加明顯地有罪惡感。

這便是莊子所說「絕跡易,無行地難」的道理。

同樣的,乙個人做了好事善事,儘管想要做到不使人知,不自我顯揚,但「為善最樂」的心情,終會存在心像之中,雖然只求「陰功積德」,可是仍有心理上善行的痕影。這也是「絕跡易,無行地難」的最難之處。

其實與佛家對於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的大乘說法不謀而合。例如佛說布施必要做到三輪體空,所謂三輪體空,就是說當你在布施幫助別人的時候,「施者」的我相與「受者」的他相,以及「施事」(布施行為的事實),這三種心理和行為現象都必須當下皆空,徹底不留痕跡,才能達到度過彼岸的真空正智而得大解脫的境界。

最後。善行無轍,既非善行無轍,是名善行無轍

4樓:烹治國

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師,最早的意思是兵符,引申義為指揮,再引申為指揮者,再引申為有能力的人,再引申為老師。這裡的意思應該是指揮者

資,應該是財物這類意思,和芻狗類似,準確說應該是工具

5樓:泊然

善行無轍:那個時候的車馬路,中間是有兩條軌道的,這軌道叫做「轍」,車輛在路上行駛必須「合轍」,這樣就不會在路上留下痕跡了。怎樣才能合轍?

必須對車子進行精準的調教,讓車子「善行」。

下文的善言

善數善閉

善結都是為了說明後面的聖人善救人。但是聖人不直接救人,而是把自然之理告訴世人,讓世人按照自然規律去生活。讓世人懂得自救。

就像車子一樣,車子就是行使用的工具,當它不好好行駛的時候,你需要去調教它,讓它成為善行之車,而不是將就著,更不是用雙腿去代替它。

所以我們能看到本章中聖人救人的途徑是:人盡所能,物盡其用。

人要明白自己的價值在哪,除了內省,還要參外。

所以善人可以做為惡人們的老師,不善人可以作為善人的借鑑。不尊重自己的老師,不愛惜他的借鑑作用,雖然自以為聰明,卻失卻了真正的智慧型。這就是其中精深微妙的道理。

道德經裡面有沒有包含那些有潛藏價值的銷售思維?

杜文德 我運用道德經挽回婚姻。也用道德經經營婚姻。說實話,效果非常神奇,神奇到想不通。但是,要說運用於銷售,我沒研究過。但是,我根據我的想法給點意見,對不對,你看著辦,要真不對,也別怪我,我對銷售不專業,要是我會銷售,我早出名了。你可以看一下道德經 江海 原文是 老子曰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

怎麼按照道德經裡面說的做?

能提出這問題,表示你還沒看懂,至少目前從書中,你還未得到對實際行動上有幫助的資訊。但生而為人,必有其長短。不知道怎麼做,應該是還沒發現自己的短處,或需要自省 改變的地方。多經歷,多感悟,總會有切身體會的一天。加油。 風間隱 昔之得一者 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寧 穀得一以盈 萬物得一以生 侯王得一以為天...

如何理解《道德經》裡面說的 多藏必厚亡 ?

田凌安 過份貪欲必然會有大的耗費 過份地斂聚必然會有過多的喪失。原文 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甚愛 過分貪愛。費 耗費,破費。厚亡 大損失。外物是用來養護生命的,不應過份耗費生命去追求外物。執著於名利之愛的,必然刻意求之,為此而投機鑽營 殫精竭力,必然會有大的耗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