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魏國首霸,百年之久,是否有可能統一六國呢?

時間 2021-05-12 15:22:22

1樓:「已登出」

不可能,魏國不具備吞併六國的實力,魏文侯時期雖然進攻秦國屢屢得手,但秦國反抗激烈。魏惠王時期,魏國雖然攻取趙都邯鄲,但自己也大傷元氣,在襄陵之戰時不得不借用韓軍抵禦諸侯聯軍。雖然之後多次擊敗南韓,但緊接著就在馬陵之戰中戰敗了。

不說魏國四戰之地的地緣劣勢因素,當時魏國雖強,但周圍大國也不是吃素的。趙成侯會盟諸侯對抗魏國,率先對魏國發難,挑戰其霸權。東方齊國、南方楚國、西方秦國都不是吃乾飯的。。。

2樓:公尺蘇呀

當然可能。

首先,魏國真是四戰之地嗎?魏國的國土有兩部分,東部無險可守,但是西部的汾河谷地,是晉國故土,真正的表裡山河、百二之地,加之控帶函谷,西面即為一馬平川的渭河平原,秦國的四塞天險形同虛設。古人云「山西居天下形勢」,魏國在地理上具有優勢。

為什麼魏國衰落了?主要是觀念跟不上時代,國家政策出現了問題。魏國在戰國中期逐步放棄魏文侯、吳起經略西河,壓制秦國的戰略,遷都大樑,大會諸侯,並加緊對小國的控制,做起舊時霸主的春秋大夢。

另外,魏國國君水平不高,對內不能選賢任能,對外則四處樹敵,致使三晉翻臉。於是秦國得到了寶貴的喘息之機,打敗魏國,逐漸發展成為西方的霸主。

3樓:墨白

有可能,但僅僅是有可能。大家都提到四戰之地,歷史上處於這種位置得好過的幾乎沒有,但是個個都還算能打,關鍵是你有沒騙到發展壯大的時間,這需要統治者極高的戰略眼光,高超的手腕。我兔曾有這麼個類似的時期,太祖皇帝最終還是大出天下。

八百里秦川真是風水寶地,得關中者得天下的太多了。

4樓:陳越洋

資治通鑑中記載張儀說服魏王的理由可以借鑑一下:

張儀說魏襄王曰:「梁①地方不至千里,卒不過三十萬,地四平,無名山大川之限,卒戍楚、韓、齊、趙之境,守亭、障者不過十萬,梁之地勢固戰場也。夫諸侯之約從,盟於洹水之上,結為兄弟以相堅也。

今親兄弟同父母,尚有爭錢財相殺傷,而欲恃反覆蘇秦之餘謀,其不可成亦明矣。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據卷衍、酸棗,劫衛,取陽晉,則趙不南,趙不南則梁不北,梁不北則從道絕,從道絕則大王之國欲毋危不可得也。故願大王審定計議,且賜骸骨。

」魏王乃倍從約,而因儀以請成於秦。張儀歸,復相秦。

地理位置不太好屬於四戰之地。

5樓:sam amar

當然有可能,古代和現代不一樣。

現在戰爭更多是考慮綜合實力,二戰就很典型,美國珍珠港海軍主力完蛋,熬過中途島之後,

後期憑藉強大的運營又扳回來,一直將日本死死壓制不得翻身。

而古代偶然因素更多,比如天災,如蒙古打日本遇到暴風

另外就是人的因素。古代個人因素佔相當大的比例,至少比現在個人因素大得多,大到無法想象

亞歷山卓一死,他的帝國很快就土崩瓦解

鴻門宴放過劉邦,項羽流毒無窮。韓信一出,百戰百勝

岳飛、戚繼光一死,岳家軍、戚家軍都不見蹤影

苻堅一念之差,淝水之戰慘不忍賭

放一張形勢圖

我個人認為魏統一的契機就是吳起時期,如果滅秦成功就很有可能

上面的圖已經很明顯,不需要過函谷關,已經直接威脅咸陽,忘了哪本書寫 『秦人大懼』

另外,四戰之地就一定不能成功?恐怕都是事後諸葛亮吧,宋朝在統一之前不也是四戰之地?

為什麼戰國共三百年,魏國前期稱霸一百多年,給人一點存在感都沒有?

青史文集 西元前453年,趙襄子聯合韓康子 魏桓子滅掉了智氏,三家瓜分了智氏的領地。作為滅亡智氏的頭號功臣,趙襄子得到了原屬於智氏,晉國北部的大片土地,向東越過太行山,占有邯鄲 中牟,南韓 魏國的初期版圖比較壓抑。魏國處於晉國西南一隅,還有幾塊飛地,又和秦 楚 齊這樣的大國接壤,處境是非常不樂觀。然...

為何春秋戰國相持幾百年才得以統一,而楚漢之爭只有幾年就結束了?

我回答一些自己的看法,我的回答可能照顧不到政治 經濟 軍事各個方面,這個問題分2個階段,以秦始皇統一天下建立秦朝為分割線。2個階段 1.春秋戰國各諸侯相互征伐兼併幾百年到秦始皇統一天下建立秦朝 2.秦始皇統一天下楚漢相爭才短短幾年,最終以劉邦擊敗項羽統一天下建立漢朝 以上是背景情況簡單分析,下面是正...

除了商鞅的辦法,還有其他辦法百年內結束戰國亂戰,達到一統嗎?

有啊!點開科技樹。材料上青銅,鋼鐵,現代材料技術,單質金屬氫。能源上,從火到電到原子能,點出核聚變,正反泯滅。從熔爐,蒸汽機,內燃機,電機。運輸上從馬車,船到汽車飛機輪船,再到火箭,最後到星際傳送門。我估計五個十年計畫,在家苟個五十年就能點出風暴戰士了,爆他個一億風暴戰士,平堆銀河系。這麼一看春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