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儒家仁義道德為點能不能批儒滅儒?

時間 2021-05-12 06:53:55

1樓:宋清明

以儒家的仁義道德不行。

但可以用仁義道德批儒。

舉個栗子:

克己復禮為仁,所以我不能用仁批判儒家。

但讓人民安居樂業,每個人都不受剝削也是仁,我可以用仁批判儒家君臣階級剝削的思想。

2樓:「已登出」

你得同意仁義道德才能批儒滅儒,仁義道德不是儒家的,是周公做的周禮明確的,詩經也不是儒家的,是勞動人民的智慧型,周易也不是,所以儒家除了鉗制思想外並沒有太大貢獻,沒有儒家,仁義道德也是有的,世界上不用儒家道理的國家有很多,比如世界霸主美國

3樓:雜然小品

反問!為什麼有你?你知道仁義道德的概念是什麼嗎?仁,義,道,德,從何處來,又在何處作用!做事是切記空談,更不要信口開河!

4樓:蘇格拉沒底

很簡單,不能。

生活中用到的所有仁義道德都是儒家傳承的。別提誰誰誰作為儒生怎麼怎麼了,tg還有叛國的呢,那只能說明那個儒生不合格。

5樓:靈醒

將為胠篋、探囊、發匱之盜而為守備,則必攝緘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謂知也。然而巨盜至,則負匱、揭篋、擔囊而趨;唯恐緘縢扃鐍之不固也。然則鄉之所謂知者,不乃為大盜積者也?

故嘗試論之,世俗之所謂知者,有不為大盜積者乎?所謂聖者,有不為大盜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

昔者齊國鄰邑相望,雞狗之音相聞,罔罟之所佈,耒耨之所刺,方二千餘裡。闔四竟之內,所以立宗廟、社稷,治邑、屋、州、閭、鄉、曲者,曷嘗不法聖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旦殺齊君而盜其國。

所盜者豈獨其國邪?並與其聖知之法而盜之。故田成子有乎盜賊之名,而身處堯舜之安,小國不敢非,大國不敢誅,專有齊國。

則是不乃竊齊國,並與其聖知之法,以守其盜賊之身乎?

嘗試論之,世俗之所謂至知者,有不為大盜積者乎?所謂至聖者,有不為大盜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

昔者龍逢斬,比干剖,萇弘胣,子胥靡。故四子之賢而身不免乎戮。故蹠之徒問於蹠曰:

「盜亦有道乎?」蹠曰:「何適而無有道邪?

」夫妄意室中之藏,聖也;入先,勇也;出後,義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由是觀之,善人不得聖人之道不立,蹠不得聖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則聖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

篋故:曰唇竭齒寒,魯酒薄而邯鄲圍,聖人生而大盜起。掊擊聖人,縱捨盜賊,而天下始治矣!

6樓:清風

現在反對儒家的,要麼就是說儒家的人沒有做到仁義道德,只是打著仁義道德的旗號,要麼就是反對儒家中的封建性質,反對禮。

但我真的沒有想到,居然有人會為了反對儒家,而反對幾乎所有人都預設是正確的仁義道德。

7樓:姜楠

仁義道德是肯定可以用的,你要求證的命題不成立。

但是仁義道德肯定不能用在所有地方,比如說治理國家,要依靠法律而不能依靠仁義道德。有些法律可能是不道德的,比如破產法,要是講仁義道德,那所有公司破產都要學羅永浩或賈躍亭,前者背上個人還債義務,後者繼續畫餅。如果這樣,沒人願意繼續辦公司、創業,社會一潭死水。

儒家的仁義道德沒錯,錯在他準備用仁義道德解決的問題不是仁義道德能解決的,而用別的方法解決了他又不贊成。就像真理,追求真理絕對沒錯,但是如果你用是否符合真理作為評價小學生作文的標準就有大問題了。

8樓:悠遊大少

仁義道德不可用,那什麼可用,錢嗎?物質嗎?

讓每個人都成為混吃等死沒有思想的行屍走肉嗎?

讓每個人都成為滅絕人性的機械人嗎?

讓每個人沒有作為人本身存在的意志精神嗎?

那人只能沉淪在虛無主義之中,沒有人生意義,最終自滅。

老子的仁義道德和孔子的仁義道德有什麼不同?

很想成為學神的人 仁義是類似的,德是長久的仁義,都差不多。但是老子的道,是指乙個字,就包含森羅永珍,返璞歸真的大道。而孔夫子的道,是指,個人修行仁義的時候,對待世界的方式,也可以理解為,個人的三觀。也可以理解為,老子的仁義道德以大道為中心,立足於群體,立足於大勢,立足於萬物。而孔子的仁義道德,是個人...

如何看待「是儒家創造了仁義道德」這樣的觀點?

姜楠 儒家定義了儒家的仁義道德,但是仁義道德不僅僅在儒家範圍內。比如自由平等,在現代人看來肯定是道德的,但是儒家卻認為那是禮崩樂壞的不道德。又比如親親相隱,儒家認為是道德的,但是中國現代認為那是不道德的。所以仁義道德的範圍遠比儒家要廣泛。 吳金銘 知乎慣例先問是不是。請問是誰那樣說過?儒家經典雖然很...

仁義道德本身是不是就是一種道德綁架手段?

蔡玉志 魯迅曾經把這種道德定義為吃人!如果道德的成本很低,而具有強制作用的話!是不是就是說,吃人的成本很低,所以吃人也同時具有強制性呢? 韓71 首先要弄明白什麼是仁義道德,什麼是道德綁架。從道德在歷史中的出現發現可以看出,我將仁義道德定義為長遠的 集體的 積極的利益。而人們通常都是急功近利 自私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