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書與看書有何區別

時間 2021-05-12 05:09:30

1樓:陶特布里格

看書,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意思,知識也可以獲取的全面。

聽書,在這方面會有一定的侷限性。因為聽書你所掌握到的知識,是別人看書後理解出來的,和你自己親自看書親自理解得到的知識可能會有一定的出入。

看書花費的精力遠比聽書要多,聽書更為方便簡單。

最後還是取決於你自己,有的人是視覺系為主,有的人是聽覺系為主。就像我,一翻書看了一會就犯睏但是聽書反而注意力很集中效率很高

2樓:blueraincoat

今天,突然明白為什麼聽書的時候嚐嚐有更多自己很驚訝很喜歡的想法冒出來了。

因為聽書的時候,視覺可以不被占用,因此可以在頭腦中成像,以想象的虛擬來思考。這些往往比書上的比劃更加無厘頭更加發散,也更容易碰撞出有意思的新東西。

還有,聽書的時候,很容易進入類似白日夢lucid dreaming的狀態,就是耳朵在聽,但是眼睛閉上大腦在漫遊,進入到似睡非睡的狀態,這種狀態下是最容易將熟悉於體內的知識還有新接受的知識糅合在一起無意識造出奇奇怪怪東西的時候,非常有助於創造性的想法的無意產生。

3樓:話嘮女子

關於聽書和看書,以樊登讀書為例。

只聽一次,你大概就會了解,樊登充值會員得是多麼的不值得。

體驗就是:口語化嚴重,帶有明顯的個人語氣習慣,類似於低聲笑,或者一些其他語氣詞,顯得非常不專業。這最多算做乙個分享,算聽過,但不能算讀過這本書。

之前讀過一本書,講的楊絳的故事。在此之前已經讀完《我們仨》,讀過那本書後,有種嚥下了別人嚼碎的飯的感覺。

這書裡寫的基本上是自己對楊絳先生一生的解讀,她的解讀也是建立在楊絳先生的作品上,這感覺就和聽書很像,他把自己的理解講給你聽。

且不說千人千面,每個人對生活的理解都有差別,更何況是這上萬的字呢?

如果你想深度思考或者獲得更深層的東西,建議看書;

如果你想多一些談資和多見一些市面,或是因為其他需要粗略了解某書的內容,那就去聽書罷。

4樓:夜漁識讀

樊登講書,聽過嗎?

喜歡跟書打交道的人,可能多多少少都聽過樊登講書,我偶爾也會聽。

有時候我會從樊登所講的書中挑選出幾本,然後買回來讀。

我雖然關注樊登講書,但是我並不是樊登讀書會的會員,因為我覺得他講的內容不如我對書中內容的理解更深,我只是把他講的內容當做推薦書的乙個渠道。

如果是在以前,我並不認同聽書這種方式,主要是我覺得講書人所講的內容太表面,會忽略掉很多細節,而這些細節往往是我特別喜歡關注的點。

不過現在,我對聽書又有了新的看法,原因是之前和一位朋友的聊天。

人吶,總喜歡好為人師,這是說的好聽一點,換句話說,其實就是喜歡對別人指指點點,總以為自己懂得很多。

我有位朋友,他特別不喜歡讀書,而且在工作上也沒有上進心,平時也沒有什麼興趣愛好,所以他特別迷茫。

前不久我們倆聊天,他希望我能給他指出一條路,讓他擺脫迷茫。

作為朋友,一般能幫得上的忙,我基本不會推辭,所以我就給了他幾點建議。

因為他沒有什麼興趣愛好,所以我建議的第一點就是,要給自己培養幾個興趣愛好,另外第二點就是,要多讀書。

興趣愛好加上讀書,無論是在短期還是長期,都會成為我們人生的助推器。

我自認為我給他的建議是對他負責,但實際上我犯了乙個致命錯誤,那就是讓從來不讀書的人去讀書。

所以你能夠想象的到,我的建議對他而言是徒勞的,甚至還讓他有些不開心。

從書中獲益的人經常會有疑問,為什麼有人會不喜歡讀書?他們是真的不知道讀書究竟有多大的好處嗎?

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我想說的是,讀書有讀書的好,不讀書有不讀書的好,在同乙個問題的不同維度上,我們或許不能互相理解,但我們是能夠做到互相尊重的,尊重別人讀書或不讀書的生活習慣。

當時就是因為經歷了這件事,後來我才想明白,對於我而言,聽書可能不太適合我,但是對於有些人,聽書就會非常適合他們。

那麼什麼樣的人適合聽書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特點。

1、認為自己沒有時間讀書。

2、理解不了書中的內容,或者理解的很淺。

3、沒有耐心、沉不下心讀書。

聽書這種方式雖然會忽略掉很多細節,但是相比從來不讀書,最起碼能夠讓我們了解哪本書裡大概講了什麼內容,說不定以後就能用得上。

有一回和朋友見面聊天,他提起了曾國藩,當時我還沒有讀過與曾國藩相關的書,但是我聽過別人講過與曾國藩有關的故事,於是我就能搭得上話。

不過聽書終歸是聽書,印象沒有讀書那麼深,所以我搭的話也是結結巴巴的。

因為這件事,後來我也完整的讀了寫曾國藩的書。

如果是經常會翻閱紙質書的人,也並不是說不適合聽書,完全可以和我一樣,把聽書當做推薦書的乙個渠道,通過講書人所講的內容,大致了解這本書是不是自己想讀的。

總之,靈活應對就好,關鍵是要知道自己處在什麼樣的階段。

當然,如果想要更上一層樓,你總得付出點什麼。

5樓:權衡

我認為看書和聽書的區別是:看書是眼睛接受資訊,你可以有快有慢,自由調節,聽書是耳朵接受資訊,留下來思考的時間就比較短,不經過思考的閱讀,我認為效率接受率是比較低的!僅僅閱讀他的接受率轉化內化也是比較低的!

因為還有個實踐的環節!而且聽說你還在做其他事,那麼是不是就存在一心二用的情況,一不留神就錯過一節,更談不上思考了!那麼效率會低很多!

6樓:軒轅

聽書和看書是閱讀的不同階段,不同層次,不同作用。兩者有聯絡但並不矛盾。語言類學習,都講究聽說讀寫,聽在前,讀在後。

然後才有更深層的提問和思考。所以僅僅是聽書顯然是不夠的,但可以起到泛讀的效果,兩者結合是最科學的。

7樓:小北方i

嗯個人想法

看書時看到一行幾個字會有乙個思考的過程,思考過後才會去閱讀下幾行文字。

而聽書就省略了邊讀邊想的過程,因為文字是直接傳達腦海裡,思考時間和過程會大大省略。

所以說。看書質量相對而言要高一點。

8樓:楚留香

聽書對我極其不適合……我今天聽《博爾赫斯談話錄》聽了半天完全抓不住重點,急了掃了一眼,立即Get到了整頁奧義……

只能說拿來調適眼疲勞時用用?

9樓:

聽書更多的是感動自己,自以為學到了東西,被知識付費文給忽悠了,知識付費是讓你在各種平台充錢聽別人給你念書?先不說有多少效果,講述者有無偏見,水平高低,聽書最起碼做不到閱讀時候自己的思考和對書籍內容的沉浸。當然,純粹打發時間,了解歷史類,科普類聽書也許可行,要是想藉此學到很多乾貨,靠聽別人講幾本書就覺得自己提公升了那還是拉倒吧。

10樓:蘇允言

我來回答一下吧

聽書和看書區別很大的,

首先,聽書的好處就是可以用耳朵代替眼睛

但很多的書還沒有人播,內容量不夠,並且聽書的印象不會有看書理解的深刻和明白

11樓:阿坑

聽優秀的演播者演播的書更像是看電影,畫面感很足。看書需要自己把文字轉化成影象,多了一步大腦處理的過程,對某些細節會印象更深刻。

12樓:

讀書是吃飯,需要咀嚼,不好理解的還可能需要反覆咀嚼。但越吃越有味,而且營養很足。

聽書是喝粥,人家都把知識煮爛了才給你,雖然很好理解,通俗易懂,喝粥喝多了,自我感覺良好吃飽了,可其實只是緩解了你的飢(jiao)餓(lv)感,事實上知識點到即止,營養不足,水過鴨背。

13樓:Chenki

聽,是耳朵上的享受;看,是視覺上的享受,個人認為看書相比聽書而言需要更集中精力,我自己都有在聽書,聽書更方便些,跟著播講者的聲音情緒,可以更加體會書本的內容,也更有感覺。

14樓:

好壞因人而異。之前就什麼學習方式更適合自己做過分析,就我個人而言,聽書更適合我的學習方式。看書時我不能很好的集中注意力,但是聽書時,即使外界環境再嘈雜也能深入進去。

15樓:

我也是讀書愛好者,不過我說的只是一點自己的見解,我覺得聽書與看書各有優點,我也聽書也看書。聽書的優點是零碎化時間利用的多一點,方便、容易攜帶,但是不利於思考與記憶(除非專門找時間聽書,就像看書一樣找個安靜不被打擾的地方或時間段)聽書利用碎片時間給我的體驗是環境影響小的時候會記住一點點東西,但是環境影響大的時候(等車、坐在車上、人多的地方、走路等等)都會影響到聽書的效果,可能會有人質疑說我提到的環境影響大的地方不就零碎時間聽書的好時候嗎?我在這以我親身體驗過N多次的經驗解釋一下(純屬個人)在等車的時候要不停的注意到車來了沒有,其實大腦真真處於等車狀態,對於聽到的讀物只是淺層次的接受,就是影影乎乎的感覺,沒有什麼理解也沒有記住。

在坐車的時候路程少的時候時刻注意車輛到站了沒有(曾經就有過坐車時聽書聽到有意思的地方,到站了也沒注意到,結果坐過了好幾站才回過神來,還有就是一直注意有沒有到站而分神,注意力不能集中,導致在這些地方聽的書和沒聽沒有什麼區別,個人認為聽聽歌比較好)路程多的時候容易犯睏聽書的效果更低。人多的地方容易注意力分散,時不時的說幾句話,容易聽別人講話,而被別人的話題把思維帶跑了,容易被環境感染,精力不能集中,聽過的內容還是接受的過少,還不如好好玩會或聊聊天。看書的優點是大多數情況下能淨下心來看,尤其是紙質書,在看的同時拿支筆看到好的句子或中心思想可以隨時劃出來,看完一小節或一章可以做乙個章節總括,更容易讓人進一步思考並消化掉,在複習的時候就會發現曾經思考過的痕跡,是一種很讓人感到自豪的事。

好了,說的很概括,最重要的還需找到自己最適合的方式才是最重要的。我們一起加油!2017我們在路上。。。。。。

16樓:徐子健

聽書的缺點就是精神不集中的時候漏掉一些內容,特別耗時需要反覆聽數遍才能記牢。一旦記住了,這種記憶是永久記憶。

優點也有,可以鍛鍊沉穩力,意念力和注意力,和跑步追趕比自己跑得快的人的感覺相似,有健身習慣的人做鍛鍊目標肌肉的那種意念專注感跟聽書的感覺也是一樣的,精神渙散的人不適合聽書。

聽過乙個科學研究,有的人不適合看書,一看就犯睏。

17樓:

聽書可以較為容易的讀完一本書,對於閱讀較少或者讀書犯睏的朋友,門檻較低,堅持聽完一本書比讀完的可能性比較大

對於想擴大閱讀量的,可以嘗試聽書,沒有太多時間地點的限制;在泛泛的聽書後,對於感興趣的書籍和內容,可以通過閱讀和筆記加以深化。

18樓:老孫

在下對聽書的體驗是:

1 朗讀者有個再創作的過程,碰到好的朗讀者可以加分不少,反之亦然2 聽書的感覺更像是瀏覽,因為節奏掌握在朗讀者手裡,沒有多少時間用來理解消化

3 聽書的同時幾乎很難做別的動腦子的事,為了聽清和理解內容,需要占用不少注意力;同時也因為幾乎一定有別的事在做,比如走路、收拾東西,聽書的注意力也會受影響(相互的吧……)

沒有用過懶人聽書,聽靜雅思聽有幾年了,感覺收穫還是蠻大的:

乙個人吃飯、走路、等人、排隊什麼的都可以聽,在這樣的時候,聽書比起拿著手機看書體驗好很多;(中午吃飯看到有人嘴裡含著拖到碗裡的麵條,還得瞥眼看著手裡的手機……就當人家是在看工作郵件吧- -)

聽到什麼有意思或者有啟發的東西就隨手記下來,有時間的時候可以再詳查;

聽到好書,回頭會買紙質書回來再細看,聽書就當是試讀了。

道醫與中醫有何區別?

醫道不分家。道醫與中醫就是一回事。你這問題就好像問,港澳繁體字與台灣正體字有何區別?首屆海峽兩岸南宗道教養生體驗交流大會將於12月召開 duma 老實說,我覺得現在的中醫和西醫沒啥差別,差別就是,中醫的藥主要是天然草本,西醫是人工合成的化學元素。看過阿納絲塔夏系列,很嚮往他們的生態聚落社群,2018...

Python中,if與elif有何區別?

python教程 python中條件控制if elif else 我想靜靜 我的理解是,if elif 是只要滿足其中之一,其他都不管了。而if else,if else,是滿足了1,還滿足2麼?比如,我們打擊乙個妹子,只要說,你太胖了,妹子就再也不理你了,你後面啥也不用說了。但是我們讚美乙個妹子,...

Jazz hiphop與後搖有何區別?

這兩個區別也太大了。首先後搖屬於搖滾,jazz hiphop是黑怕,他倆中間還有個你會覺得相似的迷幻電子,我這裡指浩室,蒸汽波,jazz hiphop 明顯更為溫柔,整體曲風都是比較輕鬆 溫和 婉轉,beat都是取樣拼貼,說白了就是電子合成。後搖是搖滾鼓點和貝斯的佔比更大,是演奏,演出。兩者可能你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