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的主題思想?

時間 2021-05-12 02:26:16

1樓:

你好題主,半夜醒來了隨便說兩句,昆德拉說你可以隨便編主題思想,反正他沒寫

另外我得指出你這種思維模式叫做反映論

書是吳曉東的《從卡夫卡到昆德拉》

2樓:一口獠牙

我個人認為作者比較悲觀,無論是輕還是重,他都不覺得哪個會更好。輕和重的存在方式都是痛苦的,本身人生就是充滿痛苦的。但我們如果不往悲觀想,其實每個人身上都有輕和重,如何選擇,如何去化解,或是承受痛苦,就要看個人了。

3樓:jAhAtA

矯情嘛。

四個人都矯情。

矯情的那麼真實,那麼可愛。

想要薩賓娜這樣的老師,

想要弗蘭茨這樣的朋友,

想要托馬斯這樣的同事,

想要特蕾莎一樣的愛人。

4樓:小公尺粥2020

人只能活一回,我們無法驗證決定的對錯,因為,在任何情況下,我們只能做乙個決定。上天不會賦予我們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生命以供比較不同的決定。

當乙個人拋棄了所有他一直都認為是使命的東西時,生命中還剩下什麼?

書中的觀點,值得思考。

5樓:

最近看了第N遍,簡單說說我的感覺,本質上講這本書是個愛情故事,所有的主題都是為了主角的愛情服務的,在主角的視角我們看見他寫的那些主題。

6樓:某人

每個人的經歷不同,心境不同看到的東西,會不一樣!比如我現在正在失戀的痛苦中,我看到的是一種感動,作者竟然那麼懂我,很多在我心裡的想法,作者都把它描述的那麼立體在我面前!我現在很墮落,書中說,人一旦沉迷於自身的軟弱,便會一味軟弱下去,會在眾人的目光下倒在街頭,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7樓:zbaigao zbaigao

說一次不算數,重複就是幸福

1書的開篇說到:

1.1重

如果我們生命的每一秒鐘得到無限重複,我們就會像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一樣被釘死在永恆上。在永恆輪迴的世界裡,一舉一動都承受著不能承受的責任重負。這裡的輪迴不是指佛教來世的意思,而是指命運或者生活的迴圈。

迴圈是重的,負擔、悲喜劇重複上演。因為處於迴圈之中,改變徒勞無功,下乙個迴圈又要重走一遭。這是生命之重,重到你無力移動絲毫。

也才有書中所說的

永恆輪迴之說從反面肯定了生命一旦永遠消逝,便不再回覆,如影子一般,了無分量,未滅先亡...

生命改變不了迴圈,生命也就沒了分量,這就像剪裁好的電影,特定的時間,主人公會糾結,會做出同樣的選擇,生命禁錮於電影的時間軸中,毫無價值。就好像大話西遊中,至尊寶一次次穿越時空,企圖回到白晶晶自殺前的時間點拯救白晶晶。重複了5次,宿命,或者說因果的推演總是走向同樣的結局,拯救失敗,徒勞無功。

1.2輕

當負擔完全缺失,人就會變得比空氣還輕,就會飄起來,就會遠離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乙個半真的存在,其運動也會變得自由而沒有意義。

每乙個生命不再重複了,它可以選擇自己去做自己想做的,完成自己想完成的。如果有來世,他的每一次人生都會過得不一樣。它可以很精彩。

einmal is keinmal,這是乙個德國諺語,是說一次不算數,一次就是從來沒有。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沒有活一樣。

這樣的生命,它的初次排練就是它本身,沒有什麼價值。

2書的中部:輕不是生命能承受的

托馬斯離婚後,過上了輕的生活,他有一群炮友,直到遇到特蕾莎才變重。他因為戰亂出國,為了追隨特蕾莎回國,此後在鄉間過與世無爭的日子。

而薩比亞則繼續過她輕的生活,最後她葬在陌生的美國,地下沒有爺爺和叔叔。

特蕾莎和托馬斯死於重之徵兆,而她卻死於輕之徵兆。

3書的結尾:

3.1幸福(牧歌)

卡列寧是最重的一條狗,它生命迴圈,很幸福。

卡列寧圍繞在特蕾莎和托馬斯的身邊,過著建立在重複之上的迴圈生活,並期望他們也這樣

人類之時間不是迴圈轉動的,而是直線前進。這就是為什麼人類不可能幸福的緣故,因為幸福是對重複的渴望。伊甸園的生活不是直線賽跑也不是歷險,它是在已知的食物中迴圈移動,其單調並非厭煩,而是幸福。

伊甸園,伊甸園的圖景(牧歌),就是幸福。

3.2真愛(無私,無條件的愛)

這是一種無私的愛,她對可列寧無所求,甚至不要求愛。特蕾莎和卡列寧間存在的愛超越了她和托馬斯的。它本來就是一條狗嘛,一開始就沒報什麼期望。

相比起卡列寧,托馬斯是乙個更輕一點的人,她很擔心他會離開她。

特蕾莎對托馬斯的愛也是有條件的,她要找到托馬斯愛他的證據,用提問的方式,或者是逼他離開布拉格。同樣,特蕾莎總想逃離她母親,因為她母親的愛不是無私的,是有條件的。特蕾莎需要用媚俗去討好母親的,變成母親希望的樣子,才能交換母親的愛。

如果她母親也不逼著她媚俗的話,或者她會喜歡上她。

那個夢裡,特蕾莎頓悟了,托馬斯變成了乙隻兔子,像卡列寧一樣的小動物。已經夠了!托馬斯已經老了,不需要更多證據來證明托馬斯的愛了,於是特蕾莎終於擁有了他,乙個屬於自己的小動物。

8樓:

讀它時心情很壓抑,公尺蘭昆德拉就像張愛玲,筆鋒直指人類最原始的慾望,直接、犀利。可人們卻不得不承認,這些慾望的真實和無德。我想公尺蘭要說的是:

無德為輕,輕讓人們無法負載在生命的軌道上。

書裡的乙個情節:特雷莎的媽媽年輕時很漂亮,她有九個追求者。第乙個最英俊,第二個最機智,第三個最富有,第四個最健康,第五個最高貴,第六個最會背詩,第七個曾周遊世界,第八個會拉小提琴,第九個最有男子氣概。

特雷莎的媽媽最終嫁給了第九個,不是因為她愛他,而是因為她和他不小心有了特雷莎。她不愛特雷莎,她一直在想另外八個都比第九個好。她在想她還沒有追求過別人,於是,她離開了最有男子氣概的男人,追求乙個沒有男子氣概,犯過幾次罪,有兩次離婚時的男人。

她嫁給了他,從此,她開始淪落,漸漸失去美貌,變成潑婦。

這段我印象最深刻。公尺蘭把九種特質分配到九個人身上,特雷莎的媽媽只能從中選乙個。她誰都想要,因為她不知道自己最需要什麼。

她的貪婪讓她來到乙個一無所有的人身邊。她開始失去,失去美貌,失去生活品質,失去靈魂。當特雷莎把門鎖上,要求自己最基本權利的時候,作為媽媽的她暴跳如雷,她才意識到一切在離她而去,她在用最後母親的身份,幾乎是要挾她女兒留下。

可這些都是徒勞的,因為她從沒有承擔過生命中的責任,無論是對社會、對家庭、還是對親人。她死掉也只是輕輕地一閉眼,不會有任何重量,她失掉了靈魂。

另一方面,我在考慮公尺蘭要傳達的愛情觀。「愛情」總是玄而又玄。我曾經以為,愛情是純感性的東西,如果你用太多理性思維去思維它,那麼愛情將不純正。

現在這種觀點幾乎完全被顛覆。愛情需要條件,需要理性的思考。你要清楚自己最需要的是什麼,找個可以滿足自己需要的人,然後包容他的其他缺點,履行自己對對方的責任,這才是愛情。

公尺蘭說「負擔越重,我們的生命越貼近大地,它就越真實存在。」大概伴責任走過的愛情才是真實存在的愛情。寫到這裡,我才發現執著地追尋乙個自己想象的人是多麼愚蠢,愛情是在特別的時段遇到特別的人。

不知不覺寫了這麼多,但還有意猶未盡的感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很難讀,每一句話都意味深長,讀好它我可能得花上幾年工夫,可它已經使我開始受益了。

9樓:

10樓:

個人覺得,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的書評很難寫出來。

因為,作者想把他表達的在文字中,故事裡的表述出來了。

而且表述的清晰明了,很難在他的基礎再次闡述了。

11樓:侃然後

個人意見這本書的主題在目錄中都有所描述,比如生命的輕與重,靈與肉,以及後面提到的媚俗。對於生命的輕與重我是這樣理解的,薩比娜是生命之輕的代表,在她的生命中,她一直在背叛,背叛家庭、背叛祖國、背叛弗蘭茨,從來沒有什麼能束縛她。然而,書中也提到,到了最後薩比娜開始發現當自己沒有東西可以被背叛時,她該為什麼而活?

而托馬斯因為政治原因被迫到鄉下生活時,他不再是外科醫生,但他卻感受到了一種輕鬆。

而靈與肉之間的關係在書中即體現為托馬斯和特蕾莎的關係。在托馬斯的愛情觀念中,他可以和許多女人保持「性友誼」,周旋於她們之中,但是他的內心是害怕女人的。他的這種放縱的生活也是生命之輕的體現。

而特蕾莎的出現,就像「她是被人裝進了樹脂塗覆的草筐,順水漂到了他門前的嬰兒」,他對她產生了同情,而憐惜就是愛情的開始。特蕾莎愛他,但是無法忍受他和別的女人交往,以至於她一度把這種愛情轉移到卡列寧身上。

特蕾莎在照鏡子的時候,一直想要從中看到自己的靈魂,她不喜歡自己身上和母親相像的地方,企圖擺脫它們。或許,最終她和托馬斯因車禍一同死去就是最好的結局了吧。

12樓:網紅

輕有三層含義

1 生命中的一些很小事兒

2 用以形容人類生命的渺小、轉瞬即逝

3 以肉體為度量標準的人生即輕浮

第一點在我們回想時,會讓我們痛苦的無法承受。

第二點是人類痛苦無奈無法解決的事兒

第三點是我們失去根時,漂泊的失落感,沒安全感

13樓:

按我的看法,這本書其實是在說人總是喜歡找一些擔憂,找一些悲傷,找一些幻想,找一些責任。如果沒有這些沉重的東西,他們反而不自在了,茫然失去了生活下去的目的,這即是無法承受之輕。

14樓:

作者只是想講述乙個故事和自己的一些思考而已

特蕾莎把自己的生命看得很重,所以她會有很強烈的自我意識,會夢到一群沒有意識裸女圍著泳池一圈一圈地走,這對她來說是最大的噩夢,而這恰恰是她的人生。薩比那則正好相反,不停地"背叛",直到自己什麼都不剩下。。

哎。。還是很久以前看的了。以後再來更新具體的吧

15樓:及時晴

曾經刻苦銘心的傷痛,雖然已經過去,似乎已經遺忘,但是仍然在我們心靈的深處留有傷疤,在未知的某個時刻,會讓我們鮮血淋漓。

未來悲歡離合的擔憂,雖然還未發生,似乎永不到來,但是仍然在我們靈魂的背面留下陰影,在未知的某個時刻,會讓我們淚流滿面。

這些傷痛與擔憂,不是已經過去就是還未發生,對現在的我們來說輕如鴻毛,但是讓我們無法承受的恰恰是這種看似很輕的林林總總、

大家讀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後怎麼理解輕與重, 有何感想?

衝默 贊同三樓玫瑰 另外補充一點吧,每次我想起這本書我都會想起張棗那句詩,每當我後悔的時候,梅花就落滿了山頭。這裡把悔恨寫的很輕,我覺得這個很難得,作為非藝術家的普通人,輕對於我來說只是一瞬間,我好難好難永恆浪漫。兩個女主代表兩種態度吧,媚俗某種意義上來說不是個好詞語,但是我想發表疑問,當我們談論那...

如何解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真正的內涵?

幽幽逸 先占個坑吧,以後有時間肯定會再讀。什麼是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薩特的存在主義觀點認為 存在就是虛無 正因為存在即是虛無,生命才有了自由行動的基礎,人永遠不會 是 什麼,而是永遠都在 成為 什麼,在這個意義上人是自由的,自由意味著不被任何本質所限定,自然是一種輕盈的體驗。然而人是活在時間之中的...

關於公尺蘭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最有名的有一句話「壓倒她的不是重,而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栗子 我在讀到這地方的時候很難過,當時還在上班,坐在沙發旁邊的地上就哭了起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個人的理解是,輕是無足輕重,是沒有歸屬感,是感覺未曾真正得到也未曾真正失去,感覺太痛苦了 宅隱 壓倒她的不是重,而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生命中的 重 是責任 負擔 連線 羈絆 愛情 友情 親情,一切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