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康德作為西方哲學入門可以嗎?

時間 2021-05-11 21:22:00

1樓:楊學志

在讀康德之前,最好先讀一下對康德的批判:

掰開了揉碎了,說說二律背反 - 楊學志的文章 - 知乎楊學志:掰開了揉碎了,說說二律背反

依照休謨的認識論,1+1=2的根據是什麼? - 楊學志的回答 - 知乎

依照休謨的認識論,1+1=2 的根據是什麼?

2樓:doctorsinian

對於哲學研究者來講,把康德哲學作為西方入門是可以的。對於哲學史研究者來講,必須從古希臘哲學開始。古希臘哲學與康德哲學都屬於哲學啟蒙思想,只是引導人們開始思考哲學問題,還沒有深入到哲學本身。

至今夠得上哲學的只有黑格爾哲學,雖然他的理論現在看來是捉襟見肘,但考慮到哲學本意旨在建立思想框架,迄今沒有比它更好的哲學了。

3樓:白峰

從康德入手最終什麼也學不到,因為大蘇格拉底學派的柏拉圖主義是錯的。

建議從巴門尼德——赫拉克利特——蘇格拉底——犬儒學派——斯多亞學派這一路徑入手。要明確古希臘哲學在講自然與自然法,除此之外,都是非哲學。

4樓:霧和酒館

僅供參考:

作為乙個門外漢,在個人成長中經歷迷茫困惑的時候,突然對康德,對純粹理性批判感興趣。

對於從未了解過哲學的人來說,他的書確實是晦澀難懂的,而且很繞。講乙個小問題,他能夠繞地球一整圈然後突然結束,然後我就深深懷疑自己剛才看了個寂寞……

但也不是完全不懂,因為之前在網上找了國內大學的哲學公開課,有老師的講解,起碼對康德為什麼要寫純粹理性批判、主要講了些什麼、他的影響以及其中的部分專業術語有了大概了解。

所以看書的時候,也是能夠看懂一些的。

看的越多,越覺得康德牛啤,哲學牛啤!

我們不去專業地學習哲學,確實很難做到十幾本書的累積,然後再研究康德。誠然,各門學科領域都有門檻,不得不承認,在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的今天,深入簡出見十年如一日死磕一門學問的確不易,我本人起碼在哲學這個興趣上是絕對做不到的,既然不求踏入門檻,摸摸門框也是好的呀。

既然只要摸個門框,我也沒有精力和心血去從簡往難、從古至今地研讀各位大神的論著,畢竟現代資訊發展發達,網上找個正兒八經大學正兒八經老師講的正兒八經哲學課他不香嗎?這樣一來,你再看康德,總比自己琢磨要方便快捷許多啊。

5樓:CangG

康德表達和思想本就十分晦澀難懂,加上翻譯,真的想要看懂,在沒有哲學基礎上,你可能會在第一頁就放棄。

知識不問其以何種式樣何種方法與物件相關,其所由以直接與物件相關,及一切思維所由以得其質料者,為直觀(anschau-ung)。但直觀僅限在物件授與吾人之限度內發生。物件授與吾人,又僅在心有所激動之限度內始可能,此點至少就人而言(譯者按:

意蓋謂人之直觀而外,尚有其他思維的存在者之直觀,此點康德既不肯定亦不否定,以為吾人對之毫無概念所不能判斷者)。「由吾人為物件所激動之形相以接受表象」之能力(感受性),名為感性。物件由感性授與吾人,僅有此感性使吾人產生直觀;直觀由悟性而被思維,且自悟性發生概念。

但一切思維,不問其直接間接,由其性格最後必與直觀相關,故在吾人人類,最後必與感性相關,蓋因捨此以外別無其他方法能使物件授與吾人也。在吾人被物件激動之限度內,物件所及於「表象能力」之結果,為感覺(empfindung)。由感覺與物件相關之直觀,名為經驗的直觀。

經驗的直觀之物件(未規定其內容者)泛稱為現象。

純粹理性批判》第一章第一段

這個是一種翻譯,私心以為這個版本是最貼近原文的譯文,但是確實也難懂,建議題主循序漸進,一定會有所收穫的。( ˙˙ )

6樓:龍堂朱宮

哲學的學習是乙個順環往復著前進的過程,哲學史和原著,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學了一點哲學史後再讀原著,可以加深對哲學史的理解;回過頭來再讀哲學史,又能促進對原著的理解。整個過程就是把二者來來回回一遍一遍地讀,每一遍都能有更深的理解。

所以如果題主讀過的那些東西包括西方哲學史的話(沒學過也沒事,第一遍讀哲學史稍微了解一遍就行,難度不大),這時候直接讀原著這個思路是沒問題的。而第一本原著選擇康德,這個其實也是可以的,我下面說一下這麼認為的理由

首先是哲學史基礎,如果要讀第一批判,其實只需要大致了解西方哲學史、特別是近代哲學認識論的主要分歧和發展即可。因為畢竟是剛剛試著看原著,我們無須要求有多深入的理解,大致能明白康德要解決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即可,不能想著一口吃成胖子。你甚至可以不懂什麼是形上學,因為康德自己在書裡就有解釋,你暫時先跟著他的思路走就行,以後的事咱慢慢來。

其次是康德的行文習慣,別看他文字詰屈聱牙,但結構安排上其實很照顧讀者,乙個重要問題,能被他用不同角度翻來覆去地講解,怕你不理解、理解錯了,就反覆給你解釋。所以很多時候你前面沒搞懂,別急,繼續看下去,是關鍵問題,他就會再做解釋。

還有很關鍵的就是做康德研究的人非常多,二手資料非常豐富,這個對初學者來說就非常有利。比如說直接啃純批一般人是啃不動,跟著鄧曉芒的句讀一起來讀那難度就下降很多了。而且你完全可以事先通過看一些康德哲學的概述把他的東西大概了解一番後再去讀原著。

最後一點,讀過康德你的信心就建立起來了,再看別的原著就沒有那麼強的畏難心理,就有信心去攻堅克難,這種正反饋能極大促進你對哲學的興趣。所以這是乙個值得嘗試的賭博:讀到一半中途放棄,喪失信心失去興趣;但如果能堅持下來,那收益就大了。

7樓:

康德的專著我還沒拜讀,光是搞清楚哲學史上他的理論框架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為了考試,我一邊背一邊咒罵,然後背到情緒崩潰(也不是全都是康德的鍋,那段時間發生了一些人生變故,再加上邊備考邊工作邊帶娃的壓力)。

但是當我把康德背到第六遍時,我好像開啟了任督二脈,我終於知道他說的是什麼了。於是,我由一邊背一邊咒罵的狀態變為一邊背一邊膜拜的狀態。這時的我心態上又有了一些不同,康德就像是一座高山,你可以看得見然而卻永遠不可企及。

我太羨慕他的頭腦與智慧型了,比起人才,天才才是正常人一輩子的遺憾。而康德就是這樣的遺憾。

當然康德最後也沒能協調自己理論中的矛盾,當時他已經年近八旬。智者暮年和美人遲暮以及英雄衰老一樣讓人扼腕。

8樓:旃蒙曲直

不是可以不可以,是可能不可能的問題吧。不可能。

康德在回答休謨的問題,休謨問了什麼?

休謨在否定他之前的哲學基礎,之前的哲學基礎是什麼?

有些人可以跳過,有些人不可能的……

9樓:自在哲學家

關於康德在哲學史上的地位,搞哲學的人有乙個說法:如果乙個人想要成為哲學家,那他就不能繞過康德。有人作過乙個比喻,「所有通向哲學之路的人都要經過一座橋,這座橋的名字叫作伊曼努爾·康德。

但是把康德作為西方哲學入門,我是不贊成的。

乙個從來沒有接觸過西方哲學的人,一上來就去讀康德的「三大批判」,很可能就會使他從此遠離哲學。

據我所知,許多名牌大學的哲學研究生,一開始閱讀康德著作都是比較吃力的,需要花費多年時間才有可能真正讀通,更不要說乙個從來沒有接觸過哲學的人,還要將康德作為西方哲學入門。

那麼,怎麼樣開始學習西方哲學比較合適呢?

這種方法,我是贊同的。但是,僅僅閱讀哲學史是不夠的,我不認為乙個人讀幾本哲學史,就可以入門了。必須要找一位自己感興趣的哲學家,去讀他的原著。

如果把不同哲學家的哲學作品看作世界各地的風景名勝,那些哲學史書籍就相當於旅遊地圖和文人寫的遊記。坐在家裡看看旅遊指南和遊記,固然可以幫助你擴充知識,但是除非你親自到各個風景區看看,才能一睹真正的秀麗風光。查理·芒格講這個故事不是為了抖機靈,而是想要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有兩種知識:

一種是蒲朗克知識,一種是司機知識。

蒲朗克知識是屬於那種真正掌握了這種知識的人,對於這種知識的來龍去脈一清二楚,他有能力融會貫通,熟練運用。

司機知識是屬於那種只是記住了某些內容卻沒有理解的人,如同故事中的那個司機,他也可以鸚鵡學舌發表演講,但是不能夠運用理論解答問題。

哲學史類的書籍就是司機知識,閱讀這類書籍只能讓你了解或者記住一些哲學知識,真想要學習哲學,你得成為掌握「蒲朗克知識」的那類人,你得去讀哲學原著。因為只有親自讀了哲學家們的書籍,你才能夠具體了解他們是如何論證、推演自己的思想的。

因此,我的觀點很清楚,入門西方哲學的正確順序是,先找本哲學史類的書籍讀讀,了解點兒「司機知識」,比如什麼《蘇菲的世界》《西方哲學十五講》《大問題》之類的;在這之後,再去閱讀自己感興趣的某位哲學家的作品,掌握「蒲朗克知識」。

10樓:小魚解愁

看得懂的話,把《小邏輯》當作開頭都是可以的。

哲學史是紛爭的戰場,也是乙個完整的家族。

學習哲學的基礎是,你是乙個天才

如果你不相信世上有神,哲學永遠無法入門。

11樓:易簡

首先將康德作為西方哲學入門是完全可以的

康德主要著作是《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號稱「三大批判」,尤其是《純批》又被視為是西方哲學的巔峰之一,但也是晦澀指數最高的三部書之一。要是從這些原典入手怕是入門者讀多了會做噩夢,但不代表不能讀康德的一些文章,如《答覆這個問題:「什麼是啟蒙運動?

」》,這篇文章其實是很多人的哲學啟蒙,尤其是其中「要勇敢地運用理性」那句啟蒙口號,感召過很多哲學入門的同仁。

你說讀過一些入門書,感覺沒有真正進入西方哲學,這時候正是要找經典哲學家的一些簡易文章閱讀的時候,因為此時,你既不需要入門,但又沒有達到直接閱讀原典的程度,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所以建議讀一些經典哲學家的文章,當然選定乙個,不一定是康德。

所謂入門無非讀哲學史,但是一定要選好本子。但是西方哲學要想真正入門,沒有別的辦法,就是認定一本原著硬啃,但一定要找乙個真正懂哲學的人去引導自己,不然的話,耗費時間精力不說,還獲得不了東西。哲學下面七個二級學科,西方哲學的專業性最強。

曾經很早的時候讀書,有位非哲學專業的老同志說,自己啃康德的書,已到垂垂暮年,始終沒有讀懂。

12樓:熊翰飛

啊啊啊啊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怎麼會有這麼幼稚的問題,我懷疑這個問題是不是人提出來的……康德是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也是現代哲學的開創者,他的地位僅次於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他對世界的貢獻連黑格爾和馬克思都難以望其項背(哲學方面)。我說這麼多意思就是:讀完他之前的所有哲學再來讀他。。。

當代西方哲學有什麼好的入門書籍嗎?

1.如果你想學中國哲學,不到一定年齡學不了,好多東西都指向悟。如果你天分高,不讀書也活在哲學中。學西方哲學,相對容易一些,西方哲學更多地指向思的一面。2.雖說是學習哲學,但什麼是 理解 哲學都存在迷思。什麼是理解,能不能理解,怎樣才算是理解,這裡有乙個誤讀的說法,比如說你讀老子,其實你想的跟老子想的...

考研西方哲學史就是不入門怎麼辦??

杜雲飛 停停停!你看哲學史是為什麼?你要考研啊。考研是什麼?這是考試啊。既然你是跨考,那你的目標肯定不是北大 復旦這種,就以我們山西大學為例,考研考什麼?名詞解釋 簡答 論述。什麼是名詞解釋?理念世界 四因說 實體 黑格爾 什麼是簡答?康德為什麼說 不是物件決定觀念,而是觀念決定物件 簡述柏拉圖兩個...

看哪些西方哲學書籍可以更好的理解陽明心學?

DaRenXin 笛卡爾還有一點可能。數學家。陽明先生是心學大亨,師從陸九淵。但是理學一脈,從周敦頤開始到二程再到朱子都是義窮理正心為主。以至於後世對心學了解的都是知行合一,這是乙個誤區。心之所達,萬物之理。乙個往左邊找,乙個從右邊找。最後都是找到乙個終極可能。道的原型。中庸序云,中散為萬事,末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