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軾的詩文中哪些方面體現了他曠達超脫中內蘊憂憤與執著?

時間 2021-05-11 18:58:00

1樓:

「樂事」與「何必深追咎」,又「詩筆已如神」,看來頗是豁達自許口吻。但「竊祿」一句,用孔融〈報曹操書〉典故,隱括「竊位為過,免罪為幸」的內容,可見對政治風波仍然不能釋懷。其二中「塞上縱歸他日馬」用「塞翁失馬」典故,勸慰自己「焉知非福」,也可見心中仍有不能開解的部分。

再用「休官彭澤」自喻,以陶淵明自況,只要想想陶淵明辭官的政治背景,再思及蘇軾貶官之原因,就知道他此比的用意了。說「文字」為累,更是深切的傷痛與悲哀。

元祐八年(2023年),蘇軾又被貶惠州。紹聖四年(2023年),蘇軾再次被貶,乃至儋州。一生慘淡至此,蘇軾亦從沒有放棄過自己的政治追求。

被貶惠州時,蘇軾為自己第一次吃到了荔枝而高興,更在〈惠州一絕〉中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但很快他就意識到了這種水果雖好,卻曾因統治者而帶給普通人巨大的傷害,因此寫下了《荔枝嘆》,感嘆「宮中美人一破顏,驚塵濺血流千載」。可見無論何時,天下蒼生都是蘇軾所執著的物件。

及至晚年,蘇軾對平生仍有諸多慨嘆: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自題金山畫像〉)

我們要知道,蘇軾的「閒適」與「曠達」,不是無來由的,而是在極端的孤寂與困苦中求得的自我排解與心安自適,不是真的一點苦痛都無。他時常藉由釋道思想來使自己從痛苦中解脫,希望不為生死禍福所煩惱。比如上面這首詩,詩人的形象已是又老又病,但後二句卻表現了詩人在老病之間仍能怡然自得的態度,這裡隱含著他笑對人生遭際的曠達。

紀曉嵐就曾評這首詩說:「蓋失意人作曠達語,正是極牢騷耳。」可見蘇軾的執著與曠達是一體之兩面。

其後詩人還有一首詩,與此相類:

寂寂東坡一病翁,白鬚蕭散滿霜風。小兒誤喜朱顏在,一笑那知是酒紅。

同樣是老病之態,卻因「小兒誤喜」的「酒紅」而格外有溫馨之感與戲謔之態。我想題主所問的「曠達超脫中內蘊的憂憤與執著」就在於此:「憂憤」來自於令人失望的現實,「執著」來自於詩人不曾放棄的理想,「曠達超脫」是詩人經過自我修煉與排解後的表現,在詩文中便表現為「外曠內悲」、「含蘊深厚」。

2樓:金小光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3樓:

《定風波》

蘇軾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

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

縱觀全詞,能深深感受到蘇軾的曠達超脫。但我覺得,那句「誰怕」中又蘊涵著他的憤憤不平和誓不罷休的執著。

自考的含金量高,體現在哪些方面?

王老師 座標武漢,自考的含金量主要體現在它的考試難度和考試監管嚴格。自考必須所有科目考試合格才能拿到畢業證,而且考試都是閉卷考試,統考監考非常嚴格,這樣就避免了作弊的可能性 通過這種方式取得的學歷證書證明你達到了該專業的合格水平,這比其他的成考 網教 國開是要好很多的,其他方式基本就是花錢等時間拿證...

律師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咱們都是律師哈,那麼就來聊一聊。訴訟律師,遇事先說兩字 立場。價值這個事情也是。站在當事人立場 律師的價值在於實現客戶需求。當事人通常有如下需求,具體看個案 1 要回錢 不管勝訴的事情,只要結果 2 抗辯成功 減損 減刑等 3 出氣 勝訴但金額很小那種 站在律師立場,這個就是乙個見仁見智的事情了。本...

唐詩逸的天賦體現在哪些方面?

都在誇她的爆發和控制,之前另乙個問題還看到評價說她剛有餘,柔不足。放乙個她的 柔 唐詩逸小姐姐原來這麼甜,逆水寒 浣紗歌 完整版舞蹈 嗶哩嗶哩 乾杯 bilibili 我看完就乙個感覺 這世界已經因為她甜得過頭。 鬧心市民李女士 在舞劇 孔子 裡的翻身 絞腿蹦子真是教科書,可能古典舞的同樣片段中的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