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學習過《易經》,道家文化,現在又學了一點佛家文化,一直在尋求人生到底有何意義?最終到底歸於何方?

時間 2021-05-11 18:31:05

1樓:

人生本沒有什麼意義,你說有啥意義就有啥意義,定義權在你自己手裡。塵歸塵,土歸土,歸於塵土!埋頭讀書容易困惑,出去走走吧!

飲食男女,花花世界的,出去撩個異性,也不再是生活作風問題了,這多有趣啊!

2樓:喜聞樂見

答案在哪,答案就在你自己那裡,不用出來找,出來找到的都不是正確的答案,你什麼時候能找到你自己,沒有意義的存在,沒有歸於何方的存在,讓我來告訴你吧,人的最終極的目的和真相是在尋找自我,尋找自我才是王道才是真理才是最重要的,等你什麼時候找到自我了,你也就找到意義和答案了,你就找到方向了,朋友請記住這句話,宇宙天地世界萬物全部所有的一切的一切的一切都不重要,最最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找到真正的自我了嗎?自我一旦找回那麼宇宙世界萬物所有一切的一切的問題和答案都將揭曉。所以請你務必找尋自我、回歸自我,人的終極真理就是在放棄假我回歸真我的重要旅行路上¨¨¨

3樓:何小敏

每個人的人生意義都不一樣,出生那一刻所承擔的使命也不一樣。

一點小建議:

活著時:不開心的時候做導演,開心的時候做主角沒什麼最終歸於何方,只有此時此刻,保持正念就是此方了。

4樓:孟輝

我來強答一波,我覺得人是神靈虛擬出來的生物,自帶學習進化系統。普通世界覺得人生沒有意義。人生的意義在於跳出虛擬,成為神靈世界的一員。

神靈是比我們經緯度高許多的生物。所以有句話說!人類一思考,上帝便發笑。

放在普世。便是得道。入虛無,無永恆。

5樓:迦若魂殤

思考有趣的是過程,而未必是答案。反正佛家的東西都是自圓其說,道家的東西和易經,要搞出個人生意義,估計大半輩子也就整個似懂非懂。差不多就行了

6樓:王宗遠

我希望人生最終歸於淨土,然後成就無上佛果。這很難,每個人都希求安樂,有的人損人利己,有的人利己利他,有的人利己避他,都不一樣,所以這個世界才有很多利益糾葛,才有很多愛恨情仇,我其實希望這個世界的人都能夠利己利他,或者至少不損人利己,這樣世界不就會變好了嗎。

7樓:

我自己通過學習佛法了解生命的目的是為了利益眾生,而為了利益眾生就必須要成佛,因為只有成佛才能更好的利益眾生。

景天佑:學佛路上的見聞--資料大雜燴(持續更新...)

了解前世今生、了解六道輪迴、了解善惡因果、了解極樂世界...等等

8樓:

有些人真是害人不淺,誤解莊子的寓言,自己一知半解,卻來誤導別人。

【桓公讀書於堂上,輪扁斫輪於堂下,釋椎鑿而上,問桓公曰:'敢問:'公之所讀者,何言邪?'

公曰:'聖人之言也。'

曰:'聖人在乎?'

公曰:'已死矣。'

曰:'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桓公曰:'寡人讀書,輪人安得議乎!有說則可,無說則死!'

輪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觀之。斫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於其間。

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於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輪。古之人與其不可傳也死矣,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如果書只是【古人之糟粕】的話?那麼請問【古人之糟粕】你又幾分精通?扁論之所以敢說【聖人之言,古人之糟粕】是因為他做了70年的斫輪,通過不斷的工作或者說修行,技藝冥合大道,頓感言語的力不從心,只能說出大道的粗淺輪廓,卻不能說出大道內在的精華,由此感嘆書的侷限性。

總而言之,那是因為他達到【技近乎藝,藝近乎道】的境界,所以才敢「大放厥詞」。

在莊子的寓言中,輪扁斫輪和庖丁解牛這兩則,都有相通之處。可笑的是:今人斫了多少輪?又解了多少牛?不知是否登堂入室,卻在這裡夸夸其談,誤人子弟。豈不見笑於大方之家?

9樓:陳師學

少年,你在一片無意義的荒原上尋找光芒。荒原又黑又冷,好不容易有一絲溫暖的光芒,你急忙跑過去,突然不遠處又出現了光芒,你又想跑過去,跑過去發現隔壁不遠處也出現了光芒,這時你困惑了,因為你不知道哪道光芒最溫暖。

我採用這個比喻就是為了明確告訴你,人生是無意義的,大家都是在借助賢者的光芒走路而已。

其他人引經據典只是從賢者的智慧型的光芒借一些給你,並不能照亮你的路。但是你可以成為自己的阿波羅,你可以自己發光發熱。你能給自己立下意義,你能以自己來衡量其他人或者物的價值。

10樓:常無欲

反對下面梁道士的人生虛無論。

輪扁的故事並不是說我們都不要去讀書了,都不要去讀經典了。

而是告誡國君不要「死讀經典」。

怎麼去尋找人生的意義,《道德經》說得就很好,抱元守一

《道德經》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穀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致之也,謂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候王無以正,將恐蹶。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候王自稱孤、寡、不穀。此非以賤為本邪?

非乎?故至譽無譽。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古代那些得到「一」即所謂的元初法則的,天因為得到「一」而清;地因為得到「一」而安寧;神因為得到「一」而靈妙;穀物得到「一」而充盈,萬物因為得到「一」而得以生存,王侯因為得到「一」而可以統治天下為政。

推而言之,天如果不能清明,恐怕要崩裂;地如果不能安寧,恐怕將要荒廢;神如果不能靈妙,恐怕將要停歇;穀物如果不能充盈,恐怕將要枯竭;萬物如果不能生存,恐怕將要滅絕;王侯如果不能為政統治天下,恐怕將要被推翻。

故此,高貴應該低賤作為其本源,高應該以下作為其基礎。是以王侯們自己謙稱自己為孤、寡或者不穀。難道不正是以低賤作為其本源嗎?

難道不是這樣嗎?因此最高尚的榮譽是無咎無譽。所以真正的有道之士,不追求琭琭晶瑩像寶玉,而寧願珞珞堅硬像山石。

(今譯)

11樓:假裝在修行

如果你照見了空,就會明白人生本身沒有意義,只是生命的延續而已。而意義恰恰又在於要為人生賦予意義。你賦予它什麼意義,它就是什麼意義。

12樓:求仙

人生的意義就是活著

然後讓你存到自己的意義

最後再讓你死去

對於整個地球而言

你只是的乙個生物

意義這東西本來就是人賦予的

你不去賦予它就不存在

13樓:蘿蔔白菜

維克多-E-弗蘭克爾的《追尋生命的意義》,節選一段話。

我懷疑醫生是否能夠用一般性的詞彙來回答這一問題。因為生命的意義因人而異,因時而變。因此,要的不是一般性的生命意義,而是乙個人在某一特定時間內生活的特定意義。

用一般性詞彙來解釋這一問題類似於象棋冠軍提出這樣的問題:「大師, 請您告訴我,世界上最好的一步棋是什麼?」除了某一棋局中的某一特定情境或某一對手的特定個性之外,不存在任何所謂最好的甚至較好的一步棋。

人的存在也是這樣。人不應尋求抽象的生命意義。每乙個人在他的生活中都擁有需要完成的特定的事業或使命。

因此,他的個體不能被替代,他的生活也不能被重複。因此,每個人的任務與他實現這一任務的特定機會一樣,是獨一無二的。

因為生活中的每一種情形代表了對於人的一種挑戰,提出了一種需要他加以解決的問題,生命意義的問題實際上被顛倒了。最終,人不應該問他的生命意義是什麼,相反,他應該認識到,被詢問的應當是他自己。

總之,每個人都應追問生命的意義;並且,每個人只有通過承擔他自己的生活才能向生命做出回答;他只有通過成為負責任的人才能對生活做出反應。

我自己說兩句。

我們假設生命是有意義的,你能夠保證每個人都認同這個與生俱來的意義嗎?假如不認同,那豈不是比沒有意義更加難受?

人生是沒有所謂一般性的意義的,正因為如此,才得以釋放每個人心中的能量。意義,是需要你自己去設定和承受的。

14樓:

一、存在的「元意義」是「活著」

既然已經出生了,摧毀生命需要消耗極大的能量,所以人們都會自然的選擇活下去。存在的「元意義」是「活著」。

二、更大的意義自己賦予

乙個隱秘的宇宙真相是,我們所感受到的並不是現實本身,而是我們賦予現實的意義。在活著的基礎上,每個人賦予自己的人生不同的意義,才是支撐每個人在活著的基礎上努力生活的力量。有的人為了自己的理想,有的人為了育人,有的人為了追求真理……

三、不同的意義賦予將導致截然不同的人生佛家講頓悟於心,道家講超然於世,而儒家講盡忠報國。不同的意義將導致截然不同的人生。舉例來說,在《水滸傳》最後,魯智深坐化,公孫勝歸隱,而宋江忠於大宋,至死不渝。

宋江講的是小義,為兄弟、熟人打抱不平;講的是小忠,為朝廷拼死拼活。魯智深講的是大義,為弱者、陌生人打抱不平;講的是大忠,忠於良知與正義。魯智深坐化,公孫勝歸隱。

(PS: 魯智深是最後悟道的……)

15樓:綿綿若存諾諾久長

這個問題問得就等於你的易經和道家文化不是白讀了,就是讀的太少了,要麼就是理解感悟能力太差了。

你可以先試著講一下易經講的是什麼?

再講一下道家追求的終極目的?

至於佛家就不提了,和道家文化不在乙個層次。

16樓:易樂

我一直有個疑問:我們只是芸芸眾生中的普通一員,我們存在的意義何在?

我和甘肅臨夏的阿訇聊過,和甘南的大喇嘛過,和鎮江的茅山道長聊過。

隨著年紀的增長,和父親的幾次聊天,才有點感悟。

也許對於宇宙的緯度和時間概念,我們的存在太過於渺小,但是渺小不等於虛無。我們人類數十萬年的努力,已經可以到了撼動大樹的程度,所以我們的存在不是沒有價值和意義的,每個人每個單位都是撼動大叔的關鍵所在。

我們現在的生活便利,歸功於前人的努力,我們感謝前人的同時,我們給後人創造便利。人類能到萬物之王,歸功於一代代的積累,一代代的傳承。

我們每個人就是消失了,你在這個世界的痕跡還在,你的基因還在,如果這些都沒有,說明枉來這一生

17樓:尨也吠

知乎上有乙個問題,叫做《什麼能力大多數人沒有,卻很重要》,我一直想回答,但是答案估計只會無人問津或者被人噴。我就在這裡回答一下題主吧,因為題主可能有過和我一樣的經歷。

那就是從小尋求人生意義或者說生命真諦的能力。

我小學時問父親,生活的意義是什麼?父親的答案是,為人類作出貢獻。姑媽的答案是延續血脈。

當時的我就心想,那人類全體滅亡了,作為個體不也沒意義了嗎,這個答案的推論就是人類曾經存在過也是毫無意義的。所以父親的答案在我心目中否認了,也是那時,我深深地感覺到,父親並不是全知全能的。

我從初中開始就一直失眠,我會無法控制自己地去思考人生,三省吾身。但是思而不學則怠啊,確實沒錯。那個時候深受日漫的侵襲,認為人生的意義就是愛情和夢想。

於是我開始去尋求自己的愛情和夢想。但是我並不知道愛情是什麼,更不知道自己的夢想到底是什麼。我給自己強加了夢想,但時間證明那是自欺欺人。

我原本以為沒有多少人這輩子能遇見愛情,但現在我明白了也有人一輩子可能不止一段愛情。

愛情,夢想……這些都是什麼呢?不過是乙個標籤罷了。是乙個高度概括的詞彙,是人們先有某種情感或其他的東西,然後將其命名。

而後來的我們卻變成打著名為愛情和夢想的燈籠去尋找真理,這是本末倒置了。

那麼說了那麼多,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或許每個人的感悟都會有所不同,而我在人生的每個階段的感悟也會有所不同。對於當下的我而言,付出真情便是生命的意義。

這種感情可以對人,也可以是對事對物。而真才讓其擁有意義。

那麼題主看這些書是沒用的嗎?我覺得一定是有用的。好的哲學書,是前輩智者對自身感悟過程的高度總結。

既然是要靠自己感悟的,紙上讀來確實是沒用的。但是它給你指引了乙個好的方向,而當下世人根本沒有這個方向,也沒有向題主這樣探尋生命真諦的好奇心。

這種能力絕非立竿見影,但其影響之深遠橫向不止於你一人,縱觀不止你一代。這種能力會貫穿你一生,有時也會折磨你一生。但是,失眠的我從來沒有因此而感到後悔或懊惱。

僅僅是不停探索生命的意義就能使你的人生比芸芸眾生,烏合之眾精彩無數。

學習道家文化能夠弄通人生真理嗎?

陳璽謠 不能,人生的真理只能在人生中弄通,學習道家文化,只不過是將道家文化引入你的人生而已,過這個人生的還是你自己,沒有任何東西能夠代你承受你的人生並替你找出人生的真理,老子不能,關尹子不能,莊子也不能,天尊不能,天君不能,天師也不能,純陽子不能,重陽子不能,長春子也不能。 李旭東 人生真理對不同的...

之前應該抑鬱過,然後情感感知能力下降了,但現在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但有時候遇到有些事會想不通怎麼辦

超文化 一切都是正常如是存在,你知道自己正常就可以了!那個人一生當中,沒有一段時間精神恍惚的,這個問題,那個問題,過這個時期就好了,多看看正能量的書,多多運動。渴了多喝喝茶葉!這本書不錯 祝你家庭平安幸福!事業有成!身心健康快樂! 臨床心理常醫生 估計之前也只是抑鬱情緒或抑鬱狀態,程度也不重,通過自...

意外懷孕了,之前也沒備孕過,想留下這個「意外」,現在需要彌補點什麼?

阿嬌 去年好好備孕,然後沒然後,今年沒有備孕了,結果有了。懷之前沒吃葉酸,知道懷孕之後開始吃葉酸,現在6個月,產檢都很正常。按時產檢,科學飲食,保持良好心態,我覺得就夠了。 梨子青稞 葉酸趕緊補起來,我一胎的時候也是毫無準備,葉酸也沒吃,等於最基礎的事都沒做。當時在醫院裡跟醫生糾結沒吃葉酸這個事,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