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羅浮宮博物館裡的古希臘雕像經過這麼多年儲存狀況還那麼好?

時間 2021-05-05 20:30:42

1樓:

有2個主要原因:

1、古羅馬的複製與傳播。

2、現當代的修復。

首先乙個重要原因是古羅馬人對希臘藝術的熱衷,促進了這些雕像的傳播和保護。

這裡以著名雕塑公尺隆的《擲鐵餅者》舉例,原作為青銅雕像,創作於西元前5世紀早期,早已遺失。我們現在所熟悉的大理石版本的《擲鐵餅者》,便是古羅馬公元2世紀時的複製品,是古羅馬皇帝哈德良在蒂沃利別墅的陳列品,2023年出土。古羅馬時期複製了大量希臘時期的雕像,和唐朝時臨摹了許多王羲之作品一樣,使得這些藝術珍寶儲存到今天。

類似的作品還有《韋斯特考特運動員》《薩梯糾纏寧芙》《拔出腳上刺的男孩》等等。

科爾賓斯基《希臘羅馬美術》257頁

荷馬半身像,羅馬複製品。

伯利克裡半身像,羅馬複製品。

再一點,現在博物館陳列的古希臘雕像早已不是原作,而是經過了大幅度的修補和再創作,所以看起來「儲存還挺好」。

即便是羅馬時期的複製品,《擲鐵餅者》也是經過修復了的。它在出土時頭部有破損,18世紀修補時,修補者放棄了原作西元前5世紀的頭部風格,改成了更加自然的髮型。

要說古希臘雕像原作的話,出土也有不少,不過大多是四分五裂缺胳膊斷腿的狀況。維納斯題材雕像在古希臘時期很常見,但《斷臂維納斯》卻是唯一儲存有頭顱的一尊。《勝利女神》出土時就碎成了150餘塊,胸部和右翼完全遺失。

這些作品展陳時的完好狀態便要得益於後代修復師的技藝和想象了。

勝利女神2023年首次展出時還沒有修復胸部和雙翼。

綠色部分為修復師補充的石膏。

總之,古希臘雕塑相對完好的儲存狀態,得益於古羅馬的複製與傳播,與後代對其的修補維護,他們的儲存狀態並沒有你看起來那麼好。

參考:《在大英博物館讀古希臘》

【CCTV譯制】羅浮宮之旅-第三集

2樓:謝達

不怎麼懂,隨便說說。

我們經常能看到的雕像,一般是儲存狀態比較好的。即便儲存比較好的雕像,也有不少已經七零八落了。

前2張是我在羅馬的博物館拍的,頭一張青銅雕像缺了胳膊,第二張和第三張的君帝本該都是全身像,如今只剩乙個頭乙個手了。

然後在梵蒂岡博物館,印象裡有一塊區域放著一堆雕像碎片,其中有一些價值不高的頭部直接被教皇當紀念品賣。

為什麼博物館裡的展品介紹非得那麼嚴肅?

沈只影 中國的語言文字稍有變化,就有歧義,特別是有關於歷史的,本就眾說紛紜,把觀眾帶偏,就失了博物館的本意。看乙個博物館如何,就看他常設展覽的標牌。好的博物館,對定期對展線查漏補缺的。要看活潑一點的博物館,去買些博物館文創唄。 克里克 博物館是人們學習交流的重要場所,在二十一世紀的博物館設計中,博物...

為什麼博物館裡金銀珠寶這種傳統的 寶貝 比較少,而給人一些 破銅爛鐵 感覺的展品比較多呢?

寶姐Joyee 博物館裡展出的是文物,而古代的金銀珠寶也只是所有文物裡面的乙個小分支而已。所以當然比較少。而且經過上百上千年的掩埋,很多文物都失去了原本的光澤和完整度,因此看起來像是 破銅爛鐵 但是其實其中蘊含的古代工藝 文化價值,並不會比金銀珠寶少。 羅芙 上個月去了內蒙古博物院,重點關注了金銀珠...

為什麼博物館裡青銅器古董的銅鏽有紅色 紫色等各種鮮豔的色澤?

螺旋真理 青銅器本身雖然叫青銅,可實際上是一種以銅錫鉛為主要成分的合金,埋藏在地下,會和空氣 土壤和水發生化學反應,形成 鏽 由於環境不同,鏽的成分五花八門,也就形成不同的顏色。金石學時代的研究者們就發現了青銅器的這一特質,總結了如下一些規律 1.貼骨鏽,鏽層與器物本體渾然一體,幾乎沒有分離感,多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