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心學」的入門功課是什麼?

時間 2021-05-05 20:13:10

1樓:紀巨集

心即理。此為陽明學說之根本命題。

陽明生平研究。其波瀾壯闊大開大合之經歷令人嘆為觀止,跟其學說演進密切相關。

入門搞清這兩個即可。

2樓:千夜

這種回答完全是文盲談微積分。

格物致知,格物,就是守一,守一而忘我,這是修行方式,和孔子無欲則剛的原理是一樣的。

王陽明又名王守仁,就他的經歷完全是白瞎了守仁這個詞。

存天理,滅人欲。何為天理?天理就是天命,就是道,與道同行謂之德。

具體怎麼修行?道之以德,齊之以禮。

禮就是儒家的修行表現形式,類似佛家的律。

何為人欲?眼耳鼻舌身意,這是十二因緣的通道,人欲所迷是見不到宇宙本質真相的。

慧能論色空,要性為王,神為本,看破虛妄,色即是空。

而王陽明修行不到位,認為人欲當順,後來又補充只要目的是正確的,行為無所謂。

善,像羊一樣說話。本意是順應天道,也就是德的表象。是最佳,最秒,最貼近的意思。

而王陽明卻把善搞成了壞的反義詞。

王陽明的心學實在不足一曬,不過就是世俗點教大家如何不要臉,成為乙個無恥之徒還堅信自己是正確的,當然大眾更喜歡王陽明呀,孔子朱熹要大眾修身養性,王陽明主張大家本性釋放。

可惜的是王陽明自己沒搞懂何為性,釋放的不過是大眾的欲而已。

3樓:李天雲

首先應了解王陽明的生平。年譜。從「致良知四合院」編寫的巜醒來》這本書切入,我看最好。可以跟著四合院的網上平台學習,效果最好。

4樓:秋風

」心學」從根上說,還是屬於儒學.至宋明以後,儒學分支很多,「理」、「心」、「氣」成為最主要的分支。

陽明心學屬於「心」系.

所以,還是應從四書《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入手。

有了這個基礎,再去研讀下五經《易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

讀完之後,可以讀下《傳習錄》。如何修行,其實,就是按照《傳習錄》去學、去悟、去做。

至於,能修到何種程度,那就只能看個人了。

多說兩句,理學、心學、氣學等都有道理,但也都有缺陷。如果,真想修身成己,還是需要從經典中,慢慢學、慢慢悟,方是最好途徑!

個人淺見,如有不妥之處,還請莫怪!

5樓:金子的酒

我修習到現在,覺得入門得功課就是要修心,這個心是良知,也要修心靜,只有人靜的時候,才能去傾聽到心的聲音,才能聽到良知的指引,而不會被慾望,欲念驅使!要修到泰山崩於前面不改色,要不動如山,要巋然不動!

6樓:即明且哲

入門便是四書,好多人直接說傳習錄的,讓人無語。

想知道答案,為什麼不隨便開啟傳習錄任翻一頁,看看內容呢,看完自然心中就有逼數了。

上圖傳習錄原文,畫線處看到了什麼,中庸,大學,孟子,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通篇都是四書的基本概念,所以說四書是根基是非常有道理的。這裡需要複製一下朱熹讀四書順序的一段話。

「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次讀《論語》,以定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

為何要先讀大學,大學一篇相當於儒學心法,短小精悍。幾乎容納了儒學整套理論體系。著名的三綱,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六證,止定靜安慮得,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齊治平。讀完大學叫定其規模,大學一讀,儒學大廈的輪廓就清晰了。次讀論語以定其根本,論語儒學精義揉碎在其中。

次讀孟子,已定其發越。孟子雄文康健激昂,心學本身屬於思孟學派,孟子不可不讀,良知出自孟子。中庸,大學姊妹篇,相較深邃一點,放在最後讀,需要對前三本書有一定的理解。

7樓:無為道人

王陽明心學入門的功夫修煉秘籍,只有通過這個路徑才能學懂《傳習錄》,才算真正的心學入門。心學愛好者必看,必讀。

陽明悟行學宮:修學《傳習錄》的必備前行功課

還有一套也該讀讀《千古聖雄王陽明之悟道》

8樓:鹽選推薦

心即理是陽明心學的基石,之後的知行合

一、致良知都以此為基礎展開的。其實,「心即理」就是王陽明龍場悟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的歸納版、極簡版。

何為「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呢,因為所有的理,天理、真理、人生的道理,都在我心裡,不在我心外。這些能讓我們自由經營人生的理都在我心內,我還去向外求什麼?

那麼,由此可知,所謂「心即理」,直白而言,就是理在我心裡,心外沒有理。

有人對此持懷疑態度,聲稱,人世間有那麼多「理」,我們的心都能裝得下,恐怕還是應該向心外的事物上去尋求些理吧。

王陽明要他舉例。此人就舉例子說,比如孝順的理,它在我們心外還是在我們心內呢?

王陽明問他,你孝順父母之前可曾去向別人討教過如何孝順父母?

此人回答,好像沒有。

王陽明再問,你可曾問過你父母,應該如何孝順他們?

此人回答,這個何須問,用心去做就是了。

王陽明笑道,這就對了。孝順這個理不在父母身上,自然也不在所謂的專家學者身上。只要你真有孝順父母的心,去用心,孝順的理自然就出來了。

如果這個理,真在父母或者專家學者身上,那當父母去世或者專家死了,你為何還知道孝順的這個理呢?由此可知,這個理就在你心裡。

再比如,孔子沒有提出「仁」這個理之前,很多人也在行仁的事情。如果「仁」這個理在孔子身上,那孔子離開我們已經很久了,我們為什麼心裡還有個「仁」的理在呢?

一切你所認為的流傳在世的天理、真理和人生道理,其實都在我們心裡,只不過有人把它從心裡變成了行為和言語罷了。為什麼很多人聽到一些理就覺得很對,這是因為它和你的心是契合的,而之所以和你的心契合,是因為你心中本來就有它。

為什麼所有的理都在我們心裡,而不在我們心外呢?

9樓:樞問先生

心學入門,第一要有一定的古文功底,特別是文字學功底,這樣我們才能盡量讀懂先秦儒家的典籍,而不是去看後人,甚至是今人的翻譯。

第二,就是文獻功底,即大量閱讀前秦儒家典籍,還有不可忽略的是出土前秦儒家典籍,比如郭店漢簡,上博簡,清華簡等,這些出土文獻大量儲存了先秦儒家原貌,沒有被後人篡改。能夠真正看清先秦儒家,與漢以後儒家的根本性不同。

第三,就是《傳習錄》。

一二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對真正的儒家,有乙個較全面、正確的認識。能讓我們知道真正儒家學說的核心是什麼,那就是心性之學。這樣再讀《傳習錄》更容易形成完整的心學傳承印象。

更重要的是,《傳習錄》甚至是先秦儒家經典,怎麼讀。首先,要把概念的內涵搞清楚,心性之學的所有指向,都是自我生命,每乙個心學名詞,都須要我們回歸自我生命,去如實對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明白,心學在講什麼,因為心學的所有內容,都沒有離開過我們生命,都沒有超越我們生命,這就是「心外無理」,一定要回歸自我生命,根據先賢的指導,如實認識自我生命,正確起用生命,以實現人生的幸福美好!

這是心學的唯一目的。

10樓:

心學這個名稱就已經很明顯體現出入門重在觀心,如果你開始有了去勘察內心的念頭,那麼恭喜你,你已經初入門檻了,現在我們看心學似乎很習以為常,但是在過去,古代的人們倡導的是格物致知,從外在觀心,而不是從心去觀外,所以能有這樣的概念,在當初是有多麼的不容易,只有體會到這一點,作為現代人的我們才能體會到心學的入門功課的去勘察內心這件事有多麼容易,又有多不容易。

當然入門過後就是提高,提高的門檻就是在有觀心的基礎上,學會去分辨善惡,善惡不是有明顯的區分,也不好區分,至於怎麼分辨,我先想想後面再更啦。

11樓:幸福是什麼

心學歸根到底還是宋明理學的範疇,追求的還是泯滅小我復歸大我的天理境界,只不過和朱熹格物窮理的方式不同,王陽明認為心即理,每個人內心都存在天理,只不過後天被人欲所遮蔽。後期他的思想日趨成熟,提出了致良知的主張,就是要不斷去除私慾留存天理,這也是王陽明心學的功夫論,很簡潔不夠具體,怎樣入門可以看看梁啟超講陽明心學及德育鑑,裡面有具體的操作方式。

12樓:求漁

王陽明已在書中說道,知止而後有定,首先你要了解你要到達的境界是至善,而至善是一種不受私慾控制的純淨狀態。當你懂得這個,也就懂了用功的方向,也就是滅人欲存天理,去除自己私慾去趨於符合天理的中正狀態。

13樓:小胡

先看中庸,個人感覺哈。我最近剛好在看傳習錄。頭篇就是徐愛錄。

說實話開始是不太感興趣,徐愛問的是生活中的一些瑣事。後面勉強看下去就覺得越來越有意思,但是感覺自身知識儲備不夠,就看了中庸。結合中庸慢慢能理解他講的意思。

當然每人有每人的見解。我現在也是略懂,不能當面向王陽明請教實乃憾事。

14樓:

格物在於格心,所以聖人之道就是,最大限度的理想主義。生理的界限與生理的界限統統擊潰。立德立功立言等於你的每一步都是走在你理想境界的軌道。沒有什麼入門,兩學不如一做。

15樓:

其實雷的《原則》和心學和部分佛法是想通的,社會上一些有修為的人,基本很少讀書,卻一直在依據這些活著,所以不要把簡單的道理想的太複雜,按常識理解就好,把精力花在實踐上,這才是重點。多數人摳細節瞎琢磨太多,書一合上該啥樣還啥樣,這樣讀聖賢書純屬繞遠,應該先從小學生守則實踐起,讀不懂的就先實踐懂了的,小學生守則就符合聖人的大道,先實踐了懂的,原本不懂的,自己就懂了。

16樓:難得聰明

除了首領,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偶像。無權必受辱:逆之必傷,順之則加持不義。如果有所不滿就隱遁。守護好世外桃源,引渡良知未泯者;戩除罪惡的土壤,還眾生以安寧和樂。

17樓:

首先要明白,心學是為了成聖人,這是立志。

每時每刻從念頭到行為如一的為善去惡,這是致良知。其餘知行合一、誠意等都是同一件事的N個面。

所以,讀書也不過是一件事,即便讀的是四書五經,也不是基礎,而是環境。

學做聖先要有著力處,這著力處就是找到自己平日里致良知如何下功夫的感覺。

既學要有得力處。能有長久堅持的致良知的功夫,就知道每件事如何處理,隨著功夫的深入,漸漸的也會像陽明先生一樣「才易成而學易能」。

至於其中最關鍵的什麼是致良知的功夫,就看樓主是否願意格去自己心中的懶得、省的、不想等私念,老老實實的親自去看陽明先生的話語,然後照著在生活中去實踐了。

18樓:

沒那麼高的門檻,可是看了那些更好,其實我覺得真正理解了:知行合一,致良知即可入門。然後去讀四書可能相互印證,更能明白古代賢人的思想。

19樓:劉南飛

個人意見,入門功課是四書,孔孟大學中庸。

這四本不看,傳習錄裡講什麼就不清楚,做學問就沒了根基。

然後就是傳習錄。

今人寫的書是《有無之境》。

另外學些佛學,也對理解心學有助益。

王陽明心學講的是什麼?學它有什麼好處?

傾山商學院 致良知知行合一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座巨大的寶庫而這個寶庫就是良知。而 致良知 中的 良知 既是道德意識,也指最高本體。王陽明認為,良知人人具有,個個自足,是一種不假外力的內在力量。致良知 就是將良知推廣擴充到事物。所以企業也要做到有良知,市場經營人性化。做到讓人性市場代替商品市場,市場需求...

王陽明的心學如何系統的學習?

如果你能覺知到你每一次吃飯喝水的整個過程 就是訓練的開始 如果不從這些簡單的事情上做起 那麼良知就只能依賴於外境 吃飯喝水是本能地體現 如果注定的運用本能或者成為本能本身 這就是致良知 第一步身臨其境,心臨其境的感悟龍場悟道。悟道之後,研讀教條示龍場諸生。接著就要悟心即理和知行合一了。整個過程就是踐...

如何科學地解釋王陽明的心學

盤子 陽明心學是道學,所謂言語道斷,用科學就不好解釋。只能你慢慢體悟!那些所謂的知行合 一 致良知概念,說得再多,你若不能體悟,也還是不會明白。 同八 我想說,心學不是科學,也不是哲學,是什麼,要學者自己用心體會。如果真用功了,心學是什麼自己自然會逐漸明白起來,並且絕非用語言可以全然描繪的。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