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如何改革減少同音字?

時間 2021-05-10 21:38:20

1樓:雷震元

《新華字典》第11版收錄了13000個漢字,讀音只有1319個讀音,乙個讀音平均約10個漢字。同音字太多容易混淆產生歧義,降低溝通表達的效率。可惜讀音數量遠不如漢字數量多,漢字的同音字是無法消滅的,但可以通過改革減少同音字。

首先,增加讀音來減少同音字

怎麼增加讀音?

1、增加音節,目前《新華字典》有約416個音節,吸收國際音標,改革漢語拼音方案,豐富漢語的音節,把漢語浪費的音節全部利用起來;

be b bia biu bia bio bou bvo

cei c cuao

d dia din dio dua duai dua duao dv dve dvn dvo

……2、增加漢語普通話的聲調,漢語普通話只有4個標準聲調,大多數方言有5個或5個以上的聲調,漢語增加乙個聲調,就能增加至少400多個讀音。

二、均勻分配不同讀音下的漢字,避免有的讀音漢字太多,有的讀音沒有漢字

漢字讀音下的漢字分配是很不均衡的,有的讀音下的漢字很多,比如:

fú服菔夫扶芙蚨福幅輻蝠弗拂佛砩氟襆怫艴紼伏袱符苻孚浮俘桴蜉稃郛莩匐涪紱鳧祓黻罘芾

xī yì

而有些讀音下的漢字少的可憐,比如:

dēi déi děi得 dèi dēn dén děn dèn扽甙 diā diá diǎ嗲 dià diū 丟銩 diú diǔ diù

ēi éi誒 ěi èifōu fóu fǒu否缶 fòu gēi géi gěi給 gèi……

當然增加的讀音必須發音清晰,容易區分。

詳細的方案見:增讀音滅多音減同音--漢語普通話語音改革方案

漢語普通話浪費的音節和讀音

漢語聲調由四變五--增加乙個拱聲調

2樓:焚毀宇宙

我也有同感

下面是我的一點看法。我是愛好者 。先找到規律,然後在從新創造漢字。

大家看看有沒有道理

HUA:所有的有花紋的總稱。比如花朵,雪花,樹皮的紋路,冰面的碎裂的花紋,木板上的紋路,岩石的裂紋,樹葉的紋路,天上的雲,人工繪畫的紋路。或者具有花紋的實體。

1:花huā 1. 植物的繁殖器官.2 形狀像花的東西。3不單純的,構成駁雜的.4心理的花。心念複雜的,變化多端的消耗。自然的產物。

華huá 美麗而有光彩的 。燦爛絢麗的,眩目的後來引申為華夏的象徵,可不是華盛頓的華。

話huà 1. 說出來的能表達思想感情的聲音,亦指把這種聲音記錄下來的文字: 說,談論。談論的內容就像花一樣。華麗的語言。

2: 劃huá 3. 用刀或其它東西把物件分開或從物件上面擦過。人為的原因,導致物體表面產生花紋。

畫huà 1. 繪圖,繪畫的動作。和划這個動作是一致的。目的不一致。

滑huá 1. 光溜,不粗澀:。在冰面或者其他的光滑的物體表面的運動特徵。由於光滑,導致滑倒。

3: 化huà 1. 性質或形態改變。無論自然還是人為的原因,導致花紋的出現或者消失;這種現象叫 (化)。花huā:消散,消費,用掉

你們看看是否有道理

3樓:Lizalice

我來理性科學地抬下槓:

中國漢字眾多->因此有很多同音字——1.建立這兩者因果關係的依據是什麼?2.得出這個結論的統計依據是什麼?

一些字詞發音有些相像->使漢語的聽讀能力較差——1. 建立這兩者因果關係的依據是什麼?2.得出這個結論的對比研究的參照語言是什麼語言?

4樓:

不好意思,我的聽讀能力很好,別人說話我都聽得懂,我說話別人也能輕易理解。

如果母語聽讀有問題,影響日常生活,建議去特殊教育機構進行培訓,逛知乎是沒用的。

5樓:陳小四

作為漢人,沒覺得實用性的漢語漢字難學啊。。。

英語對於我來說才難學呢,單詞就是背不上啊。。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英語。。今天背上明天又忘了。。

初中被英語老師抽大嘴巴,週末去他家背單詞,都沒吊用。。。。。。別說我記性不好,我語文政治歷史地理生物都背的很好,也能記住。。。

關於未來漢語的發展,看使用漢語的人口結構是如何變化。。

對於未來世界上通用語言,我有乙個觀點,不會只有一種流通語言,因為每個語言的都有自己某些個獨特的語境。。。

就當前來看,漢語作為最多人口的母語或者第二語,她會整體向現代標準漢語趨同,但是,絕不可能一樣,因為,方言也是有語境的!

6樓:閱讀有益

這問題有些矛盾。就是因為有聲調的存在才不致於那麼多同音字,從而聽讀能力不至於那麼差。總的來說擁有較長歷史的語言一定會經歷音變,別的不說就說漢語。

在上古漢語時都有專家為乙個漢字擬音為復子音,多音節。次後同中古漢語時期,復子音跟多音節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聲調 (對於聲調是否前者消失的補償各方尚有爭議)。之後現代官話失去了入聲,韻母合併,這一切都是同音字愈來愈多的原因。

至於問到未來漢語的發展,個人認為官話的音變相對其他漢語的會較少,因為官話有標準化,讀音在學校都有被詳盡的教授。其他漢語方面,由於缺乏標準化及教育,音變可能會較大。

7樓:章明暉

聲調是幫助辨識資訊差異的,怎麼被臆想成了阻礙聽讀的因素了呢?

不是吐槽題主,問之前起碼先結合一下自身情況想一遍(除非漢語極差)

8樓:言無盡而意無窮

因為中中國人普遍對聲調敏感,而對音節不敏感。南方六大方言區的朋友們說著前後鼻音不分平翹舌不分鼻邊音不分的普通話聲調的語言時,標準普通話使用者並不會感覺到太大的奇怪,而當乙個人字正腔圓的說著聲調完全不同於普通話的語言的時候,標準普通話使用者可能就聽不懂了。

分割線劃好,等個大佬來修改

9樓:田三川

只能談乙個大方向:如果全球化趨勢不會逆轉,那麼各個主流語言之間的相互融合相匯是必然的,當然這個過程非常長,保守估計也在三四百年之間。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語言的融合必然先於漢語的變化。其實包括漢語在內的所有自然語言,在進入資訊時代之前,變化也都是很頻繁的,因為沒有足夠有效的長期記錄音訊和規範的各種技術資源,比如僅僅五十年前,「確鑿」念做「quèzuò」、「跳躍」讀「tiàoyào」、「流淚」讀「liúluì」、雍正皇帝曾寫出「朕就是這樣漢子」,而現今的表達則成了「朕就是這樣的漢子」多了乙個【的】且不方便去除,簡單幾個例子都能證明漢語的語法、發音、詞彙各個方面都存在變化。

英文等也一樣,英國佬殖民美洲大陸200年不到,就發展出了嶄新的美國口音,美國口音內部又因為東西部的文化差異又產生各種不同的方言和口音,詳細請看:

。中文與英文的融合是實實在在正在發生的,發生點正是英漢文化交融的先鋒之地:新加坡https://www.

10樓:神晶

定論:語言是一種遵循語言學規律的自然現象。(人工語言除外)2000多年前的人們說著「隰有萇楚/* s-N-qip dra s.

ra/,今天的人們說著「低濕的地方長著獼猴桃」,語言本身承載的複雜度沒有大的變化,只不過是從音節內部轉移到了構詞、成句而已。如果你覺得一門語言,尤其是經過充分發展的語言「不自然」「不好用」,那麼要麼它真的不是自然語言(比如文言文),要麼就是你沒有正確地使用它。

然後回到問題……

「因為漢字眾多,因此有很多同音字,再加上聲調的影響,使漢語的聽讀能力較差」

這是錯的。(要不要來接受下北京話外城口音的洗禮233)「未來漢語會怎麼發展」

沒人知道。

為什麼漢語不啟用「空音節」來減少同音字?

Joynese Fu 現在的漢字讀音大多數都是古代流傳下來的,在普通話裡沒有那樣的音節怎麼生造?什麼hin,kon,fie等,當然能念出來,但不符合語音演變規律。另外其實在一些方言中是有許多普通話沒有的音節的,以吳語寧波話為例,全濁子音音節 鼻化母音音節 入聲韻音節,這些都是普通話裡沒有的。普通話同...

將漢字的字音改為多音節以改善漢字同音字問題可行嗎?

疾風齒輪 漢字改進的方向,需要在成詞能力的增強方面下功夫,唯此才能高效表達更大量的不同意思。在考慮改進漢字字形 字音的時候,務請同時考慮一下成詞能力的影響。 Markpro90 你說的是外中國人使用中文詞彙的問題,因為他們沒有表意文字,本來就依賴多個音階區分詞義,他們翻譯時應該加上表意的偏旁,另外,...

命和死沒有同音字嗎?

已登出 孟浩然 大丁丁不至 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這個暝要讀四聲的。至於 死 大宋重修廣韻裡給這個字的反切下字 表示韻母的字 是 姊 但 廣韻 裡卻沒有收錄 姊 字本身,它的讀音就很迷了。璽 的音按正常演變應該念si3的,但很顯然人家皇帝蓋的章不適合念這麼不吉利的音,所以就強行改念xi3了。 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