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文化的傳承中,科技能起到哪些作用?

時間 2021-05-10 15:34:00

1樓:積木易搭

1.助力傳統文化火出圈,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播

2023年春晚的最大黑馬,當屬河南春晚。沒有流量明星,沒有大價錢的包裝,利用傳統+科技的雙重加持,河南春晚憑一支古典舞《唐宮夜宴》徹底「出圈」了!

在 5G+AR 技術的呈現下,讓虛擬場景和現實舞台結合將歌舞放進了博物館場景,感覺遙遠的人物直接在歷史畫卷中活了過來,製造出了一種博物館奇妙夜的感覺。

這種讓歷史活起來的感覺,讓遙遠的人物和現代化的城市鏈結了起來,前沿「黑科技」在傳統文化領域的一次練兵與實踐,讓人產生了一種共鳴,並得到了觀眾的一致認可。

2.還原歷史的原貌,助力文化的傳承

數位化和科技化為傳統文化的推廣開啟了新思路,晚會只是AR技術助力傳統文化發展的冰山一角,有很多傳統文化領域希望借助AI,AR等技術,打破傳統模式固有的文化形式,為使用者帶來更多更有參與感和互動感的新玩法和新體驗。

積木易搭利用AR技術將博物館文物高精度還原,讓使用者遠隔千里都能720°觀賞高真實數字文物,並能獲取大量平時無法從實體文物中獲取的資訊,增強和文物之間的互動,助力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未來致力於為更多的人提供雲上服務,探索智慧型文旅的新征程!

2樓:寶貝630乖乖

現在的科技可以還原歷史文物的原貌,讓我們現代人可以直觀的了解歷史文化,還有就是可以利用科技去尋找那些被隱藏的歷史,讓那些被人遺忘的歷史重現世人眼前。

3樓:冬己

科技能夠使歷史文化更加更好的能傳承下去,使得我們的歷史文化能夠更完整的去保留,讓我們的歷史文化能夠讓我們這些後代能夠更好的去認識它

4樓:燈火闌珊

1.生產力的提高,讓人們有更多的時間追求精神享受。

2.需求的增加,意味著市場擴大。

3.市場擴大,意味著提供這些需求的人可以賺到相當好的利益,過的更好。這樣參與的人更多。

4.網際網路時代,傳播途徑更廣,很容易找到興趣相同的人。

5樓:繳了嗎

從中國國內來看,哪個地方突出科技引領,哪個地方發展就快、競爭力就強,深圳就是乙個突出例證。中國要在總體上趕上時代潮流,必須依靠優越制度加科技創新實現發展跨越和競爭力提公升。這是大勢所趨、客觀規律使然。

科技創新為文化遺產保護提供了物質技術手段,科技創新帶來更快捷,方便的文化傳播手段和方式,促進了文化的交流,科技創新也同樣是推動文化創新與發展的重要因素

6樓:南下

各位在學初中歷史的時候不知道有沒有注意這麼乙個很詭異的地方,中國從秦漢開始到明清綜合實力甩西方18條件,but重點來了你仔細看在秦漢之前,中西方其實都有很傑出的人物,孔孟之道確定了中國2023年的走向,阿基公尺德、亞里斯多德、柏拉圖、這些人很璀璨,奠定了整個西方哲學基礎,但是中間就差距太大了,

你猜原因是啥?

我猜你猜偏了

其實是竹子,啥?

全世界只有中國有竹子,中國古代是竹簡,西方古代是羊皮卷,成本來說可見高低,現在生產力這麼高,羊皮和竹子成本差距還這麼大,可想而知古代,

之前看了個資料可能記的有偏差,西方有乙個莊園的人家裡面可能才有一本羊皮卷製做的書,這知識傳播有多難,成本和難以程度,想象一下孔子周遊列國帶點竹筒,和帶一車羊皮的難度,估計沒去幾個國家,羊皮就讓飢民吞掉了,

7樓:盧奎西亞 多納蒂

在文化傳承中形成的地域性特別明顯,比如造成漢字文化沒有輻射到古羅馬的根本原因是由於兩個地方在地理位置上遠隔重山峻嶺,分別生活在兩個地域中的人們無法在古老的年代中接觸到,哪怕是知曉到遙遠的大陸另一端還存在著其他的文化體系。

但是科技的發展逐漸消除了這種空間上的侷限。科學技術的進步能夠創造一種機會(比如發明了印刷機),讓人們的見識有機會不斷地跨越時空,把地球那一端發生的事兒,把發生在列祖列宗那代的事兒,都擺在我們面前,從而引起了思想傳播效率上的巨變。

正如火藥改變了戰爭的形式,印刷機也改變了思想傳播的方式。

——溫德爾·菲利普斯

在人們拿到這些增長見識的材料以後,隨之而來的就是思想上的多元變化,再由思想上的豐富,引發了新文化的誕生,還有老文化的繼承(這一切的發生均因科技而起)。誕生新文化是因為發現自己在眾多文化中落了後,傳承老文化是因為意識到了在眾多文化中保留自己的源頭很重要。而如果沒有科學技術提供的機會,我們甚至無從得知那些眾多文化的存在。

8樓:風鵬正舉

看到這個問題,第乙個想到的就是科技考古

在我的理解中,科技考古就是利用各種科學方法和學科知識來解決考古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從而得到有用的考古資訊,諸如歷史文化、工藝技術等等。

碳氮穩定同位素分析工作

下面是趙叢蒼老師《科技考古學概論》一書中的觀點無人機航拍二里頭遺址五號宮殿基址

附上目錄,感興趣的可以看看

參考文獻

趙叢蒼. 科技考古學概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9樓:Ethan

科技的高速發展,網際網路的快速傳播,都是文化在宣傳推廣中非常有效的載體,另一方面,由科技所帶來的經濟發展,又很好的為歷史文化有效傳承提供了物質基礎。

10樓:

參觀敦煌莫高窟只能在乙個個洞穴裡用手電筒照裡面的壁畫塑像,有些甚至不允許參觀,而且不能用手機拍攝。但是他們那裡有360度球形環幕影廳,能夠讓你短短時間內完整的欣賞到莫高窟的美,古代畫家精湛的技藝,飄逸的線條,傳統的色彩,沉浸感超強,比親臨現場還要震撼。莫高窟去一次可能不想去了,但那個影廳去一次還想去第二次第三次。

11樓:劉曉強

昨天才看新聞得知原來丁香花油對儲存時間較長的紙質品、木製品上的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科學家們將特調過的精油滴在紙片上,與文物放在一起,可以有效抑制真菌,不僅不會傷到文物,反而起到保護作用。

12樓:分不清正反面

科技創新是推動文化創新與發展的重要因素。

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不但實現了凡爾納探索月球的願望,更使科幻作品如同井噴一樣大量出現。

13樓:書雙

歷史文化傳承到一定水平是寫在骨子裡的,比大紅色在中國人眼裡就是熱情的,屬於吉慶日子的顏色,五千年的文化積澱下來的是屬於中中國人的審美。

科技更多的是一種渠道,一種宣傳本國文化的渠道。

14樓:武珞路

記得以前看電影的時候,就只能在樹上掛片布,乙個簡單的投影儀,就已經很滿足了,再看看現在的電影院,各種3D、4D的視覺感受,就像身臨其境一樣。

15樓:無霜

科技對文化的影響,我個人認為更多還是在傳播上吧。

現在人們接受資訊的途徑多種多樣,要知道以前很多非遺文化和技術就是因為無人問津而被遺忘了,可現在不一樣啊,人們的文化意識提高了,傳播平台也有了,文化也能夠得以儲存,傳承

16樓:在回憶裡沉淪

比如中國的皮影,可謂是中國重大文化遺產之一,放在以前光是製作就很麻煩,慢慢的步入了衰退,但是隨著中國科技的逐步發展,使得皮影又有了新的發展。

17樓:初醒顏

上次和老爸一起看電視,是老爸愛的文化頻道

其中就有講到很多文物的保護都是利用當代很多技術才得以長久得儲存

當時爸爸還在感慨文化的傳承一樣也是離不開科學技術的發展啊!

18樓:五月初夏

就我們知道的,現在已經有無人機、雷射掃瞄、VR技術等各種高科技已經成為了當前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的常規手段,使得我們的文化遺產能被更好的保護切傳承下去。

19樓:楊雅qin

當今的科學技術,能夠用3D投影還原歷史場景,用3D列印對文物修復,用高新技術最大程度地保護好文物不受時間影響。

不管在文化的傳播,還是對文化的保護,科技力量一直是推動文化發展的中堅力量

20樓:花香鳥語

箜篌這一古老的樂器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但是從14世紀後期便不再流行,直至最後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人們通過以前的一些壁畫和浮雕上看到過一些箜篌的圖樣。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建模復原,讓我們又再次領略到了箜篌的美妙之音。

21樓:陳情

皮影這一奇幻的中國傳統藝術,誕生於西漢,迄今已有兩千年的歷史。古老的皮影藝術穿越千年,存活至今。

谷歌藝術與文化中心用一種全新而有趣的形式,通過科技創新AI+遊戲的方式提供嶄新的皮影體驗,讓我們又重新感受到了古老文化的新活力。

22樓:脾氣差是我煩

要知道歷史文物是無法再生的,在人為條件下,由於受環境溫度,濕度以及各種破壞因素的影響。所以,我們得文物能夠得到如此好的保護,背後都是科學技術的力量支援啊,才能夠給我們後人留下這麼多寶藏

23樓:愛德華

現在各種各樣的vr藝術展,將傳統藝術活靈活現的展示出來,讓大家親手剪窗花,畫臉譜,聽著老藝術家演奏,無疑會給傳統文化傳播增加動力。

24樓:仄魚

年畫屬於中國傳承千載的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那麼眾所周知年畫是需要匠人去仔細揣摩,不可復刻的。現如今隨著科技力量越來越強大,年畫這門藝術的教學模式也可以通過網際網路進行系統性的傳播。

25樓:一葉知秋

歷史傳承和高科技的結合,我第乙個想到的就是我在故宮修文物!!!

裡面的瓷器修補,畫作色彩的填補,有好多都是結合科技產品完成的修補,比如3D列印技術,通過材料的列印來修補一些被磕碰得細微之處,如果沒有現代的科技,有些真的很難完成。

26樓:秀色可餐

隨著網際網路科技的大跨步發展,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都可以通過網際網路來達到教學及傳播的目的,雖然非遺的模式主要靠感官來進行視聽感受於傳播,但是網際網路的傳播手段可以輔助非物質文化遺產多元擴散。

27樓:蘇言

前一陣巴黎聖母院遭受火災,已經不成樣子了,但是因為有現在的科技,我們還有整個巴黎聖母院的三維模型圖,這樣仿照著復原就不是夢。

相比之下,我們的圓明園就很可憐了。倘若當時能有這樣的建模技術,估計我們現在還能看到它。

28樓:小地瓜

一些歷史書籍可能在演變過程中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但現在隨著科技手段的進步,電子書很好程度上解決了這一難題。

從紙質書到電子書,從桌前到口袋,這一步跨越式的發展讓更多的人能夠了解歷史。

29樓:自閉小燁

近些年,國家好多文物展覽博物館都推出了一項新穎的展覽專案:歷史事件3D投影展覽,這個專案不論是在視覺還是聽覺上都可以讓參觀者身臨其境的感受到某個歷史事件發生在當時的真實情況。

30樓:蘇季

其實說起來在貴州省博物館逛的時候真是震撼到我了。博物館通過全息投影的方式來呈現貴州的少數民族代表性的非遺文化遺產。

印象最深的是剛剛進門的時候,乙個巨大的3d螢幕在展示貴州少數民族的歌曲歌舞,身臨其中真的能感受到那種熱情奔放以及傳統文化的傳承。

31樓:兮顏

對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景德鎮的陶瓷。古時候燒製乙個上好的景德鎮瓷器需要好久,天氣好了才能勾勒出上好的花紋。

到了現在就沒有那麼麻煩了,燒爐的溫度可以數位化了,包括製作室的濕度也可以控制了,

大邑燒瓷輕且堅的日子過去了。

在歷史文化街區改造或者新建單體建築是否需要延續現有街區的肌理?以及為什麼?

廢柴三郎 我自己在這方面的經驗有限,只能隨便聊下這個問題,因為我在做改造專案的時候也遇到過這個困惑。1 為什麼要遵循肌理和尺度,這個東西是不是虛的?我以前也認為這是一種刻板的學術模式,缺少創新感並過於教條。但是當你的圖紙上 自主創新 的得意之作變成實景的時候,你有可能會為此付出代價。究其原因,歷史街...

有什麼了解及學習日本歷史 文化 習俗的途徑?

熱可可 瀉藥其實作為學習日語的人,從側面學習了解日本的歷史人物等本來就有相對的優勢。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去日本留學,直接接觸日本社會。當然這個條件不是誰都能有的。所以相對容易的方式就是影視作品和書籍。影視作品就不說,大河劇和每季度日劇都是首選。大河劇包含了日本歷史上的諸多節點,儘管會有戲說和傾向,但是如...

如何深入了解故宮的歷史文化,建築特色等?

snuffles mao 第乙個回答已經很全面了,大致就是這些。也還有一些書可以參考一下,於倬雲先生的 紫禁城宮殿 確實是最好的入門書,故宮建築內簷裝修 可以作為這本書的補充來讀。另外萬依主編的 故宮辭典 也比較全面,需要查什麼有關故宮的知識都可以在這裡面查到,這本書有2016年的增訂本。歷史文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