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是哲學家,這個觀點怎麼理解?

時間 2021-05-10 11:29:36

1樓:Hans

在哲學不是什麼?

中,我寫道:

18. 哲學沒有平等

哲學理論高度依賴哲學家的個人權威,哲學界對此的推崇並不掩飾。但在需要非權威支援其理論和利益時,哲學就會臨時性推崇平等。

針對這個問題,那就是:當需要「每個人」表態支援哲學時,「每個人都是哲學家」;其他情況下,官哲之外都是民哲。

「每個人都是哲學家」——你們難道也配?

2樓:林木森

這肯定啊?什麼叫哲學家?不是去學了哲學才是哲學家。在問什麼是哲學?恕我直言,我看不起西方那些搞哲學搞的自己神神叨叨,很奇怪的。

真正的哲學應該是像南懷仁先生在它的著作《論語別裁》裡舉的例子一樣:在經歷過諸多苦難後依然容易感到快樂與愉快。這才是大哲學家。

不是為哲學而哲學,而是為了渡己或者天下過苦海,能渡過去的才是哲學。

3樓:小馬克

每個人眼前虛擬的主觀世界都不同,所以世界觀都不一樣。一盤菜你說酸,她說甜,又過來乙個說太鹹,還有乙個問是不是放了香菜……

4樓:

這個問題是黑格爾說的,黑格爾說這句話時說的是理想性。他說概念天生就是理想性,也就是對現實一種超越性。從這個超越性來說,構成了哲學的一種本質性規定。

人之為人在於人有思維,這種思維使用語言概念,這兩者都構成一種對現實存在的一種抽象,這種抽象就是一種超越的姿態。展現出一種理想性。

現實中的人有慾望不滿足於現在,著眼於未來,或者被各種目的所鼓動而有所行動,所有的這些,也體現了人的超越性或理想性。

所以黑格爾說人天生是哲學家。

美國哲學家杜威(胡適的老師)這個人怎麼樣?可以給推薦幾本他寫的比較好的書嗎?

小肥肥姆明就是我 我最近也在讀 民主主義與教育 嗯,每隔幾頁就有經典論述讓我不自覺勾畫,但我感覺可能是中文譯本的問題,很多句式讀起來不通暢,所以英語好的筒子,去讀英文原版吧。只能說這些大師的腦子都遠遠走在了時代最前端。 沈張平 主要看過 我們如何思維 和 民主與教育 前一本主要在於教育與個人,後一本...

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是啼哭著來到這個世界,但為什麼離開的時候,卻不是笑著離開的呢

NEETCAT 能笑著離開的,代表對人生的徹悟。古今唯有寥寥數人做到,沒必要糾結。普通人看不透生命本質,解不開執著,肯定到死都是痛苦的。 壓抑自己的怪物 因.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境遇?安啦,這都什麼問題嘛,這問題確實顯得有點無趣,所以應該得不到有趣的回答吧 哭,臍帶剪斷了氧氣輸送中斷了,不得自己呼吸...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都是有使命的嗎?如果有,怎麼找到自己的使命?

劉語絲Angela 是的。每個人都是帶著使命來到人間的。是的,無一例外。區別在於,有的人已經找到了此生使命,有的人暫時還未找到。但即便是後者,也不代表他沒有使命。每個人來到人間,都有使命要完成。但每個人的使命不盡相同。龍有龍的使命,蟲有蟲的使命。使命無高低,無貴賤,無好壞,無分別,無對錯。所以,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