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一下這首亂寫的詩怎麼樣

時間 2021-05-09 19:18:06

1樓:酒鬼的葫蘆

那個灌腸的燈,屬實令我大笑不以。不好意思,失禮失禮!

我覺得,你把那個灌腸的燈改為斷腸與燈會好一些。至於填滿抑鬱,灌腸填滿,卻是會抑鬱!

改:只有斷腸與燈

寫滿憂鬱

2樓:杜輕

你亂寫我亂評!

寫得很好,賽過李白,勝過杜甫,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諾貝爾之幽幽,獨你一人而獲得!

好詩好詩,吟得一手好詩!真乃師兄是也!

3樓:

一百多年前梁濟問梁漱溟:這個世界會好嗎?

幾十年後有個偉人詞曰:

不須放屁,試看天翻地覆。

所謂——斯世清濁異品,

全賴吾輩激揚。

最後,偏偏大多數所謂的現代詩歌,

無非變換面目的矯揉造作,

或囿於一室之內的無病呻吟。

詩詞聊以自娛耳,

就不必別人評價了。

4樓:飛機在飛

優點和缺點都很明顯,這詩的意象運用和運動特徵不錯,但句子太跳動了,缺少連貫性。你單拿任何一句出來,對前一句和後一句影響都不大,就像是乙個拳擊手明明看到了目標,出拳時卻若有若無地擦過皮毛而不是擊中要害。

5樓:

用詞部分比較新僻

(只要別往大拿那裡塞,新不新僻不重要,合起來有趣,是想象中的意思就好。中國文字的魅力不就在於不斷的創造嗎(●°u°●) 」

寫的還挺有意思的

總是斷層跳片的詩句,可以看出來後期塗改的瘋狂。

唯一問題,對觀眾第一印象不深刻。這個多造弄就行當然也不需要想著給觀眾什麼,寫東西主要給自己開心嘛*罒▽罒*

6樓:貪食童子

首先,是用詞方面。

題主的用詞,似乎是在營造一種詭譎奇異的風格。我這麼說,可以從「秋波萬」和「火炬無休止地」等處看出。這種想法是好的,一定程度上運用了通感,但是我認為這樣用詞還是不妥當。

1.比如「秋波萬片」,這個「片」字,與秋波有什麼相通之處呢?秋波理應是如同一疊波浪或者一涓細水這樣的,用「片」這個詞顯得很笨重。

2.再比如「從沒哪個火炬,無休止地叫」。這個「叫」字,是火炬發出的,火炬我真的想不明白怎麼叫。

請問您是想寫出「崑山玉碎鳳凰叫」的感覺嗎?我大膽揣測一下,您可能是想寫出火炬的赤焰咆哮的樣子吧。但是這裡用「叫」,沒有用咆哮妥當。

因為火焰是很猛烈的(像這樣 ),「叫」這個字令我想起了鳥鳴或者是猿啼。

寫到這裡,我突然覺得很多地方我有點疑惑。當然,很可能是我才疏學淺體會不出妙處,但是學問嘛,都是思想碰撞而來的。

接下來逐句分析。

段1.夜晚之眼你可還純真?秋波萬片淚而不語。

「夜晚之眼」,(我專門查了一下可能代指的東西,沒想到搜出來是魔獸世界裡的道具...)

這個詞語使我想起來顧城的《一代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當然,也使我想起來泰拉瑞亞裡面的克蘇魯之眼...(我不打岔了,別揍我)

言歸正傳,夜晚之眼,此處沒有指名說的是什麼,除了這段後面也沒有再次出現,所以我感覺有點沒頭沒腦。緊跟著的秋波以及眼淚應該都是這個「夜晚之眼」流露出的。

根據「秋波」一詞,可以推斷這是乙隻女人的眼睛。所謂「眼似秋波橫」,一般比喻的是女子目光澄澈如秋水,目中飽含深情。

可這裡好像,與這個詞語背後的內涵無關,所以這個典,用的不好。

「淚而不語」,化用的應當是「不語淚千行」。如果我揣測得正確,可能指的是因為「城市之殤」而流淚。這個我感覺沒有多大問題。

段2.孤鴻萬里。機翼將長空支離。

彩虹編織成晚霞。

歇息在太陽常光顧的窗戶。

早年的夢裡。

報機械以歌唱,以懷抱,

卻引大雁入淵藪。

「孤鴻」,蘊含的典故有

a.蘇軾《次韻程正輔》的「孤鴻避戈」(比喻人才為了避禍遠走高飛)。

b.杜牧《題安州浮雲寺樓寄湖州張郎中》的「事與孤鴻去」(表示往事一去不復返)。

c.《鳴鳳記》的「孤鴻寡鵠」,比喻失去配偶的男女。

d.張鳳翼《紅拂記》的「斷雁孤鴻」,比喻孤身居處,多指未成婚的男子。

我估計這題,題主選擇的是b選項。因為題主主要想表達詩意與傷感的離去...我瞎猜的我也不懂。

「支離」,讓我莫名其妙想起了陸九淵說朱熹教人為支離哈哈哈哈哈。但這裡題主想表達的是殘缺不全。但是我感覺嚯,支離指的是四分五裂,畢竟常用組詞是破碎支離,但是機翼將天空只分成了兩半,所以不合適。

但這只是我個人感覺,如有意見那肯定是你對啦~

「彩虹編織成晚霞」,這個,題主你有沒有感覺像小學生或者初中生寫景作文?

「歇息在太陽常光顧的窗戶。早年的夢裡。」

說明彩虹之類的是早年的夢裡才有的,嗯,沒毛病。

「報機械以歌唱,以懷抱,卻引大雁入淵藪。」

嘶...才疏學淺,有人告知淵藪這麼用是對的嗎。所謂,魚所居之處為淵,獸所居之處為藪,這比喻的是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還有根源的意思。

這裡跟根源這個解釋肯定搭不著邊。但是說是聚集之處吧,題主寫這個是想表達什麼呢?是怎樣的聚集之處呢?

我感覺這裡問題很大,但是說不出來問題在哪,(迷茫.jpg)。

我打個比方,我熟悉的「淵藪的」例句就比如「這是罪惡的淵藪」啊之類的。但是題主詩裡的我不明白。

難道是想表達把原來的美好的鴻雁帶到溝裡了嗎(此處有滑稽)。但是淵藪又不是溝的意思...

段3.從沒哪個火炬,無休止地叫。高歌慾望之火,火化詩意與傷感。沒有灰燼,沒有餘煙。只有灌腸的燈,填滿抑鬱。這邊是烙進骨髓,所謂「文明」。

這段話的主旨挺明白的,是說現代的社會喪失了詩意與傷感。

但是我還是先看用詞。我不能理解「灌腸的燈」這個說法。到底是「用來灌腸的」燈還是「把腸子灌了」的燈還是「被灌腸的」燈啊...我真的挺困惑的。

我估計可能是用抑鬱做藥水來灌腸的燈?但是究竟給誰灌的腸啊 。呸呸呸,我幹嘛糾結這個問題QwQ。

「烙進骨髓」後面應該有個「的」,可能打掉了。

段4.幾十年前,依稀夏蟲入夢。那時,鋼鐵還沒崛起,刺穿心臟突進瞳孔。那時,天空沒有稜角,人們也不坐井觀天。每個週日,春潮湧動,孩子們,笑浪洶洶,萬馬來,素練去。

「夏蟲」,應該化用的是《莊子秋水》中「夏蟲不可語冰」的典故,原文中和坐井觀天並舉,多為貶義。這裡題主說的應該是幾十年前的人們還不知道後來的事。但是後面又說那時「人們也不坐井觀天」...

這就矛盾了呀。到底是之前的人們坐井觀天,還是現在的人們坐井觀天?

「刺穿心臟突進瞳孔」,嗯,頗有我當年中二時候的風範哈哈哈哈哈哈哈。

「笑浪洶洶」。洶洶這個詞讓人聯想到氣勢洶洶,感覺不太搭的亞子。

「萬馬來,素練去」。請問這句有什麼作用嗎?素練,應該是指白色的絹帛。放在這裡是想說什麼?

段5.這是最好的時代,難道不是嗎?

這個...這個梗我已經看了千八百遍啦,這句話的引用與化用太多,怎麼說呢,有點審美疲勞。但這句話本身沒問題。

好的,我大概給自己梳理了一遍,也大致明白了題主想要表達的主旨:現代社會缺乏詩意。表達這個主旨的結構主要是先描寫現在,再回首過去。

我個人感覺,主旨和結構不太有新意。

但是嘛,沒有新意不妨礙它是一首詩歌對不對。

但是,我每次在寫詩之前,都會問自己乙個問題:你這首詩,有詩性的靈魂嗎?

我們無法對「詩性」做出規範的定義,但是我們可以描述它。一首好詩,表面功夫要做好:用詞要優美,要有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用典是否妥帖,意象是否得當。

內在功夫更要琢磨:是否有詩的氣質,是否有真情實感,是否氣貫一脈,是否有美感,等等。

這些都是片面的詩性,因為我無法全面地描述它,只能通過一些側面描繪它的樣子。

希望你在寫詩的時候,不妨考慮考慮我這些建議,看看自己的詩缺一些什麼,有什麼長處。

你用語比較凌亂駁雜,意象也比較混亂,這些錯誤我也經常犯。

所以不要怕,大膽去寫。寫詩即是寫心。

幫忙批判一下這首詩?

簡和 直觀感受 前兩段有點陰森,第三段不明所以,第四段突然的開朗很奇怪。寫詩難在詩的美感塑造和作者的意識表達的平衡。這首詩我讀出來的是作者乙隻手拼命想要表達東西,乙隻手又竭力用辭藻試圖遮掩。我覺得詩的美感也許關乎修辭和表現,但詩的深度在於作者的意識表達和場景構建 用有限的文字構建無限的聯想 半杯西冷...

請指點一下這首詩?

楊子 這個用韻應該不是按新韻,那麼尾句 菲 是出韻的,是 五微 而不是 十灰 部。然後第六句犯孤平了。這是格律上的問題。內容上最大的問題是太過單薄空洞,除了看得出一點追思武侯的意思之外,再沒有別的內容了,春光又暮 勢頹頹 都很有勉強湊合而成的味道,全詩八句,六句都在用典故,但六個典故之間沒有什麼明顯...

這首詩大家感覺怎麼樣?

無名小卒 春天撒下一粒種子 然後等待死亡 可是你我心知肚明 絕望的縫隙裡仍然會有希望掙扎 那瑟瑟發抖的垂死老頭 於寒冬中碎成一攤爛肉 新生的幼兒從地里爬出 生來不曾哭泣 麻木過活直至長大 熬過了深秋的倦意 茁壯成長到了夏天 終日辛勞碌碌無為的他 在乙個夕陽下找到了那粒種子 頂破了生活無盡苦難 震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