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朱棣沒篡位,明朝活得更久的可能性有多大?

時間 2021-05-06 14:50:07

1樓:天馬逸林

朱棣對明朝的貢獻是僅次於朱元璋的。

所以這個問題應該是要問,如果沒有朱棣的話,朱允炆有沒有可能成為第二個朱棣,穩定諸藩王或者實現他的削藩目標,穩定明朝內政,北擊蒙古,在明朝歷史上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

但從實際來看,先不說朱允炆手裡有多少力量來對抗藩王,就其自身而言,也太多年輕,削藩速度太快,過於急躁,也無法處理好削藩的善後。此外,歷來君王成大事者 ,必須要足夠狠,從秦始皇到唐太宗到朱棣,這一點上他遠比不上前人。

2樓:

不可能。

武功來說,藩王殺光了/全廢了,蒙古南下就GG,很簡單,就算有能打的,朱允炆也不會用,朱棣那麼點兵那麼點實力,起兵造反對抗全國兵力,幾乎是九死一生的局,愣是掀翻了朱允炆,可見其軍事水平眼光有多麼低下,等於連做100道選擇題全錯,老實說就算我看不懂的題也不至於這麼倒霉,所以這方面是個大雷埋在那邊等他。

文治方面,恢復周禮、實行井田制……我只能說,書生誤國,不是文官集團就不好,要是徐階高拱張居正之流,那治國就沒啥問題,可建文帝用的信的是黃子澄方孝孺之流,忠義可嘉,能力廢物,廢物攬大權的結果就是崩塌,沒有宦黨做對,沒有軍方制衡,文官天下、土地兼併,那就跟大宋差不多吧,還不一定有那麼好的氣候條件,也許現在也有人只能吹吹南北明經濟好?

3樓:

朱元璋的原始設計本來非常好,活得更久毫無問題,只是沒想到朱允炆這孫子完美規避了所有正確操作——如果你覺得自己比朱元璋聰明,那就當我沒說

4樓:葉子

這個問題,我覺得你把朱棣沒篡位換成朱標不早亡。明朝變數是朱標,因為他的早亡,朱元璋遷都計畫擱淺,繼承人選擇上出現問題,藍玉案爆發,一批武將勛貴被殺,後期靖難時候湧現出來一批年輕將領也被殺。朱元璋設計的許多政策和制度沒有堅持下去

5樓:知會

首先朱棣反不反,封建王朝200多年會達到土地兼併的極致,底層會反,土地資源會重新洗牌。朱棣不反,建文帝削藩,有可能明朝後期的豬會少一些,朱棣的後代大多短命,能有所作為的皇帝都很少,反而一些首輔名氣在歷史上比皇帝大,要是建文帝後代會不會出現乙個類似雍正的,解決土地兼併的問題來為明朝續命呢。個人覺得活的更久的可能性要大

6樓:

況且朱元璋留給了建文帝三個書呆子能把整個國家的運轉給整垮

7樓:江口洋介

靖難之役,朱棣以六萬燕軍大破南軍五十萬至南京城下,建文帝不知所終。然朱棣愛兄情切,廢懿文太子四子為庶人,立其幼子徐王朱熙為帝,改年號。四年後失火而死。

議以秦王昏庸,晉王殘暴為由取消這兩支繼承權。遂改年號為永樂,由燕王系繼承大統。要麼就以朱高熾繼皇位,高平郡王朱高熾為燕王世子。

人不變,世系變了。

8樓:七海comet

先考慮一下朱棣沒篡位成功,那朱棣會是什麼下場呢?

我覺得可能性只有兩個,乙個是朱棣在起兵前就被弄死,然後燕藩就不存在了。朱允文不可能讓世子朱高熾繼承燕王位的,看看周王和代王等人的下場吧,最好的情況也就是個庶人。

另乙個就是死在白河溝之戰或者死在東昌之戰,那朱棣這一系就絕了。和第一種情況一樣,燕王一系消失。那明代之後的帝王都是朱標朱允文這一系,而非現實中的燕王一系。

那從這開始第乙個分支:朱允文能不能順利的把自己的這些叔叔都解決呢?我覺得能的概率更大一些。

畢竟最大最強的燕王已經被解決了,剩下的藩王中再也沒有像燕王這樣有實力又有人望的人了。不管是按照之前的逼死或者貶為庶人的政策,還是參考前漢的推恩令,藩王這一塊是成功解決了。應該不至於出現七王之亂這樣的事。

解決了藩王之後,第二個分支來了。朱允文當皇帝的水平比的上朱棣嗎?毋庸置疑,我覺得遠遠不如。

建文朝不如永樂朝,應該不會有下西洋,不會有徵漠北,打安南可能不會輕鬆(張輔是張玉的兒子),當然也不會有永樂大典。遷都肯定也沒有了,明朝的國都就一直是南京。對西北的一系列措施應該也沒有了。

沒有這一系列打底,後來的仁宣盛世也沒了。明朝的底子肯定不如現實中厚。

那麼朱允文是個徹頭徹尾的昏君嗎?我覺得倒也不至於。朱允文雖然不行,但好在不瞎折騰。

明朝在他手上進一步變強肯定是不可能了,但畢竟是第二代,朱允文交到自己兒子手上的大明朝大概率四平八穩,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那接下來第三個分支:土木堡之變。這個直接導致明朝由盛轉衰,直接縮短明朝國祚的事情還會發生嗎?

我覺得大概率還是會的。現實中,由於戰略戰術錯誤,指揮失當,導致明朝一夜之間敗光了永樂仁宣三朝的底子,幸有于謙於少保力挽狂瀾,避免了亡國之危。這個平行世界沒有之前的積累,王振該入宮還是入宮,也先該南下還是南下,這一戰肯定是不能避免的。

沒有了之前的底子,明朝能撐過去嗎?我覺得不太樂觀。于謙是永樂朝入仕,在平定朱高煦之亂中表現亮眼,之後一步步到能影響國運的高位。

在這個平行世界中於謙能順利走到能力挽狂瀾的位置嗎?或者朝中能站出另乙個能扶大廈於將傾的名臣于謙嗎?我覺得很難說。

所以,我覺得朱允文的明朝會亡1449,就算不亡,也不會比現實裡的更好。

9樓:八百里的飛翔

這個不好講啊,但是我感覺朱棣沒篡位的話,就不會遷都,不遷都的話,那麼明朝京都的威脅也會大大降低,京都的屏障會多太多了, 南京城的話,自不用說地理優勢易守難攻,古往今來都如此,而且由北到南又有許多地理屏障比如太行山脈,而且即使被侵略,那麼也不會一下就亡,還有乙個緩衝的機會,也可以像南宋一樣還可以苟延殘喘一下說不定還會翻身。

也可能有人會說朱棣遷都北京的話,加重了對明朝北方邊界的軍事部署,但是大家要知道乙個王朝不可避免的會衰弱,不可能一直都是軍事強盛(現在一定會一直強盛),而且如果朱棣不篡位那麼朱棣和其他藩王一定是被削減權勢兵力的,那麼藩王守邊疆肯定沒有明初的時候那麼強了,所以從抵禦外敵的情況看,不遷都還是好的。

但是要讓建文帝當皇帝的話雖然實行的是寬厚開明的國策,但是建文帝為人太過軟弱。 但是也不好說,畢竟守城不一樣啊,寬厚開明的君主也是有利於民生的,這也不好講 ,畢竟所有歷史都是當代史嘛。

10樓:影子

朱棣雖然也有很多缺點,但我並不認為朱允炆有哪些比朱棣好的地方。相反,朱棣的能力他的手段等等這些都證明了:他比朱允炆更適合當乙個君主。

如果朱棣不篡位,朱允炆可能會自己作到把明朝作沒或者自己作死

11樓:樞密副使太子少保

可能性不大,明朝已經達到了封建王朝的延續極限。如果看官方歷史,明朝皇帝各個荒唐,清朝皇帝至少人格健全,但王朝壽命還是一樣。

12樓:丶鹹魚

我來翻譯下,題主的意思是明朝親王不用當豬了,那朝堂上的皇權勢力就能加上皇族勢力,算他八成忠誠於皇帝,最理想的情況就是類似東漢末年那樣,名存實亡時還有大量皇族想要拱衛朝廷。

到時候文官集團的勢力就不會太大,宦官就不有太大權利,皇帝就可以在皇族、文官、勛貴三者之間周旋,權利更加穩定。哪怕再出現皇族叛亂也是肉爛在鍋裡。

既然朱棣沒有篡位,那就不會有土木堡之變,勛貴也不會失勢,文官權利再受到限制。

有讚再更

13樓:名為明天

基本無可能!

這個問題看到我都笑了。

首先,自秦統一中國,確定封建王朝制度至今,沒有乙個王朝國祚超過300年,沒有任何乙個。

其次,明朝光復中國後至明朝滅亡(崇禎自盡北京失守),共276年,不比其他大一統王朝短。

最後,有朱允炆這個假仁假義的皇帝,有黃子澄,齊泰,方孝孺這三個文(庸)人(才)治國,你還是擔心朱棣不造反,大明會不會二世而亡吧。

14樓:步步生蓮

不大,之所以說不大那是因為目前這個說法只是個假設,既然是假設,根據蝴蝶效應,結果的變數就太大了,根本無法揣測。個人比較喜歡朱棣原因很簡單,因為朱棣不是乙個好人,卻是個好皇帝。建文帝是個好人,卻不是乙個好皇帝。

如果是建文帝繼續在朝,正常來說文官集團只會更加強大,而明朝的文官集團因為沒有宰相制度到了明朝後期簡直就是一大毒害了,臭名昭著的就有東林黨。如果是建文帝在朝,勢必會提前加劇這一狀況,文官集團的過度強大,會導致皇帝成為傀儡,成為所謂垂拱而治的聖人,武將還有商業都會得到過度的抑制,這些對乙個國家的健康發展來說是很不利的。當然,不排除建文帝的後代會出乙個有經天緯地之才的好皇帝,說不定明朝的氣數會更長,但是關於蝴蝶效應,結果會如何,我們無法推測,所以它是未知的卻又不可否定這種可能性。

理性分析,Asoul和原神的聯動可能性有多大?

很大。兩大跳臉組織聯合起來!我已經迫不及待想看永珍天引和ky聖手的聯合了。就是as吧可能一時半會受不了,畢竟知乎原神板塊對貼吧的看法是除了提瓦特茶館吧,到處都是原神反吧。今天我們大家聚集在這裡,有乙個共同的目的 你們覺得這個目的是什麼?那當然是讓全天下都知道webashrat小姐的美好 webash...

和女朋友分手了,不知道有復合的可能性沒

妖拾三 首先你們屬於真性分手,主要原因是你的戀愛維護方式不夠成熟。其次,長期關係裡缺少 未來的藍圖 和 成熟的人格 女人的依賴其實很簡單。希望你能撐起來,她來扶著你,我覺得她能抗住家裡壓力其實是努力做了,也做到了。當然女生也有小問題,家庭反對其實應該多和你溝通,也許這樣的分手危機感早點給你,你會更早...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復國的可能性有多大?

微風 基本為0,波羅的海三國,烏克蘭,喬治亞都和毛子不對付,還有西方國家在幕後操作,想恢復蘇聯,以俄羅斯現在的實力,還能再打一次國內戰爭嗎? 禕樂 其實蘇聯就是披著馬列主義的 沙俄 1917年到1922年一直叫蘇俄,全稱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後來列寧考慮到俄羅斯邊疆有很多少數民族和以後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