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好多 NBA 球員練習投籃時都不怎麼跳,但是比賽的時候卻可以跳的老高還依然保持準頭?

時間 2021-05-31 12:42:05

1樓:

鋪概念:

跳投動作分解 : 起跳 ->腰部緊繃,腿腳協調(在空中擺正軀幹姿勢)->雙手持球保持穩定(瞄準)->壓腕(球出手)

前兩個步驟屬於身體素質,後兩個則是手腕手指對球的敏感程度

很明顯可以看出,跳投,尤其是後仰跳投,是乙個複雜的整合動作,並且消耗大量體能(腳踝+腰腹+軀幹協調)

你所說的「NBA球員練習投籃時都不怎麼跳」是乙個很大的誤區:

1.你所看到的「NBA球員練習投籃」大概只是球員們的賽前熱身,或只是新聞中看到的某個訓練日其中的小小部分,並不是「練習投籃」。就好比經常在新聞裡看到某某足球隊訓練,然後看到的畫面是幾個小隊的球員穿著訓練服在慢悠悠地跑著,倒倒腳,這並不能說明足球隊訓練就全是這麼踢貼地球,新聞總是這麼剪輯,只是因為球類運動中的某項訓練「很容易讓大眾第一時間反應到這項球類運動上」

如果某一天你看到訓練日裡科比在跳繩,梅西在球場做俯臥撐,你會覺得很怪,但現實是,田徑力量這方面的訓練他們做得一點也不比觸球訓練少。

2.回到練習投籃。如果照你的思維,「為比賽而訓練」,那麼「練習投籃」= 「練習後仰跳投」。

對,確實是這樣。但「練習後仰跳投」並不是不停重複後仰跳投這個經過整合的複雜動作,而是分解後仰跳投,然後練習其中的細節。因此,練習後仰跳投 = 練習腳踝爆發力(彈跳) + 練習腰腹力量(滯空)+練習身體協調能力 + 練習出手速度(在空中手型的快速形成)+練習投籃命中率,你只看到練手感的那一部分,所以會這麼說。

之所以拆分開來練,是因為這樣最容易發現區域性問題,並進行針對性訓練。

關於後仰跳投:

1.後仰跳投就是跳投的高難度版本,沒有乙個正常人會覺得跳投是一種舒服的投籃姿勢。所謂的跳投和後仰跳投都是「通過高難度動作(跳得高以及出手快),以犧牲命中率,換取被干擾程度降低的投籃

如果自身定點投籃就差得很,我認為還真沒必要去練後仰跳投,再練命中率就更可憐了。

2.無論NBA球員還是一般人,都喜歡在對抗賽前投投籃,很簡單,就是為了養手感,讓手指手腕熟悉一下籃球。但要是想練跳投,想練後仰跳投,顯然這種投投籃「熟悉球感」是遠遠不夠的。

什麼樣的球員剛進NBA時沒有投籃,然後可能練出來,什麼樣的球員練不出來?

沒埋人的一天天 投籃這個我感覺是玄學,能不能練出來投籃也是一種天賦。只是投籃和力量一樣很容易有乙個下限,但是達到下限以後那就是乙個人有乙個人的命了 硝化甘油 其實大部分都能練到平均水準左右。西蒙斯是右撇子強行換手,導致他手型不好。奧尼爾是小時候手腕有傷,導致他出手弧線不夠高 但投籃上限是看天賦的,你...

為什麼大多數NBA球員在做完投籃動作後不立即進去卡位搶板,而是要站在原地看球進不進

大科學家Xyh 完了完了,腦子裡有畫面了。威少乙個殭屍跳投,剛剛落地就往裡衝。duang!的一聲打鐵了!不過不要緊,卡鋒海王在替威少卡位,威少搶到板!好的進了!想想海王跟威少分開了,以後再也沒人給威少卡板了,好心疼龜龜 Rexxar 雖然不排除積極性和體力的因素,沒有去搶籃板很多時候是預判的問題。舉...

NBA 球員 Dwight Howard 為什麼大家叫他霍華德,而不是德維特?

若目田修遠 一般國內的翻譯都以姓氏為主,科比的確是特殊的乙個但是在美國相對就比較隨意 籃球節目的解說往往既有說名的,也有說姓的,也有兩個都說的,偶爾還摻雜外號 一般來說英文裡姓氏比較複雜,重複的較少 可是名字重複率很高 所以很多人會以姓氏來稱呼 但是像科比,勒布朗,沙克,德懷特這種不是很常見的,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