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期開始你覺得自己籃球技術突然有了質的飛躍」?

時間 2021-05-29 22:54:56

1樓:水馬生鮮

分手之後

我是認真的jr……

別問我為什麼不加標點

爺樂意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總而言之分手之後技術突飛猛進拉桿也會了歐洲步也熟練了轉身過人也更快了籃下腳步也更迷幻了中投也更準了

果然女人只會影響我突破的速度投籃的手感……個屁嘞!

好想她嗚嗚嗚嗚嗚嗚嗚X﹏X一年了還是好想她算了不說了拜拜!

2樓:Edward

說點跟諸位大佬不一樣的吧

曾經的我,突破只靠第一步的瞬間加速,過去了就是一步過,過不去只能半轉身背打一點點鑿進去,效率奇低。運球不能說是稀碎,反正也是在正常鋒線的水平的,但是突破一直是那麼半死不活。

直到一次打單挑的時候,一步突過去沒有完全擺脫防守人,遲疑了一下,下意識用出懸浮運球,突然觀察到了他右腳在前左腳在後,面朝我右手持的球,而我此時左腳在前右腳在後,於是乎乙個變相+交叉步便完全擺脫了防守人,他轉身面朝我時我已經輕鬆上籃得分。

從此便大徹大悟(不是),籃球的進攻本質上就是乙個時間差遊戲,所有的動作都是為了干擾防守人的判斷,從而創造出時間差,進而完成終結。

3樓:大監製

就在今天發生了。

原來我的投籃姿勢是屬於1.5motion,即起跳和投籃半分開的狀態,投籃姿勢類似於跳得矮的科比。當時下肢發力和手臂發力比例大概是2:

8,手臂發力巨大卻基本無法投三分,罰球線上半圓是投籃距離極限。中距離有一定準星但拋物線低,相當容易打前框,並且每次打球手臂會特別痠痛。罰籃準度勉強60%。

其實1.5或者2motion投籃沒什麼不好的,優點在於跳投後出手點不矮且動作好看。然而對腰腹,彈跳和臂力的要求太高了,每次都是姿勢好看,結果好短。

就我這個身體素質,只適合顏色地帶使用。

於是我下定決心,修改投籃姿勢,將姿勢改成One motion。

改投籃姿勢是很痛苦的。我在剛開始換顛投姿勢的時候,罰籃都能經常投出三連發Air ball。原因有二:

一是姿勢不協調,二是顛投本身要靠髖部和腹部發力,手臂發力是比較小的,但是習慣上肢發力的我用顛投就相當於減少手臂的力但是下肢的力沒發出,所以常常Airball。

突然改變姿勢很容易導致身體不協調,有段時間我都以為自己是不是得了易普症了,練習三分基本20投1中,有15投是Air ball。

在前一周的練習中,我開始適應下肢瞬間壓彈發力配合半顛投(就是手臂也挺用力的狀態),這也讓我在罰球線距離投籃經常彈無虛發,且視覺效果非常明顯。

首先顯而易見的是投籃弧度提高了。那個弧度不是一般的高,說是橢圓軌道都不為過;其次是投出空心球的機率大幅提高,基本進球都是空心入網,罰球命中率可以到7成。但投三分依舊非常吃力,不過碰到框的機率大幅提高了,命中率從20中1提公升到20中3,但依舊很吃力且三分投籃姿勢難以保持。

這時候中距離是很輕鬆的,基本出現「下肢壓彈,彈的瞬間抬球,隨後手腕發力顛投,手臂極少發力,手腕完整壓腕撥球,出手前最後接觸的是中指或者同時接觸中指和食指」的情況,就是乙個高弧度空心入網。但是會偶爾出現球完全偏右或者偏左的Airball,前框情況很少。投籃姿勢依舊不夠穩定。

這樣的情況持續了一周多。

然後是上週。當我發現下肢瞬間發力再加速,出手再加速的時候,我開始可以投出不錯的三分球了。雖然姿勢不穩定且經常沒有完整壓腕,但是出現砸後框的概率遠高於前框或者Air ball(當然偏左偏右的情況還是很常見),準星也大幅到了三分一的情況。

偶爾能夠連續投中三次三分(雖然很罕見),但遠投投的還是很飄,偶爾動作跑偏就各種短。

然後就是今天的練習。在規律練習了兩周One motion投籃後,我突然意識到One motion的要領!不僅是下肢髖部和腹部核心瞬間壓彈發力,手腕在壓彈出去的瞬間也要將球壓腕彈出!

這個過程中手臂和肩膀的發力一定是很少的,並且為了方便發力,需要側身,並且將投籃手的那一側向著籃筐。

然後我發現了這個姿勢要領後,發現投三分跟投罰籃一樣簡單!根本不需要手臂發什麼力,主要是髖部腹部和手腕發力。而且射速相當快,弧度也很高。

甚至罰籃距離的投籃用這個姿勢會容易過度用力砸後框,需要調整手腕和髖部發力才恢復空心刷籃。

這時候練習三分的命中率飛躍提高!基本是6成以上,十分穩定。投出去的球看上去力量很足,旋轉很多,並且真的不用很大勁!

當然姿勢沒有庫里那麼好看,並且起跳落地後還是有前傾,但對於我來講已經是個新的突破了。

這就是我練習投籃發生質變的瞬間。我這輩子第一次有了投三分不用很大勁且準的感覺。

更新今日體驗。2021.4.20

昨天Get到了單動投籃發力以後,今天也去練習了。這裡說一下今天的一些體會。

one motion投三分發力不費勁,對身體素質要求不高,但對動作精度要求很高,且不容易長時間保持好正確姿勢。

這次練習投了三個小時,主要是中距離,罰籃和三分,也有後撤步和運球投籃。因為昨天也投了三個小時,所以今天練習前明顯感覺有疲勞感。

但身體疲勞並沒有太大影響,這體現在我熱身前就能投進三分(沒學會之前從來沒有過)。因此單動投籃真的對力量沒有很高要求,疲勞狀態下也能投出軌跡不錯的球。這可能是庫里和利拉德在第四節體能下降的時候也能三分爆種的原因吧。

但是單動投籃投三分的時候,對發力和動作精度要求真的很高。在練習的過程中,三分線內的中距離,哪怕我下肢發力不足或者壓腕發力不足也能命中不少球。但是投三分的時候,這兩樣如果是前者則一定會投短,如果是後者則一定會打前框。

其次,One motion由於是一次過發力,所以在壓髖的時候雙手已經在腹部核心處準備好投籃,而雙腳彈起的瞬間上提,腳尖離地的瞬間壓腕撥球出手。但這個出手過程很容易出現抬手過早或者過晚的情況,結果也就類似於脫手的效果——短!

另外顛投出手會快很多,但同時也很容易出現投籃手和輔助手發力失誤的情況。只要有一側手發力差一點,都會出現投歪了的Air ball,非常誇張的那種歪。

因此,個人認為One motion投三分對發力把控和動作精度要求很高,只要其中乙個環節出現一點差池,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在我離場前的十來分鐘,我先罰籃二十個,中十五個,不中的基本是彈框或者刷碗。隨後決定嘗試投100個三分,做乙個大樣本測試。規則則是二十個乙個階段(但階段之間不間斷)弧頂,左右45度和左右底線,只要進球就換位置投。

做階段主要是二十個投完之後我可以在下一階段第乙個球隨意選位置,以免出現乙個底線連續十幾投不進還不能換位置的心理崩壞情況。

結果,弧頂和右側45度命中率要明顯高,而一到底線就一直不中,所以基本二十個一小段有十個都在投底線。

最終成績並不高,一開始能維持4成命中率,但到了後來直接下降,最終100投僅30中(自投自搶不間斷)。連續投100個也不會出現沒力的情況,100投僅2次Air ball,這在以往簡直不可能。

雖然命中率只有30,但先前最大的樣本是一次過投二十個,最高的命中率也只有20中3。這次100投30中,對於我來說是個很大的突破了!

當然,昨天曾投出10中7,10中6,10中5,但是並沒有今天這樣大樣本且不間斷測試,而是斷斷續續投的。

One motion投三分的發力對腰和肩膀的負擔較小。

練習後會有幾處地方感覺痠痛,首先是大腿肌肉,前側後側都會感覺痠痛,並且左腿會痛一點;其次是右手小臂肌肉會比較痛,手臂的筋腱也有痠痛感,具體就是壓手腕的時候手臂肌肉和筋會感覺有點酸。

而肱二頭肌則沒有任何感覺,肱三頭肌有輕微痠痛,肩部和腰部則沒有任何不適。這在沒改變投籃姿勢之前,每次練習後都有一定程度的痠痛。

4樓:Rexxar

這個問題好。

我印象中是2023年的一節體育課,之前看高年級學長急停跳投帥的不行,一直想模仿,但是發力一直有問題,出手是沒譜的,但是那天天氣很暖和,投了乙個矮一點的籃筐,我清楚的記得,在課程快結束的時候,半場3VS3在罰球線附近連續投中了至少3球,那天起,發力就很穩了,半年內成了乙個投手。

自此跳投磨鍊了5年,使用了10年,到現在再用5年改成顛投或者不跳也能進,如果肩周問題不惡化,我覺得還能再用蠻久,至少現在標準場地熱身後罰球還有個8成左右把握,呵呵...

5樓:命運的玩笑

我以前覺得,技術比身體素質重要。

現在我覺得,身體素質遠比技術要重要。

因為只能打一節好球,是沒有多大意義的。

身體素質是大多數競技體育的基礎,而且身體素質的提公升,對於技術的發揮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當你跳得比別人高,跑得比別人快,對抗比別人強的時候,複雜的技術反而成為了沒必要的東西。

啟動第一步就能過掉為什麼還要來回的體前變向?

直接干拔防守人都封蓋不到為什麼要變向後撤步?

突破頂著對方身體就能上籃為什麼要後轉身又拉桿?

業餘球場上,身體素質的差距大到難以想象,所以提公升身體素質帶來的優勢也非常非常的大,不是每個人都能有毅力來長久的鍛鍊身體,因為相對練習投籃來說,跑步擼鐵要枯燥多了。

6樓:白衣呂子明

這個提問下估計有很多答案,會提到長久的練習、體能的提高、力量的增長、還有經驗的積累等等。

這些不是我要說的,雖然它們確實也是我技術變好的原因。

我的身高只有170,臂展只有173,在野球場基本是最矮那一掛了,也沒有接受專業訓練,因為有小孩,也沒有什麼時間去專門針對自己技術弱項練習,能一周打三次半場,一月來個全場就已經很滿足了。

但我確確實實感覺自己的綜合實力有了質的飛躍,就在最近。

我想,應該是明白了籃球的真諦。

籃球,本質上就是把球弄進籃筐裡的運動,所有的技術、配合都是為了簡化、加快、促成這個事情的發生。

那麼,拋開外在的技術來談,籃球打的就是空間,我們抓住這個核心——尋求投籃空間。

對,籃球打的好,就是乙個簡單的道理,尋求空間、製造空間、把握短暫獲得的空間。

此道也。

如何去獲得空間,是術,用道來指導術,事半功倍。

上幾段我解釋一下:

一、明白籃球本質是投進球的運動,輕鬆投進球就需要足夠的空間;

二、個人運控技術、投籃技術、團隊配合等等,是為了尋求投籃空間;

三、投籃空間不僅僅是為自己創造,還需要為隊友創造,無論球在不在你手上,都需要;

四、在明白上面三點的情況下,客觀評估自己的水平,補強弱環,強化優勢。

我就是這樣由思想指導並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技術,達到了客觀條件限制下籃球水平的飛躍。

你的籃球技術是怎麼變好的?

三加一井壽 我籃球起步比較晚。小學4年級,鄰居家的小夥伴買了顆籃球,我和他天天去附近的消防隊裡打籃球。消防隊員們完全就是因為沒有籃球才帶我們玩,而我們連球皮都碰不到。那時候我連拍球都不會。再然後就是初一,班級裡組建了籃球隊,我因為對 灌籃高手 的熱愛,報名參加了。才開始像櫻木花道那樣去練習運球。右手...

173的人籃球技術能達到什麼水平呢?

智障 大飛哥 只要你夠努力訓練,野球場上可以風生水起,職業比賽基本不行的,職業不僅需要努力,更重要的是天賦,NBA舉例子,一公尺九一下可以混的可以的球員有沒有,有,但太少了,而且職業生涯很短,因為身體素質依賴太高,沒幾年就過了巔峰,參考AI 小托馬斯內特 明仔籃球 看你有多努力訓練籃球和身體素質了!...

怎麼知道自己的羽毛球技術在什麼水平?

西門吹牛 去球館找人打球就好了呀,一直贏一直換人打,一直打不贏一直找同乙個人打 他也願意的話 這和英語四六級很像,考級過了不會說聽不懂,有個球用呀。戴資穎說過世界第一的頭銜也不能保證每次都贏球。 奮鬥的牛仔控 去羽協裡打,跟大爺大叔打完,看看大爺怎麼評價你的。如果說你技術還算不錯,那恭喜你就是業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