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膠卷和120膠卷為啥叫135或者120?

時間 2021-06-29 23:03:48

1樓:李明殊

先說135,這個命名其實有很多種解釋。

解釋一:

膠片的規格寬36x高24mm,算上高度和上下的方型齒孔總高度是35mm。由於使用的是一次性暗盒,所以稱其為135膠卷。

解釋二:

這種膠卷的片基厚度為0.135mm,所以稱其為135膠卷。

但是這兩種說法都站不住腳。

如果以高度為35mm為命名依據,那麼126膠片,828膠片,也算是一種35mm膠片;如果按照高度命名的話,120的膠片的高度應該為20mm?這明顯說不通。

如果1代表一次性暗盒,那後續的235,335,435膠片中的234又代表什麼意思呢?實際上,這裡的234沒有任何意義,只是代表不不同的上片方式:

235指的是日光裝載卷軸;

335是一種用於立體相機的特殊的膠片格式,每張的尺寸為24mm*24mm。

使用335的相機長這樣

435也是一種日光裝載卷軸,具體和235的區別,我也不太清楚。

其實還有編號為35的膠片,2023年推出,2023年就不再生產了,高度也是35mm。

第二種解釋,如果以片基厚度為準則,實際上攝影用的135夾片的厚度並不都是0.135mm。

個人認為最大的原因,是巧合。

在135膠片出現之前,不同的型別的膠片是按照『編號』來命名的(柯達從2023年開始分配編號),當我們檢視時膠片格式列表時會發現,編號更像是流水號,與膠片的規格沒有任何關係。

從101-130的編號,是乙個沒斷。

那為什麼從130-135這裡就出現了編號的跨越呢?

這裡不得不提到徠卡,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德中國人搞出來了徠卡相機,開始使用這個規格的膠片,由於易用性上專業性上達到了乙個較好的平衡,徠卡相機開始風靡,很多人也把這個規格的膠片稱之為『徠卡捲』,但是越來越多的相機廠商也開始生產使用這個膠片的相機,再叫徠卡捲,就說不過去了。

當時也有高度為35mm電影卷和散裝膠片,這種相機使用的膠片,如何做出區分呢,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編號。

剛好編號也來到了130之後,正好高度為35mm,那索性就叫135吧,方便好記,還有一定的意義。

這跟iPhone為什麼沒有9代一樣,第九代機型上市的時間正好是iPhone上市十週年,索性命名成iPhone X了。

至於120,你可以看到,他就是乙個編號,跟規格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以上。2021 相機推薦與選購:這款相機該不該買?看看硬核攝影科普

>>更多關於『攝影』的回答/文章<<

請問有什麼推薦的膠卷相機和膠卷呢?

何曉青 這個問題,我自己也是一路摸索過來,慢慢找到適合自己的相機 也許還會變 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核心需求是什麼,大家都是拍風景拍人。你是日常每天都要帶出門,還是週末有計畫地出去拍照,還是旅行用,都不一樣。如果日常記錄生活,建議買乙個便攜的傻瓜機。輕便 操作簡單,而且自動對焦和測光,不容易出錯,一開始入...

120膠卷相機,創作拍人像用,有什麼好的推薦嗎?

小吳同學 喜歡用哈蘇500系列。用過553和555。機子總體來說很可靠,鏡頭家族多。哈蘇相機總體來說比賓得,瑪公尺亞,碧浪之家這些要貴,但是值得。實在不行買盜版的也行。基輔88和80的鏡頭素質也還不錯。 LNX本尊 建議買單鏡反光機,因為如果是旁軸的話拍人不可避免有視差,可能會影響構圖,哈蘇的5系和...

膠卷沖洗出來顏色差畫質渣還有許多灰塵和毛屑留下的痕跡,是沖洗的問題還是鏡頭或者機身的問題呢?

加加丁 典型的沖洗和掃瞄問題,掃瞄沒有開除塵,沖洗的藥水溫度有問題導致反差和色彩都有點問題,建議題主換家店或者自己沖洗掃瞄更穩。嘗試一下自己沖洗吧,自己沖洗要穩太多太多了。以上都是我自己沖洗掃瞄的,柯達5203電影135小膠卷,尼康4000ed掃瞄。 會說話的魔劍 是EPSON平掃掃的嗎?一般跟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