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反光鏡為何這麼厚?明明只需要鏡片和傳動裝置為何還這麼厚?

時間 2021-06-03 11:16:00

1樓:YOYO MARVIN

普通轎車:很多便利性配置,比如鏡面調節,後視鏡摺疊,鏡面加熱,防炫目,雙曲率,盲區監測等,不是你說的那麼簡單的僅僅為了後方視野,那只是最原始的需求。第一層是鏡片,第二層是鏡片基座,第三層是傳動電機一般是半球形(鏡面調節是乙個球面的調節),第四層是固定電機的支架,支架和車身部分連線之間負責後視鏡摺疊,在外面就是外殼(和整合的側轉向燈總成),除了外殼HOUSING之外其他的都是功能件,鏡面尺寸要滿足後方視野充分的表達,HOUSING負責造型美觀,空氣動力學,和基本的結構功能,加上其他附件:

線束,接外掛程式必要的強度支撐等,所以滿足以上需求的外後視鏡尺寸一般也就這麼大了

賽車:外後視鏡就是你說的那種很簡單的一塊玻璃和固定用的一塊塑料或碳纖維的板,賽車不需要其他的功能也不需要造型,只需要在面積和角度設計能夠充分表達後方視野的情況下,盡可能減輕整車質量,和降低風阻。

有疑問的話請繼續追問。

拆乙個普通轎車的後視鏡看下:

簡單的拆解,大家了解一下

2樓:雨川杏奈

包括但不僅限於以下幾點:

1.空氣動力學要求

空氣動力學(aerodynamics)理論比較複雜,運用在載運工具上,基本設計原則是凸出來的部分做成流線型(stream line),簡言之就是盡量圓潤,以減少高速執行時的空氣阻力,降低雜訊。比如後視鏡,門把手等。

2.功能要求

有的汽車將轉向燈也做在後視鏡上,如下圖黃色部分為LED轉向燈。另外,為防止鏡面結霜,有的後視鏡需要加入電熱絲,保證視野清晰。此外,固定的後視鏡角度並不適用於所有駕駛員,為達到人機工程學最佳,需要用電動機微調鏡面角度。

這樣,電源線,LED drive,電熱絲,電動機等等不可缺少的零件必須有外殼容納,整合於一體方便裝配。

3.美學要求

汽車產品滿足功能性之外,必須讓使用者接受,設計需要兼顧美學和實用性

(詮釋容易,畫圖不易,且行且珍惜。。)

如何調整座椅和反光鏡?

彈個車官方 上車落座第一件事,就是調整座椅和反光鏡。怎樣調整才能達到做好的效果呢?首先,調整座椅的方法為 先調整座椅的前後位置,手動擋汽車的標準是左腳前腳掌踩離合踏板能完全踩下且膝部可以自然彎曲 自動擋汽車的標準是右腳前腳掌把剎車踩到底時膝部還可自然彎曲。接著是調整靠背角度 輕靠在椅背上,手臂伸直,...

為何 A柱一體式反光鏡 是多數車型的主流?盲區更小的 支架式反光鏡 反倒是少數?

齊是齊天大聖的齊 你說的這種支架試的後視鏡,確實比起安裝在水切以上對駕駛員視野影響更小。從設計角度來講我覺得後者應該屬於主流,所以造型採用的會比較多。從結構設計上來說支架試會更麻煩一些。首先,因為後視鏡需要通過螺栓類結構固定在車門上,安裝點強度是有要求的。為了平衡受力,就需要盡可能均布安裝點,且安裝...

倒車看反光鏡還是扭頭看後車窗,哪種好些?

文鳳汽車 相信不少司機開車的時候,倒車都習慣扭頭看看,尤其把右手附在副駕靠背上,而用乙隻左手打著方向盤,這樣的感覺很酷,當副駕駛還坐著心儀的女神時,就更喜歡適時的表現一下!但事實上扭頭倒車有很多的弊端 第一,扭頭倒車視野不夠,低於車身高度的障礙物就很難被發現,尤其是在狹窄的地方,就非常不安全了。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