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所有硬碟都變成疊瓦盤?

時間 2021-05-07 02:28:58

1樓:karlestira

1.快取多少和是否smr無直接關係。

2.nas直接企業盤就行,嫌吵就監控盤,什麼?企業盤太貴?不想加錢玩什麼nas還不如買各種網盤會員。。。

2樓:「已登出」

我已經不在乎了

因為認清機械硬碟的定位,就是儲存盤而已,速度在大部分時候也都差不多我就是幾年前剛開始糾結垂直還是疊瓦時候入了個垂直的東芝p300 3t,沒用兩個月就頻繁重新尋道,哪怕沒有使用這個盤的檔案也會不停 zhi---kacha,zhi---kacha不斷的重新尋道,後來還影響整機速度,直接換貨了,換來新的也就半年依舊是老問題,最嚴重時候直接掉盤

繼續走售後換新修好出了二手,機器清淨多了

3樓:謝一笠

第一,我不信更新硬碟都是疊瓦盤。只要錢給夠,不可能買不到非疊瓦,這是基於我簡單的市場規律推論,因為我沒有時間來找悖論。

第二,如果真的只賣疊瓦,那麼反向問問商家資料保幾年?今後別賣盤了,就賣資料讀寫和保障服務算了,我覺得硬碟廠都該動動腦子,磁碟只是媒介,終究是資料儲存服務,你哪怕賣我玻璃片,資料能保怎麼擦寫也10年不丟那我也認。

4樓:

機械硬碟出了做倉還有其他用途麼??其他用途都上固態了吧。。2T的固態也沒幾個錢啊。。。要是快閃儲存器顆粒放開了生產。。估計機械硬碟的生存空間會更小。。

5樓:自閉小燁

首先要搞清什麼是疊瓦盤。目前機械硬碟磁記錄技術分為疊瓦式(SMR)和垂直式((PMR)兩種。機械硬碟每乙個碟片上會有很多記錄著資訊的磁軌,磁軌間隙越小磁碟所容納的資訊也就越多。

而疊瓦式的磁軌之間小幅重疊,有點像於屋頂瓦片的排列方式,這樣儲存密度自然就增加了,一般來說疊瓦式能夠把儲存容量提高25%左右。

而各個硬碟廠商更傾向於做疊瓦式的原因是單碟片容量可以做更大,也意味著同樣的儲存容量疊瓦式的成本更低。一些消費者比較生氣的點在於一些無良廠商沒有把垂直式(PMR)和疊瓦式(SMR)醒目地標註在標籤上,以至於曾經買過PMR的朋友,再買到SMR時會覺得自己受到了欺騙,但其實這並不是疊瓦盤這項技術本身的罪過,相反任何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應該得到肯定的。同樣的儲存容量,500塊的PMR和1千塊的SMR買那個呢?

看到各種帖子在教怎麼通過算快取識別疊瓦式時,我想說的是廣大普通使用者沒有必要「談srm色變」。畢竟大多數人是把硬碟用來備份資料的,這樣的讀寫頻率對於大部分機械硬碟來說完全算不上「頻繁」。只要選對了品牌再加上良好的使用習慣,一般不會出問題。

我自己的2T希捷酷魚普通盤就是疊瓦式的。

從市場導向來說:之所以srm成為了乙個大趨勢,說明絕大多數買家沒有重複寫入的需求,對資料恢復的需求也很低,相反,對輕薄便攜的期待更高。

如果你實在心存芥蒂,可以選擇市面上1TB或者以下容量的機械硬碟,基本都是PMR.

知乎營銷平台

6樓:

基本事實其它答主三三兩兩說的差不多了。

眼下除非消費者(包括企業與零售)能夠成組織成建制、開展一波全球範圍內的抵制疊瓦運動……

否則機械盤疊瓦化是不可逆的技術趨勢。

有些人就一直在那復讀『問題是廠家不標註出來、如何如何』……(再幫你念一遍),我就很納悶……

事實是我們零售端消費者作為弱勢的一方,廠家是絕對不願、更不會這麼做的,業界沒有這種先例;消費電子產業不是農產品,硬碟不是轉基因農產品。

我們「專業玩家」沒有辦法倒逼廠家這麼做、「一般使用者」壓根就不關心這個概念。

不出意外的話,廠家反而會變本加厲不斷收買KOL恰爛錢製造並復讀各種「新概念新名詞」混淆視聽,把本來就有點渾的水攪的更渾,給夕陽產業多續一下,畢竟產業鏈裡那麼多人要盤呢,產能也不能一下都倒到SSD上頭去。

未來10年這一塊只會越來越渾。

我尋思著一般使用者不如自我加速趁早買夠了拉倒,有多少錢上多少貨,戰未來。

目測那幾個PMR只會越來越貴。

7樓:

我都無語了

我們說過疊瓦盤活該去死麼?沒有吧

SMR的最大問題,根本就不是效能問題,也不是資料恢復、返修率問題,而是廠商的問題

你賣疊瓦盤,好啊完全沒問題,你標出來就行

疊瓦盤做倉庫用,系統盤就SSD

然後你賣個盤,壓根就不標什麼盤,你耍我呢

只能說,買硬碟之前先上品牌官網查個明白再說,不然想買PMR結果買到SMR,你上哪哭去

8樓:Crear

現在理論上價效比比較高的方案是,2000MB/s-3000MB/s的NVME M2的MLC系統盤,500MB/s左右TLC的SATA SSD存常用資料和檔案,加個千把塊錢8-14TB的外接硬碟做倉儲/備份盤(比如西數Elements,Easystore和My Book,貌似都是pmr)…smr可以讓機械硬碟容量更大更便宜,就像QLC一樣…是向資本妥協的產物,而且這種技術反而使得老硬碟更加保值了…

9樓:abcWHYxyz

誰告訴你256m快取的都是疊瓦了,企業級為了提公升效能當然要用大快取了,企業級和大部分nas盤都是垂直式的。

伺服器還有用固態做快取的呢,不能說快取大就是疊瓦(這方法只適用於消費級的家用盤),不知道題主怎麼想的,也不仔細去查

官網上都查的到每種型號是疊瓦式還是垂直式:

希捷內建硬碟,專為NAS打造實現全天候高效能 | Seagate 中國

10樓:李明

因為疊瓦式技術可以在不增加任何成本的情況下增加容量和利潤。

非疊瓦盤也有256M快取的,但主要因素還是得看你捨得對資料投資多少費用

11樓:Barracuda

並不是所有盤都是疊瓦。

但是中低端已經淪陷了。

疊瓦技術可以不增加成本的情況下增加25%容量你說廠家搞不搞?

具體看本人舊作

Barracuda:為啥硬碟廠家覺得SMR很香

12樓:張揚

目前至少知道東芝還有非疊瓦盤,日後如何就不清楚了。

另外提及一下,新技術就是這麼一點一點改出來的,之前固態硬碟剛開始大規模生產時也是很坑,現在不也變成主流了嗎?安心吧,先買點東芝等等吧。

為什麼我把 C 盤所有的檔案佔的大小都加起來還不到 5 個 G,但我的C盤已用空間卻是 11 個 G

目前我想得到的有三方面的原因。1.你選擇到的檔案並不是磁碟裡所有真正存在的檔案。即上面的童鞋們說到的,關於隱藏檔案的問題。這裡不再贅述。2.檔案大小並不是它真正占用空間的大小。在格式化乙個磁碟分割槽時,有一項 分配單元大小 的屬性,也就是簇大小。這裡規定了單個最小儲存單元的大小。也就是說,假設簇大小...

為什麼大容量外接機械硬碟比內建盤還要便宜?

嗨格式資料恢復大師 給電腦加塊固態硬碟來提公升速度,如今已是很多小夥伴的選擇,但大家在購買固態硬碟時會發現,為什麼容量相同的兩種硬碟,固態硬碟要比機械硬碟貴那麼多呢?難道僅僅是因為固態硬碟可以顯著提高電腦執行速度嗎?首先從構造方面來看,機械硬碟是由磁頭 碟片 磁鐵 轉軸等各種部件組成,通過磁頭與碟片...

為什麼突然之間所有的賽事用的電競椅都變成了傲風電競椅?

餘歡 電競椅相對於普通座椅對遊戲玩家身體肯定是有益的,但是你說所有的賽事都是傲風就很絕對了啊,至少我看LCK就不是傲風,而是阿卡丁的,我知道的還有全民賀歲 TGA 這些都是阿卡丁的。可能你看到的比賽恰巧是傲風贊助的而已。 行走 首先,賽事本身是需要用電競椅的,然後傲風又有贊助的意願,雙方都看對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