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頻傳輸線和高頻 微波 傳輸線的本質區別是什麼?

時間 2021-05-14 17:05:48

1樓:李汶錦wenjin

我來簡單說下自己的理解:

低頻傳輸線的模型和高頻傳輸線的模型看起來都是兩根平行的直導線,但是事實上這不一樣

低頻傳輸線並不要求兩根線靠的那麼近,它對能量的傳輸主要是依靠導線的導電性;而高頻傳輸線要兩根線挨得很近,因為它對能量的傳輸是依靠兩根線之間的空間。

接下來我進一步說明為什麼高頻傳輸線中趨膚效應對能量的消耗可以不做主要考慮:

首先趨膚效應是指當交流電頻率很高的時候電流分布集中在導體內壁附近,導致傳輸線電阻變高,能量傳輸效率變低,所以在低頻傳輸線模型中,趨膚效應會嚴重降低能量傳輸效率的,它就是依靠傳輸線的導電性來傳輸電磁場能量的;

但是在高頻傳輸線中,兩根導線靠的很近,比如雙絞線,同軸線等,這時候趨膚效應也是存在的,但是當電流集中分布在導線壁之時,兩根貼近的導線就形成乙個電容,而電磁能量就是依靠這種電容來傳輸的,也就是在高頻傳輸中正因為有趨膚效應,才可以將兩根導線靠近形成電容,以此在兩根導線中間的空間傳輸電磁能量

2樓:合十

低頻傳輸線:頻率很低時,傳輸線中的電流是均勻分布的,除集中表現出電阻、電容、電感元件引數外,引線之間、元件與元件之間的分布效應都可以忽略不計。電路為集總引數電路。

沿線電壓和電流與相位、空間無關。

微波傳輸線:頻率公升高,導線中電流出現趨膚效應,開始向外輻射。存在分布電導、分布電容和分布電感,引線的長短會影響電路特性。

電路為分布引數電路。沿線電壓、電流相位隨空間位置變化、傳輸線存在分布引數效應。

3樓:三板斧的程咬金

假設用低頻的傳輸線來做高頻傳輸:

1、集膚效應,增大了電阻損耗。

2、輻射場增強,也會增大損耗。

3、特徵阻抗效應增強,傳導特徵電流增大,訊號反射效應嚴重。

所以高頻傳輸線會做出相應的改造措施,比如針對2就要減少電磁場外洩,3就要注意阻抗匹配。

4樓:月明星稀

無論高頻還是低頻能量都是以場的形式傳輸,不同的是低頻波長遠遠大於電路尺寸,傳輸線上每個點的阻抗特性是恆定的,而高頻電路波長與電路尺寸比擬,電路特性是分布的,傳輸線上電路引數幅度和相位都是變化的,此時研究電路特性就需要化場為路,具體計算方法參考下微波技術基礎。所以兩者傳輸本質都是場的變化,求解最嚴格的方法就是解麥克斯為方程,簡單方法就是等效為集總引數電路。

5樓:王爆帥

1,模型是那麼畫的,不表示實物就是那個樣子,而且正如LS說的,也只是一種模型,而且並不常用語高頻連線線;

2,高頻連線線,比如你說的10G,一般都是同軸,當然不是廣電電視同軸線,比如SPF+的連線電纜,是要求很高的兩根同軸線,材質,阻抗,長度等都是要保證的

3,可以將同軸電纜用來傳輸高速訊號,但正如你說的,損耗太大,不可能隨意傳10G的訊號,一般撐死用個幾公尺的電纜了不得了,要傳幾十公尺,更遠肯定就是光纖或者中繼了。

6樓:西門下雪

本質區別在於相應頻率的波長與處理它的電路尺寸的大小關係。低頻波長長,比一般電路元器件,、連線線等長,屬電小尺寸器件,分析時通常可以忽略分布效應;高頻下電路元器件電尺寸大,需要考慮分布效應。

7樓:torbai

個人認為造成題主出現困惑的原因是歐姆定律給題主的印象實在是太深了。

紮實的中學教育使得歐姆定律深入人心,所以題主會下意識地從電壓和電流的角度想問題。

但是,電壓和電流不是最基本的量,題主還要多多關注站在背後的、和等等等等

8樓:哎嘿小蘿莉你別跑

你筆記上面那本書第一章裡就講了,傳輸線等效為分布引數電路時是考慮分布電阻的,但是在高頻條件下,相比於傳輸線本身的損耗電阻r,傳輸線的等效感抗wL和等效容抗wC高出好幾個數量級,所以可以將高頻傳輸線等效為無耗線。

同時雙導線中的能量在其周圍空間中傳播,因此導線本身上趨膚效應所帶來的電阻不明顯。採用波導的原因就是為了防止趨膚效應

9樓:Borisdream

你那本厚厚的書想必就是《簡明微波》吧,哈哈哈~

Pi如果你知道Poynting向量的話,就很好理解了,看這個例題(不知道怎麼傳上來就歪了):

傳輸線接地到底是什麼乙個情況?

Bazinga 可能你對電路系統中的 地 有些誤解,在電路裡 地 表示的是零電勢參考點,之所以稱之為 地 是因為地球作為帶有大量電荷的球體具有良好的導電性能,一般生活用電都以地面作為零電勢參考點,僅僅是一種統稱而已。在電磁系統中,無論是雙導線傳輸線還是波導還是微帶 帶線 耦合帶線等等再到介質波導,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