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機是如何調音的?

時間 2021-05-12 01:19:07

1樓:周志堅

耳機調音是根據耳機的風格定位來進行的。

工程上的調音是在設計時對單元的骨架,磁體,磁路,音圈,振膜,阻尼,腔體,線材等的進行調整,達到所需風格,確定後就可以量產了。

個人自製耳機調音能做的就是選合適的腔體,高素質的喇叭,高品質的線材,自己調整下腔體,改下喇叭阻尼,用優質線材保證訊號的傳輸,其它能做的不多,買不到高素質的喇叭,再調也出不了好聲音。

2樓:麥子

動圈式耳機是最普通、最常見的耳機,它的驅動單元基本上就是乙隻小型的動圈揚聲器,由處於永磁場中的音圈驅動與之相連的振膜振動。動圈式耳機效率比較高,大多可為音響上的耳機輸出驅動,且可靠耐用。

3樓:小扁扁

耳機的調音主要有三個方面,外殼、發聲單元、線材,應不同而不同;但深究下來的話,其實耳機的調音幾乎包括了整個耳機所有零部件,比如耳罩的材質形狀填充物、頭梁鬆緊、共鳴腔體的材質填充物、發聲單元的結構線圈振膜材質形狀永磁體材質等等、線材的材質應用結構等等等等,這些都是耳機調音的因素。

4樓:水月

一般前期調音有設計架構,根據需要效能設計振膜的結構,材料,工藝。盆架和線圈效能也是決定動圈耳機音質檔次的重點,前期設計的主要是通過力學效能,同時設計腔體大概構造,有些特別的設計也在這一步加入。後期調音是通過調整各方面空氣阻尼和聲音通道調整各個頻段分布。

大致上動圈耳機開發就是這幾個要點,動鐵的話一般是調整分頻和導管等方式來調節,那個不屬於我的領域範圍我就不裝逼了。

5樓:

最近在做動鐵定製,略知一二就來講講吧。

動鐵單元的話是大部分定製耳機常用的發聲單元,它的發聲不受腔體的限制。

主要是靠物理方法改變其聲音的。電路上的改變對其聲音影響最大。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在很多大廠比如UE,Westone,JH的定製耳機裡會有電阻,電容的存在了。

對於電路調音的這一部分電路被稱為分頻器。網上鮮有分頻的方案,也就是為什麼定製耳機可以賣這麼貴的乙個原因。

其次是依靠阻尼,也就是在耳機出音口處的乙個小東西,不要小看它,它對聲音的改變也是顯而易見的,在多單元的耳機中可能有不止乙個的阻尼。

還有就是導音管的長度、粗細,固定導音管的材料都會對聲音產生影響。

據說shure se535和shure se535ltd的區別是線材和阻尼的不同。

6樓:Afon Wang

其實麼,耳機調音是扯蛋:因為每個人的耳道、耳廓形狀的物理尺寸不一樣,而且每個人的心理補償曲線也不一樣,所以可以說是個沒有標準可依照的東西!相比較而言,罩耳開放式耳機好於罩耳半開放好於罩耳密閉好於入耳開放好於入耳密閉。

因為越是開放,越是在外部,越接近空間頻響,人體空腔對頻響的影響越小。主流的方法就是拿假人頭去測,但是和我前面說的一樣,做測量模型的人頭和你的耳朵,是兩碼事。

7樓:姜恆

無論耳機還是喇叭,都是失真極其離譜的裝置,輸入和輸出基本就是兩碼事。

沒有低失真的發聲裝置,人類目前做不出來(所以就有題主所說的現象:不同耳機之間差異極大)

設計時要做的,是在各種誇張的失真之間取捨權衡。

具體到耳機上,測量起來比較特殊,因為受佩戴\耳廓\耳道的影響非常大,如何正確的測量\設定目標曲線是個很難的事。

8樓:

耳機和手機電腦不同,它是乙個純模擬器件,其中還涉及電磁學,聲學以及材料學內容,因此不只是堆砌硬體就能將效能做好的,再者聲音是乙個近乎完全主觀的概念,就比如同樣喜歡王菲的聲音,你所認為的王菲和我所喜歡的很可能完全是兩種感覺,再加上每個人聽力水平的差異,甚至是左右耳耳道直徑的不同,都會讓聽音者感受到不一樣的效果。

現在來說說調音,所謂的調音對於廠商來講就是通過改變耳機的各種材料以及腔體結構來產生其所期望的聲音,這其中首先是要做到硬體的指標達到某個水平,阻抗、失真、靈敏度都有相應的要求,這些硬體引數能提供基礎的聲音特徵,但也僅僅是基礎,基礎打好了能否調出好聲音就看調音者的經驗判斷以及對聲音的理解了。比如耳機的腔體,一般動圈耳機的腔體首先需要給單元振膜提供乙個前後等壓的內部環境使得振膜振動時能最快速度恢復原位,以避免失真,但實際情況並不理想,針對不同頻率的震動,後部氣孔無法在全部頻率上產生很好的平衡氣壓效果,因此需要調音師對不同類別的氣孔有獨特理性的判斷,針對每一款耳機的特徵偏好,設定補償性的腔體結構,盡量突出耳機單元本身的優勢,弱化、彌補缺陷等等。這些都是從耳機設計上去考慮的問題,但乙個原理上設計很完美的耳機依然稱不上完美,後期製造是接下來乙個嚴峻的考驗,耳機聲音的影響因素非常之多,多到哪怕同一款耳機同一片振膜甚至是同乙個熟練工人在晴天裝配和在雨天裝配後其聲音都會產生可察覺的差異,所以對於各個大廠來說,真正高階的型號幾乎不會是流水線化量產,而是需要有特殊經驗的工程師在恆溫恆濕的工作環境中通過經驗去控制影響因素,就像很多燒友看到的,一些圈內很有名氣的歐洲「大廠」,到如今也只是如同家庭作坊式的生產模式,產量和良品率都出奇的低。

可能有人會認為這樣的追求是空洞的,但這背後真正的驅動因素還是人的耳朵,就像人類的眼睛一樣,人眼的解析度遠遠高於相機cmos的分辨範疇,耳朵是同樣的道理,只是個體差異使得大多數人察覺不到或是沒有意識去分辨聲音細節的好壞。

9樓:

振膜材料,振膜線圈材料,振膜厚度,振膜直徑,單元大小,單元厚度,單元通音孔,線圈纏繞次數,線圈材質,線圈粗細,線圈半徑,磁鐵大小形狀,磁鐵磁力,腔體開放度,腔體形狀大小,如果是多單元還有分頻器,銜接調整,降噪還要采音裝置,降噪喇叭,還有線材材料,純度,芯數等等。

好吧其實也什麼都不懂,只不過看不慣那些說耳機就是乙個兩塊錢的喇叭粘起來的耳機暴利的人。摺疊吧

頻響曲線能不能大致反應耳機的調音風格?

頻響確實能決定耳機的調音風格,但是我發現也有很多聽感上的差異並不能從頻響上讀取出來,而是與人的聽音習慣 聽音環境等有很大的關係。我自己買了一套測頻響的裝置,雖然不是很昂貴,但是測的曲線走勢和GitHub上某些大佬的資料基本是一致的。比如森海的這兩款入耳ie800s和ie500pro,曲線的走向十分相...

有沒有類似達音科Titan5調音的耳機?

戀靈Luka 嗯titan5的話 聲音相對尖銳,尖銳會帶來著重的刺激感和驚喜感容易讓人短時間上癮 但其實這樣的聲音不是特別耐聽 相對來說無論是ie80s還是mylove n1ap,都不是類似調教的聲音 長時間聆聽過於鋒刃的耳機,可能會讓本身高頻就略暗淡的耳機失去光芒但如果確實有這方面需求,可以考慮樓...

彈的C大調音階與a小調音階求指點

馬老師在剛果的前妻 可以,學的挺好的 音階琶音這類的東西不需要你特意去加速,你甚至練習的時候還要去控制你的速度去讓他慢下來,每乙個音雙手對齊,節拍打穩,流暢不錯音,堅持一段時間你都能自然地快起來,而且是高質量的那種 如果你在這個階段急著加速,你也快不起來,就算快起來了,也是那種彈十遍音階,沒一遍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