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價位的女士護膚品成分和使用效果真的差別很大嗎?

時間 2021-05-07 14:42:05

1樓:護膚界小咖

20+必須知道的護膚成分!各類功效乾貨分享!

今天整理了一些精華、洗面奶、爽膚水等的成分和功效分析,當然主要還是精華類的護膚產品居多,畢竟精華是護膚流程中最貴的單品,高濃度,護膚效果更明顯,精華選的好,可以省去很麻煩。所以呢了解護膚品的成分也是很有必要的,詳細內容在上圖。

2樓:是阿瑞啊

櫃姐都不會告訴你的護膚品秘訣

了解護膚品成分,和護膚小白say拜拜

3樓:

品牌越大相對價效比越低,

為啥?因為大品牌是咋來的?廣告砸出來的唄!

廣告費哪兒來的?消費者買單唄!

所以啊,不要盲目地追求大品牌,進口品牌,很多中國產的品牌質量也非常好,適當的可以做一些嘗試。

4樓:vestman

便宜的很容易遇到地雷

貴的也容易交學費(比如某些新增了一大票化學香精,號稱味道好聞的進口護膚品)

老老實實去查證生產企業背景、成分,學一些護膚品常識才是正經PS:我才不會告訴你們藥店裡一些幾十塊錢還能刷醫保的東西完爆很多進口貴婦品牌

5樓:奶糖兔

好多樓的答案的長度和理論度,簡直了…

但說了一大堆,就算知道不一定啊不到一定……試問哪個女孩子不喜歡漂亮奢華的東東

OK我只講我自己的感受。

各個檔次的護膚品都用過,

結論是:精華、眼霜一定要用大牌。

其他的,效果不一定(包括面霜),但,綜合下來,膚感、香味絕對是貴的更好

精華, 涉及到成分的比例控制,大牌的技術更值得信賴。

眼霜,反正我用的便宜的沒乙個好用的。

結論——

預算夠,買大牌

預算不夠,把錢花在精華、眼霜上。

over

6樓:木子

超級大牌和國內中低端的普通產品,還是有差別的。

現在原料成本在產品售價的比例少得可憐,如果為了追求毛利率,對產品成本的控制將會非常嚴格,也就是說,當渠道費用,推廣費用這些企業外部必需花的錢沒法改變的時候,最能做的就是先從內部,從自身的產品來下手以便提公升毛利。精簡成本中就是乙個好的選擇,特別是傳統渠道下的中低端國內產品,由於競爭過於激烈,毛利率已很低了,對原料配方成本很敏感,已經沒有能力去做原料成本高的產品。

但如果是高階產品,利潤空間大,將會有更多的錢花在產品本身,但這更多的是國外那些高階品牌的事。從這一點來說,一分錢一分貨,是成立的

對自身效果比較在意的姐妹,還是認準大牌吧。

除了臉部的護膚產品,身體尤其私密部位和呵護也尤其重要。

法國大牌saforelle舒護蕊私護品類法國市場占有率達45%的好產品。

7樓:大自然powers

我塗科顏氏好像沒什麼感覺,還是用 M2面霜好用,補水保濕,美白效果也不錯,絕對不會出現變黑的情況,我整個乾燥的冬天都是靠它度過的。

8樓:

那些覺得便宜護膚品親民好用的,是因為你們還沒用過貴的。

用過貴的之後,永遠都下不來了。

作為乙個30+護膚歷程也有10+的女人在此回答:

成分不知道,但效果絕對是有差別的。

9樓:Lxiao

玩了一陣兒知乎,看到這種話題下的回覆想笑。都是把自己當專家然後複製一堆亂七八糟的網上資料麼~

個人感覺就一條,貴的未必有高價效比和效果,適合自己的就長久使用,別跟風即可

10樓:

護膚品一直沒有買過400塊以上的產品,最近入了小黑瓶,差別很大。

化妝品沒有買過500以上的產品,最近入了CPD,差別大但是沒有很大

11樓:miumiu

還是要自己去專櫃試用一下(又不花錢),或者買來試一試。聽這麼多「大牌都是廣告費」什麼的真的沒用。而且產品真沒效果還會有人回購嗎?大牌商家哪來的錢一直做廣告啊。

最低成本就是去專櫃各種都試一試。覺得好,再買。

12樓:suche

當然辣乛乛

最煩三無野雞祛痘痘祛斑煩死了種草先帶腦啊ヽ(『⌒メ)ノ藍後挑選護膚品的時候宣傳賊tm給力的都是凸(`0)凸先看看百雀羚

先蹲坑有時間再寫寶寶碎覺啦

13樓:能能

其實堅持美容更重要!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那就白砸錢。

我對動輒幾千的護膚品沒興趣。但是我捨得一次一兩百的護膚。我覺得儀器,手法,按摩更有效

14樓:

是的。炒雞敏感皮告訴你。

如果你是敏感肌,一定一定要選擇國外的專業敏感肌護理品,千萬別買國貨把自己的臉當做試驗田。

弄壞很容易,養好特別的難。

15樓:wei you

護膚品的作用沒那麼大,但是如果找到合適自己的,貴的品牌確實比便宜的強多了。我覺得用著穩定不過敏,保濕可以的,就算不錯了。再就是用多了以後發現歐美的不如日韓的那幾個大牌好使。

真正要有用,還是的靠彩妝,這個確實一分價錢一分貨,而且日貨好使,,,哎。

16樓:

>即時新聞

■消費者應多留意產品配方成分,選購適合自己的護膚品。 資料圖片

■消委會測試市面多款名牌除皺面霜,發現無任何一款可完全除皺。

Enlarge

Next image

Previous image

1 / 2

■消費者應多留意產品配方成分,選購適合自己的護膚品。 資料圖片

香港消委會測試32款產品名牌除皺霜不除皺

[2014-07-16]

香港消委會測試多款名牌除皺面霜,包括「雪花秀」、「資生堂」、「SK-II」等品牌,發現無任何一款可完全除皺,改善皺紋的效果與一般保濕面霜相若,價格較便宜的「OLAY」除皺面霜整體表現最佳。消委會更指部分產品廣告標榜短時間內可除皺涉誇大。

消委會去年10月至今年1月期間,與國際消費者研究及試驗組織(ICRT)進行一項國際性試驗,測試32款在世界各地包括加拿大有售的除皺面霜,包括SK-II「肌源緊緻精華面霜」及雪花秀「素扇凝顏防護日霜」等,售價介乎百多港元至千多港元。

測試物件為30名年齡介乎30至71歲的白種女性。測試人員先在試用者的半邊臉塗上不同的除皺面霜,另一邊則塗上無標榜具除皺功能的保濕面霜,一連四星期,早晚各塗一次,再透過面板快速光學成像法,分析面板在使用除皺面霜前後的「皺紋平均深度」及「平均粗糙度」。

售價高低無關功效

結果發現,沒有任何一款除皺面霜可完全除皺,改善皺紋的效果亦因人而異。其中每瓶售740港元的SK-II肌源緊緻精華面霜除皺表現最差,5分滿分,僅獲1.5分;L'OREAL「金緻臻顏奢養緊妍日霜」、資生堂「BENEFIANCE Wrinkle Resist 24 Day Cream SPF15」、NIVEA「Q10 PLUS活膚修護日霜(混合性面板)」,以及售價最貴、達1,070港元的雪花秀「素扇凝顏防護日霜」等,除皺功能都被評為2.

5分。除皺表現最佳的,是價錢較便宜的OLAY「新生煥膚系列高效緊緻護膚霜」,每瓶售240元;其保濕效能亦獲3.5分,總評分是眾樣本之冠。

銷售手法被指誇張

消委會宣傳及社群關係小組主席許敬文指出,試驗結果顯示,無標榜含除皺功能的保濕面霜,反具輕微除皺效果。他提醒,產品效果或因氣候或個人膚質而異,呼籲要保持面板健康,宜生活作息有序,勿吸菸及避免長期暴露於紫外下。

他又稱,部分產品的廣告標榜短時間內可除皺,銷售手法誇張,但不至於違反《商品說明條例》,建議消費者多留意產品配方成分,選購適合自己的護膚品。消委會去年共接獲225宗涉及護膚品的相關投訴,今年上半年有117宗。

17樓:陳璐

其實有些東西是因人而異,畢竟每個人的膚質不同,就像對於一件事,每個人的想法都不同是一樣的,只有自己用過了才知道是不適合自己

18樓:

有啊,比如卡詩金油和巴黎歐萊雅的那款髮油,同是歐萊雅旗下,包裝也很像。卡詩用的主要是阿甘油,巴黎歐萊雅好像用的是葡萄籽油和牛油果油……

19樓:金蔚

當我開始用某寶上一兩百的「自主品牌」護膚品時我把小學生時期用的各種國貨都扔了,當我開始使用正規品牌的產品後我把某寶護膚品都扔了,當我高階到lamer這一級別的護膚品時自己和周圍的人才真正開始感覺「變化真尼瑪大!」,後來意識到自己需要抗衰了開始使用萊玻妮這一級別的護膚品時深切地感受到:女人的貌似青春可真是實打實的錢換來的啊!

20樓:唐思思

題主的列出的牌子都只能說是平價的,勉強個別算是中端的,不過一分價錢一分貨,低端到中端講究的是成分,中端到高階講究是使用感,價效比這東西真的不適合護膚,選擇力所能及最好的絕對不會後悔。

21樓:一顆小腦仁兒

貴真的有貴的道理主要貴在原料和工藝同樣是玻尿酸原料幾百塊一桶和幾千塊一桶的絕對不一樣(我們做實驗的時候用的都是論噸的底油還好就是瞎配著玩兒的) 你可以先試試高階品牌的小樣以後絕對再看不上別的了(樓主用了健康水濕敷後覺得之前那些年都對不起我的臉當然健康水也不是很貴婦)

從成分和工藝上推薦的高階(去試小樣):

1 裴禮康

2 dr.sebagh

3 revive

4 zelens

5 網紅推的各種「前男友」系列

6 修麗可美版

7 迪梵

8 pola

9 法爾曼

10 海藍之謎

11 以後再填

你用上之後就回不去了尤其是貴的工藝導致使用感特別好

22樓:水晶玻璃

沒有達到一定品質的化妝品就和30塊以下的牙膏一樣,全是乙個效果,那為什麼人們還是願意去買那二十多的而不是選購幾塊的牙膏呢?原因在於,人們總是認為貴點的就應該要好點,那幾塊錢的太便宜了,會不會把我的牙刷壞啊,如此云云。

23樓:知與誰同

跟我大聲讀: 好的品牌賣的是工藝!

很多人都有的乙個誤區就是大品牌=高階原材料。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不過同類材料,貴婦品牌使用的純度什麼的大部分好於便宜的品牌。且某些產品裡面加鉑金加魚子醬精華加鑽石粉之類的感覺上也很高大上,但奢華材料並不等於高階品牌。

工藝永遠是讓品牌高階起來的最為必要的條件。

以Lamer為例,他的成分就是很單一,但架不住產品的效果和使用感好。

不是什麼公司拿著海藻都能做成Lamer的。你給味千,人家就做成冷盤了。

因此不同意樓上說Lamer一生黑因為成分單一且大眾不值錢的那個答案。

單純把海藻往臉上糊,就是一口氣糊十斤也不會有Lamer的效果。

另乙個例子-大寶。雖然算是相對廉價的護膚品,但是成本真的是低得不忍直視。能賣現在這個價錢也是靠過硬的工藝。不得不說大寶其實還是挺好用的。

當然,愛好往護膚品裡加各種硬貨的品牌例如La prairie,工藝也是槓槓的。 不需要先進技術的話,壕直接買點金條回家磨成粉天天敷臉不就得了,還廢那些勁去買護膚品。

個人建議是,購買護膚品走兩個路線:平價好用的開架產品,或高階工藝的貴婦品牌。 不上不下的牌子例如724,買了跟沒買差不多。

在此鄙視一下724。這才是真正的一生黑。標榜自己純天然無化學成分啥的。

就問一句:鮮黃瓜榨汁能有724的化妝水那麼綠還是不含化學成分能讓一大坨金盞花在瓶子裡呆半年還不變質?

所以視自己的經濟實力來決定購買檔次吧。手頭如果不寬裕就別打腫臉充胖子。 大寶比724健康多了。

如何看待地段不同價位不同的現象?

大L啊 你說的僅僅是乙個小的不能再小的例子,一線城市和二三線城市的區別之一就是城市的勞動力價值,當然這個價值大部分情況下是和質量以及服務成正比的。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在上海剪個頭髮平均要80,在家鄉二線城市只要40,但我明顯覺得上海的理髮師更專業剪出來的髮型更好,所以我寧願出兩倍的價錢體驗更優質的服務...

不同價位吹風機的區別?

Watsons2333 用吹風機的目的是 吹乾頭髮。最大的區別在於怎麼吹乾。吹乾的方式不外乎就是用風吹,風大就吹得快,為了吹出的風大,那就必須用高轉速的馬達,11萬轉速的高速馬達是能查到的市售吹風機的最大轉速了,很多吹風機都是普通馬達。另外,用熱風也吹得快,但是過高溫度的風又傷發傷毛囊,所以很多吹風...

如何看懂護膚品裡的成分表?

化妝品界張杰 不管是中國產化妝品還是進口化妝品,都有乙個全成分表。通常排在第一的成分是水,然後後邊是其他成分,一般來說這個成分表是按含量的多少往下排的,但是到後邊,成分含量到1 以下的時候,就不是按照順序排了。並且含量佔比不到1 的成分,也並不是沒有用。常見的保濕成分玻尿酸 通常以透明質酸鈉的形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