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究竟有幾次好機會?

時間 2021-07-04 12:05:41

1樓:電腦小白

每個人都是上天贈予人間的禮物,身上的優勢,是先天注定的,只不過有的顯性有的隱性,有的很快被發現,有的直到離世也沒被找到。

找到的人都會得到自己想要的人生,幸福且滿足。

為什麼有人找不到呢?

韓寒有句話: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很多人糾結在這句話裡,不知所措。

其實這句話沒毛病。因為你只是聽過,沒有做過,過不好這一生很正常。

哈佛大學做了一項調查,人一生只有7次決定人生走向的機會。

兩次機會間隔時間約7年左右。

大概25歲後開始出現。

75歲以後就不會有什麼機會了。

這50年裡的7次機會,第一次不容易抓到,因為太年輕。

最後一次也不用抓,因為太老。

這樣,只剩5次。

這5次裡又有兩次會不小心錯過。

所以實際上,你只有3次機會。

這是資料統計的結果,當然也有例外,但大多數人應該都是這個概率。

想一想,目前在哪個年齡段,機會還有幾次。

如果機會來臨,你能否抓住。

年輕是本錢,不努力就不值錢

蔡康永說過這樣一段話:

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乙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乙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

不行動,機會來臨,也沒有辦法抓住。

不要覺得還有很多不會,不會就去學,很多時候邊學邊做,就會越做越好,也會在做的過程中找到你自己的優勢。

梁漱溟是中學畢業,曾經研佛三年,後因研究印度哲學被蔡元培請去北大當教授。24歲的他自知學歷低,不接受聘任。說:

我不懂印度哲學,宗派那麼多,我只領會一點佛家思想而已。

蔡元培說:你不懂,可是誰懂啊?反正找不到人,就你來吧。

結果梁漱溟在北大的七年時間,發表了諸多專著,《印度哲學概論》在學術界備受重視,而《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出版後,被再版八次,影響深遠。

大膽嘗試,永遠比停留在想的階段重要。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如果年輕的時錯失了機會,不要灰心。有乙個人,告訴你人生什麼時候起步都不晚,屬於你的,還是你的。

他就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富春山居圖》的作者---黃公望。

黃公望的前半生跟范進中舉的裡的范進如出一轍,讀四書五經,考科舉,45歲才當了一名書吏,官沒做幾天,他的上司因吃了官司,被關進了監獄,順道把他也抓了進去。一坐就是5年,出獄已經50歲了,在那個年代,50歲已是人生暮年。

可黃公望就是在這個時候,找到了自己喜歡做的事。他開始拜師學畫,每天練習,為了畫出山水的神韻,他往往做在石頭上看遠處的山水,一看就是半天,動都不動,專注的好像整個世界都和他無關。

之後,黃公望遊歷了各大山川,終於在富陽住下。每天乙個人,看富春山山巒疊翠,富春江江水如練,回去提筆就畫畫。

80歲開始著手畫《富春山居圖》,歷經四年,終於在84歲那一年,完成了這幅傳世佳作。

尼采說:如果這世界真有奇蹟,那只是努力的另乙個名字。生命中最難的階段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上天給了每個人優勢,都需要在做中發現。弱水三千取一瓢飲,一生能抓住一次機會便可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耕耘,會有答案。

人一生談幾次戀愛比較好?

九重哥哥 不能刻意,關鍵是用心。首先用心審視自己,要什麼,該要什麼。自己對戀愛追求的點合適不合適。其次審視對方,是不是我想要的人,合不合適在一起。需不需要未來?給你們女生眼前放了一百個倒扣的碗,90個碗裡放著石頭,10個碗裡放著金子。每個人只能拿一塊金子。現在要你去翻開那些碗,每翻開一次會付出一些代...

人一生中談幾次戀愛最合適?

項皮 剛剛和室友晚間聊天。就聊到了這個。事情是這樣的。我們學院有乙個滿分100分,可以有80 90分的女生。被我室友看中了。作為室友兼好兄弟,我打算和那個女生聊聊天,去觀察一下這女生。在一番交談下,我覺得這個女生是挺不錯的,和我室友挺配的 主要是我和那個女生同乙個英語課,並且我擔任班長一職,所以也算...

人一生的使命究竟是什麼?

人一生的使命是實現的生命完整。這個完整的前提是基於個體所處的社會環境。這裡社會環境的關鍵有2點,1是社會共識,即你所處的社會中普遍認同必須擁有,必須完成的事情 2是群體共識,即你長久接觸的人際群體 如家庭 有重要親密影響的群體 普遍認同必須擁有,必須完成的事情。所以,你將這個社會及群體共識的融合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