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家都知道去大廠要麼是被大廠剝削,要麼是幫助大廠剝削更底層的人,為什麼大家都趨之若鶩呢?

時間 2021-06-17 04:38:44

1樓:

僱傭者跟被僱傭者的關係本身就是矛盾的,立場對立

就跟你去商場買東西一樣,你希望這個東西價廉物美。商場希望這個東西利潤更多

大廠比小廠穩定,單這一點消除了多少人的就業焦慮?

2樓:工作生活plus

咱們這得分成兩個問題:

1.去大廠工作被剝削

2.幫助大廠剝削更底層的人

寫在前頭,

無論是去大廠工作,還是小廠工作,都是被剝削的。資本的本質是逐利,付出一塊錢的報酬,那就需要我們給它創造兩塊錢的利潤。

大部分情況下,如果我們去工作不被剝削:

要麼我們幹不了多久(被公司開了),要麼公司幹不長久(公司倒閉了)。

所以不要糾結去工作是不是被剝削,因為都是被剝削的。

區別就在於公司對你的壓榨程度有多深。

找工作不一定是去大廠,而且去給工資高的公司,還有就是能讓自身增值的公司,通俗點說就是能學到東西的公司。

而大廠在這兩部分都是佔著的:

它們可以提供超出行業平均的薪酬,也可以在這個平台上繼續學習,提公升自身價值,為後續跳槽做更好的準備。

所以,明白人們為什麼對大廠趨之若鶩了吧。

至於第二個問題,碼住,晚點有空更。

3樓:

先就不談別的問題了:比如剝削、割韭菜的定義。

就談一點:網路上用嘴投票和現實裡用腳投票不同,正如同理想與現實不同,正如同應然與實然不同。

但是你猜猜這些說這話的人,給外賣小哥打賞過嗎?用嘴呼籲是一碼事,用腳投票是另一碼事。

一句話總結:我們會為弱者說話,但我們會為強者買單。

4樓:Dddawn

大廠和小廠不都是被剝削嗎???與其被剝削為什麼不選工資高的呢?

平心而論,大廠剝削你的時候還會做足表面功夫,給應給的福利比如包三餐,滿額公積金,下班晚打車,加班費這些。有些明確的職級晉公升路線以及業內都認可的職級體系。而小廠大家只問你你哪位??

論剝削還是小廠剝削的厲害。

除此之外,趕上好機遇,大廠可以讓你在10年財富自由/公升入領導層衣食無憂。小廠沒有這個能力,只有被吞併的風險。

5樓:紅染白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已經全面占領了現實,因而對於無產者來說,他們只能選擇被不同程度的剝削。要麼選擇工資高被剝削,要麼選擇工資低被剝削。

但你不能因此指責受剝削較輕的無產者對現狀的抱怨。

另外,剝削是無償占有別人的剩餘價值/剩餘勞動,是取決於生產關係的,而不是工資高點就等於剝削工資低的無產者。二者同屬於被剝削地位。

什麼叫「幫助大廠剝削更底層的人」?我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你是在說「工賊」嗎?

為什麼大家都知道成功不可複製,但還是願意去嘗試?

被風吹過的秋天 成功不可複製這句話本身就有問題。完全去複製別人成功的可能性不大。部分成功可以複製。一些成功的經驗,方式,思路,細節可以複製。就成功兩個字而言你想成功到什麼程度?如果你還年輕,那你要學會深度思考了。如果你已經不年輕了,你就該好好去努力改變自己的認知架構了。用簡單到粗糙的思路去解決乙個複...

為什麼大家都喜歡去英國讀研究生?

薄荷學姐mint 首先一年已經為你節約很多時間了,雖然我本科非常後悔沒有實習沒有真正接觸社會,但是依我自己對自己的了解,我每進入乙個新的環境我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所以我給我時間試錯,也就是我畢業的時候我的同屆學生還在上學,我工作2 3年,我同學剛畢業,但那時候我要麼已經深耕在乙個行業裡了,要麼經過捶...

既然大家都知道美國要搞亂亞洲,為什麼亞洲各國不聯合起來抵制美國呢?

胡安琪 西歐當年聯合的時候也是不遠處的蘇聯逼的,自己又不想成為美國傀儡,最後德法和解搞了歐共體。但這是站在德法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外圍還有義大利荷蘭西班牙等等,相差不是太多。這些國家無論大小經濟體量軍事實力其實沒有質的差異。而且歐洲打了幾百年的仗也是如此,此消彼長。但東亞就不一樣了,幾千年的歷史,東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