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企業面臨招聘難,留人難,一言不合,炒魷魚,大家怎麼看待?

時間 2021-06-09 22:12:07

1樓:老王

市場經濟的好處是打破了多數鐵飯碗的安逸,強調能者多勞,多勞多得。

每個人面對職業,做不成資本咖,就去努力做不可替代的員工。

但對於公司層面,割韭菜的崗位有沒有,肯定有,飲鴆止渴的方法能不能做,當然能做,

但是,這解決不了,員工頻繁異動的結果,是看不到晉公升,學不到工作經驗,沒有更多人

願意無休止的浪費青春,現在年輕人更看重現有價值,也就是你開的價碼值不值得他在這個崗位

繼續停留,應對這種局面,領導層面應該反思,是否公司企業文化是否符合現行環境,公司是否有

凝聚力,公司運營層面不能靠所謂的「情義」去維繫,一方面要有足夠的人員儲備,杜絕出現群體

辭職現象,另一方面要從人員培養入手。最後一點,公司層面不是不能存在講情份,但是錢你得給

夠,不然人家憑什麼跟你談感情?

2樓:Believe

萬惡的資本,再您媽的見!

你叼我,我就離職。

剩下一堆爛攤子,愛誰收誰收。

時代變了大人。

以前乙個蘿蔔乙個坑,找份工作求爺爺告奶奶。

現在是資本遍地走,老闆不如狗。

對現在年輕人來講,找份工作太簡單了。

boss直聘,智聯招聘,動動手指的事。

上聚賢智聘,甚至手指都不用動,HR求著你讓你去入職。

3樓:亞一明昊人力資源

職工難,企業也難,這個問題如果非要掰扯清楚是非常複雜的,以我們乙個第三方人力資源的角度來看,有以下幾點:

1.很多招聘難的企業還是停留在過去的舊思維,思想沒有跟上時代,覺得既然我給你開工資,你就應該聽我的吩咐,我讓你幹什麼你就得幹什麼,殊不知現在的職場但凡有點能力的人,沒人會吃這一套。

2.近些年來的職場中,焦慮感被炒作的越來越厲害,導致越來越多的人變得不安分,沒有安全感,高工資是跳槽跳出來的等等以偏概全的理論層出不窮,讓大量的職場人習慣於跳槽,我就親眼見過有人說只在一家公司做兩年,原因是自己不能忍受一成不變的環境。

3.因為跳槽頻繁,越來越多的企業對於人才培養變得更加謹慎,畢竟誰也不希望自己培養的人才最後不能為自己所用。

4. 一些特定行業的企業對人員的招聘就是本著利用完就扔的心理,比如我曾見過的某電商運營行業HR的原話:乙個人我們最多用5年,因為5年時間,這個人的所有想法和價值也基本都貢獻給公司了。

這種思維的人確實給職場整體帶來了不小的焦慮。

5.就業環境確實是整體向好的,為什麼留人難,一言不合就炒魷魚?因為可選擇的多了,餓不死自然也就有恃無恐。

總得來說,現在企業招聘難,留人難這個問題還沒有普遍到需要專門研究的程度,這個問題的根本解決辦法,還是在於持續大力度的規範行業行為,樹立行業準則,落實勞動保護等方面。

招人難還是留人難?

青峰 無論招人還是留人都很難,招聘不是簡單看到招聘入職,而是需要看入職的人員帶給公司多大的價值。也就對招聘標準 招聘渠道 招聘甄選的專業度非常高。留人難是乙個公司人力資源體系的問題,公司的職業通道 薪酬體系 績效管理體系是否完善,能激勵和有發展空間。否則招到合適的人也沒有辦法留下。大部分人糾結這兩個...

為什麼企業HR認為現在的招聘越來越難?是人才匹配度問題還是其他原因,求專業人士解答?

海納人才 這個問題主觀性比較強。是什麼行業的企業 企業的規模和發展階段如何 HR自身的工作經驗等,因為題主的提問資訊較少,所以無法給出相對準確的答案,建議補充之後,再做回答。 Bella Lee 我覺得是雙方的期望不匹配造成的,就如同現在大齡剩男剩女都不容易找物件是乙個道理。資訊科技發展至今,想要保...

招聘每月40人難嗎?

職場老油條 題主你好,我目前所在的也是一家銷售型公司,座標京都。首先月入職40人,如果要求這40人全部在職的話這個目標是達不到的,我們目前5K的底薪,平均月入職人數35人,留下的也就2 3人,所以月入職40人的這個目標你們的 底薪不佔優勢,也沒有任何競爭力,這個目標完不成。還有如果你們公司在外地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