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那人為什麼還要積極生活,改變自己。改變帶來好的一面勢必有看得到或看不到的壞。

時間 2021-06-06 10:18:09

1樓:年年有餘

兩面性是普遍存在的,你不積極生活,不去改變,你會在繼續擁有目前一切好的同時勢必也會擁有目前不好的一切,那麼你也可以問自己:為什麼不去改變呢?這其實是關係到乙個人的追求和選擇,只有目標足夠明確,你就能回答自己的這個問題。

2樓:賣報的小畫家

確實是有兩面性,你每度過一天,不管著一天如何令人難忘令人懷念,與此同時,你有限的生命也少了一天。

這麼想當然會很悲哀,所以我們要搞清楚乙個問題,什麼叫積極生活?又是為什麼要改變?

有些人看起來也很忙,朝九晚六,起早貪黑,不敢有片刻休息,你覺得這種生活積極嗎?其實未必,他可能在做著自己不喜歡的工作,為父母,為孩子,為家庭,每一天都在結束與停滯之間掙扎。

這樣的生活,前路未知,又不知方向幾何,才會因為害怕另一面而裹足不前。

所以問題的關鍵,不在於你是否一定會遇到那一面的壞,而是你要知道,你是為了什麼而積極,為了什麼而改變,找到值得你去做的事,哪怕失敗也沒關係的那種。

這樣,縱吉凶未卜,亦無往不前。

3樓:凱林

一切事物總在肯定與否定之間不斷前進,這是巨集觀的人生觀,但背後總需要與整體處於一種平衡態,才能在個別領域充分改變自己,總體與個體常存在複雜的存在關係,效果當然應該是積極的嚮往。既然事情的勢面總存在好、壞兩面,也符合「世界是相對並統一的」這基本概念,樂觀地面對生活的一切。

4樓:客滿西樓

兩面性不是這個解釋法。

長久來看,我們都要死去,那為什麼還要活著?持續活著這一改變「勢必造成的壞」是什麼?

是不是很彆扭?並不是活著造成了「哪些好」與「哪些壞」。而是「活著本身」就是又好又壞的。

死去的世界是永恆的毫無意義,活著就是對「毫無意義」的改變。請注意:改變本身就是對原有秩序的破壞,它一定不都是好的。

生命的精彩就在它:生於死亡、歸於死亡;嚮往永恆、追求燦爛。在於它是生、死兩面的統一。

因為有生命,才有生死。

回到問題,新生是「原來的自己」和「改變的自己」的統一。沒有「原來」即為背叛自己,沒有「改變」還是原來模樣。改變是好是壞呢?如人飲水。

5樓:無妄閣基哥

事物的兩面性是必然存在的,只不過其代價會不同,人的積極生活其實是讓兩面性的代價傾斜。

例如敲乙個核桃,用手敲,好的一面是核桃砸開了,壞的一面是自己手傷了;用錘子砸,好的一面仍是核桃砸開了,壞的一面是核桃被砸爛,但起碼自己手沒傷。

所以說,人不能改變事物的好壞兩面性,但可以擴大好的一面的收益,減少壞的一面的損失。

6樓:Corrine

事物確實是都有兩面性。

但是大多數時候我們不是作為乙個非常客觀的上帝視角看待問題,我們是以沉浸式的方式體驗事物與生活的,這就具備很大的主觀性了。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一件事是有好的方面,但是這個好不一定合你的胃口。所以說我們熱愛乙個事物,雖說它必然有不好的地方,但是倘若它的好特別的和我意,且它的弊端沒有特別觸碰到我的底線,那我們就會包容它的不好之處。

即客觀說來,事物都有好壞,但是同樣一件事,它好的方面是否能和乙個人產生高度共振,從而它的價值得到認可,以至於可以考慮去包容壞的方面;同時壞的方面是否讓乙個人不能忍受,觸及到了底線和一些個人的觀念,以至於不能接受它,不想納入生命,這是因人而異,帶有強主觀性的。

所以這裡必然涉及到乙個選擇的過程:你需要認識到自己的喜毋好噁,追求和底線,然後以此為基石標準,去衡量事物對於你呈現出的價值高下,以此做出選擇。

「你必須珍重你的喜悅」。

乙個人好的狀態一定是被他所熱愛的人與事包圍的。 認知自我熱愛的點,以及勾劃不能屈服的點的過程也是乙個人價值體系完善的過程,這是伴隨一生的要緊事,在此主觀也完成對於客觀的「乙個」描摹,是「乙個」衡量事物價值好壞體系的形成(強調「乙個」,是因為人人都有,但是人人不同)。

那麼,這也回答了為什麼還要「積極生活,改變自己」 。

因為生命中總會有,明明看到了很多不好的方面,明明有人勸你,幫你分析弊端,但你還是選擇聽從自己的內心,義無反顧地向著那個美好事物奔去的時候。

「林中分出兩條小徑」。我們會永遠記得那個做出改變的選擇的時刻。沒有辦法想象,如果當初沒有選擇那些美好事物,人生會怎樣的不同呢?

7樓:

兩面性是指潛在的可能性,事實上,事物也遠不止兩面性,這只是一種簡單說法而已。

因此需要執中而行。

比如,不喝水,人會死;喝水少,人會病;喝水多,人會撐;喝水過多,人亦會死。

所以,人的態度是找到合理的喝水點。

8樓:快樂生活

當然,來到這個世界人都是為了生存,每個人做事都會往好做,為了家人為了自己,追求自己想要的,壞不壞的,對的起自己良心就行,因為生存。

9樓:黃福軍

世界就是我的意志,們有先天的求存意志啊,求存的本能就會驅動你一路向前走,從無意識到潛意識從下意識到感性,從感性到理性,從理性到邏輯,好1好2好3壞1壞2壞3

10樓:陸乘風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當然是對的,但你對積極生活和改變自己的理解有偏差。須知人非生而知之,我們都是從蒙昧的狀態出發,漸漸認識世界,了解自己,不斷地調整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找到自己活著的模式或狀態,再換句話說,就是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

在我看來,積極生活是從實際行動,也就是從實踐層面出發對我們自身行為做出的調整,進而改變周圍的世界,而改變自己,更多是改變自己的內心,認識和世界觀,是自我修行層面的事情,它並不直接改變世界,而是通過改變我們的認識進而改變我們的行事方式最終改變世界。當然,兩者不可分離,只是一件事情的兩面,我們每天活著,做一些事情或不做一些事情,對周圍的世界和我們的內心都有影響,兩面影響共同存在,千萬別固執於一端。

人之所以要積極生活,是因為我們有思想,有慾望,有追求,如果沒有這種意識,我們像動物一樣生老病死,物競天擇,完全遵照自然規律而活,雖然可能很殘酷,那也沒有這麼多煩惱了。人類之所以有那麼多煩惱,正是因為我們一方面擁有一些能夠掌握規律改變自然的力量,我們有一定基礎,但我們想要更多,而偏偏我們又沒有更多的掌握規律和改變自然的力量,我們對現階段產生的很多問題束手無策,非常煩惱,你看,這不正是好和壞的兩面麼?

古人還告訴我們,很多時候,事情的好與壞不是我們目前的智慧型能夠看到或理解的,所以佛家講要種善緣,我覺得就是要養成好的習慣,多做好事(不是道德意義上的善),這件事以後開花結果自然好,沒有開花結果也不去計較,也可能是在某些時候幫我們抵消掉了某件未發生的壞事。

舉個例子,你從小養成了經常整理房間,打掃衛生的好習慣,你可能就避免了以後的某次失敗後回來看到亂糟糟的房間心情瞬間崩潰的情景;你在單位積極工作,團結同事,你不知道這些事情領導都看在眼裡,說不定在某次你不小心犯錯後,上司就想起了你以前做過的某件好事而對你免於處罰。

對於個人也是一樣,如果你是乙個已經覺悟的人,你發現了自己的內心渴求,你準備開始積極生活,追逐屬於自己的意義。那麼,關於這件「好事」的反面也同時開始了,你就要準備好接受努力過程中被人不理解,被人嘲笑的可能,以及失敗的可能,如果失敗,你會不會覺得你過去所做的一切都毫無意義?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固然使人嘆息,但細想一下如果姜子牙垂釣渭水無緣碰到周文王,那歷史上還會有這位聖哲的名字嗎?

要知道他已經80歲了,還有幾年好活啊。

在返回去想,如果我不覺悟,我不開始積極生活,改變自己,那麼在我身上不發生這件好事,我甘願做一條鹹魚,那麼,我也就不會有失敗和被人嘲笑的風險,因為我和世界上佔絕大多數的鹹魚一樣,網上有很多這樣句式的話,「只要我不**,就沒人能**」,也不是沒有道理啊。

所以啊題主,想走怎麼樣的路,你想好了嗎?

11樓:不惑的人生觀

首先需要澄清一點,事物的好與壞並不是一種靜態的劃分,而是指事物的某一種狀態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而且,事物的狀態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並隨時會導致事物的性質朝著更好或更不好的方向發展。

因而,沒有絕對的好與不好,而是事物的狀態會偏向於好與不好的狀態。相對平衡的狀態就是好的,失去平衡的狀態就是不好的。我們有必要警惕破壞平衡的各種傾向,防止事物走向極端的狀態。

對於乙個人來說,積極的生活就是防止懶惰、懈怠,防止人生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因為人天生具有惰性,需要有一種力量與之抗衡。如果失去了積極的態度,人生必然會朝著壞的方向發展。

改變必然會帶來好的與不好的東西,只是在總體上評估好的會多一些還是壞的會多一些。而且,這種改變也有一定的限度,其目的是保持生活處於相對的平衡狀態,不要顧此失彼。人一旦走極端,結果自然不會太好。

12樓:易心股道

事物只有兩面性嗎?從事物本身來講,不止。

那我們為什麼說有兩面性呢?這是從我們自己的角度出發的分別。

眾生只有好噁,沒有真相。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我們分別事物,下意識就兩面:

好與壞。非此即彼。可是事物本身不會動,不會自己分別,不會自己定義。

而且所能產生的變化,也不是以「好壞」而論的。

積極生活,改變自己,是讓你變得能把自己的分別統一起來,不要總是分別、分別、分別。因為情緒和慾望都是從分別而來。

13樓:逆煉歸元

是。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己,寂滅為樂。好壞是陰陽共同體https://

zhuanlan /p/356976580

14樓:loser

這不是你想不想改變的問題,而是你本身無時無刻都在發生改變的。既然你無時無刻都在改變,誠如你所說,改變具有兩面性,無非是主動或被動的改變。那麼便簡單了,兩弊相權取其輕嘛,自己選擇主動好,還是被動好。

15樓:無腳太極鳥

用哲理的話說,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有得必有失,有好就有壞。這方面好了,另一方面就壞了,這方面得利,另方面就損失。

為什麼還要積極生活?

什麼叫「積極生活,改變自己」?這個標準是什麼,我為什麼要服從這個校準?

讓自己身體健康,精神健康,事業有成,走正路,也就是說造福自己,造福他人,為社會做貢獻,即通常大家說的正能量。

正能量從另一方面看就是負能量,正能量與負能量也是乙個事物的兩面,為什麼順從正能量?不順從負能量?

因為你是人!

既然選什麼都可以,選什麼都有偏,那就順其自然吧。

為什麼要身體健康,精神健康?

順從自己這個生命的自然,因為它符合自身生命的需求,乙個人肉體精神上,有兩種力量,生機、死氣,雖然你終將死亡,亦即死氣會壓到生機,但現在你的生機強,死氣弱,亦即正能量強,負能量弱,為什麼不順其自然?順從生機,去做符合正能量的要求的事?

願意積極生活,就是要對得起自己這個生命。為什麼還要對他人好,為社會做貢獻?

因為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我對他人好,他人才會對我好,人是群居動物,要抱團才能生存,所以對社會好,才能對自己好。

雷鋒叔叔說,我的生命是有限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有限變成無限,融化在無限中,這是他公升級自己生命的一種方法,這樣他覺得自己的生命能量變大,變強了。可以說,他看似虧了,其實賺了。

《道德經》說,因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最後,當修道人把生死看破後,生機死氣兩方面都看明白後,大多數會選擇順其自然,隨緣度日。既然生死皆可,但人的生命形式就這一次,所以活著的時候還是好好珍惜吧。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 ,如果看待東方幻想鄉裡面的黑暗一面?

9個餅乾 我覺得不是如何看待的問題。你接受就接受,你接受就不接受。不想看到就不去理會,這是你的權利。關鍵還是在於,你沒有權力強迫他人去接受,他人也沒有權力強迫你接受。當別人覺得乙個角色很可愛的時候,你就不適合對他來一句 可是他殺人類 之類的潑冷水的行為。假如他真的喜歡這個角色,他自己會去了解,而用不...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那麼浮躁是乙個事物不是,它的兩面性又是什麼?

兩面性是指特殊性和一般性,即抽象和具體。任何概念中的事物,都是一般中抽象出來的,它也一定能再度抽象。因為我們遇到的都是實際的事物,研究的時候需要拋去無關的屬性進行抽象。比如研究蘋果,抽象為蘋果,研究梨,抽象為梨 發現蘋果和梨具有相同性質,抽象為水果 當我們研究乙個事物的時候,先找到乙個大的範疇,在其...

不是事情都有兩面性嗎?

盧卡 秦始皇焚書坑儒,對自己的統治是有好處的,無知 沒有思想的人更便於統治。對於普通大眾來說自喪失了思想的自由。這是關於讀書這件事對於不同的人的兩面性。甚至於現在的推薦機制何嘗不是把我們圈地為牢,你是怎樣,你的世界就是怎樣。越讀書你的世界觀越大,你反而覺得自己越渺小。有些天才為什麼對這個世界感到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