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達爾文3號8月25日即將下架保到70歲版本?該選擇保到70歲好,還是保至終身?

時間 2021-06-05 08:08:25

1樓:榮昌

下架原因多種,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是保險公司承擔的風險過高。

保障終身肯定比保到70歲好,但費率也要貴一些。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來,比如我就投保了10萬保額提公升首次重疾保障額度(保到70歲不含身故責任),價效比很高。

2樓:豔子理財日記

如果之前沒有保險,這是第乙份的話,建議選擇保終身的產品。如果之前有保額,這次是做為補充,也可以選擇70歲。但是從保障型產品的功能來說,還是終身產品最好。

從個人需求角度來說,70歲的可以將來拿到一筆錢補充養老,終身產品就只能傳承留給孩子了。產品下架與停售,或許是選擇的理由,但也應該多份理性。

3樓:彭開權

選擇保障到多少年,你可以統計你周圍走的人的平均年齡。結合你家你的父母,祖父母的年齡。可以得到乙個基準參考值,若還是沒法確定,那就20萬終身+30萬70歲的搭配

4樓:文菊

達爾文3號屬於網紅產品,產品責任和價效比不錯,100分打95分,不過服務方面體驗感較差。

不知道你的年齡,如果預算有限做大保額保到70歲,覆蓋奮鬥期大病帶來的收入中斷損失也是不錯的選擇。

就我個人而言,我更傾向於保終身,畢竟很多重大疾病本質就是個老人病。

5樓:張星星SS

能買終身買終身。但,好不好,每個人標準不一,誰知道你說的好是什麼?你覺得啥好才是真的好。保險是很個性化的產品,跟人一樣。

6樓:包心菜理財工作室

兩個問題:

一、看到馬上下架,我們是不是有點感覺買不到70歲版本,感覺買了吧?這是個好的營銷思路但是對你來說那可是一輩子保障;

二、70歲後容易生病還是70歲前容易生病?我們現在缺不缺這點錢;

你要的答案是不是已經有了?

7樓:白話保險

1、對於這款產品來說,25號以後就買不了70周歲,只能保障到終身,但其他產品只有有保障到70周歲,都還是可以買的

2、要看你具體的年齡,保額優先於保險期間,同樣5000的保費買50萬保額保到70周歲和買30萬保額保障到終身,我會建議選高保額的,重疾險的高發還是在70周歲以前。

3、這款產品本身是不錯的,但好產品那麼多,不是我們都要買的,主要是看這款產品的形態是不是符合我們的需求,不要因為什麼下架,停售就打亂我們自己的購買意願。

8樓:腳丫子

其實吧,最後還是要看個體對於未知疾病發生的乙個預判。

如果覺得到了70歲之後沒保險兜底,人要裸奔,感覺很害怕,那其實還是需要乙個終身型的重疾險。

如果覺得現在買個終身型的重疾險,預算壓力有點大,那麼可以暫時買到70歲,先把近幾年的保障保起來。但是,得隨時記得,等預算有餘量的時候,還是要給自己加保個到終身的。

這麼想,是不是通暢點了?保到終身,和保到70歲,本無對錯,還是看個人怎麼想這個事~

最後,產品本身不錯的,注意看好健康告知,以及投保規則~祝早點入手!

9樓:明亞保險經紀校源

下架定期責任的這種情況,已經在2023年年末就開始有苗頭了。所以超級瑪麗三,達爾文三可能以後一些保障到70歲的定期重疾都會下架

這裡面只談消費型重疾,也就是這種重疾險不含有身故賠付保額的責任。

首先要接受這種保險的特點,只能賠付輕症中症重疾的責任。如果被保人發生死亡,只能按照退保來處理。

如果有極端的情況被保人沒有達到重疾的理賠,直接死亡了,只能按照退保處理。

接受以上的情況,我們再來談消費型重疾險如何選擇

因為接受並認可消費型重疾險,那麼保障到終身和70歲無非就是時間的問題。

從持續成長的人,未來的角度來看

70歲之前就能積累足夠的財富,為了應付以後的收入損失以及醫療費用。所以這類人可以在購買保障到70周歲的計畫。

從大部分平庸的人的角度來看。

不能保證70歲之前積累足夠的財富,可能會面對平庸的一生,到70歲能平穩的退休,在家領取一筆退休金。銀行賬戶裡沒有足夠的錢,為了以後的養老以及醫療費用。

在社會上大部分存在的是這類人,既然選擇一生平庸,並且沒有早期過多的積累財富,真心建議這一類人,購買保障到終身的重疾險。

有人說,我買乙份之後以後再加保,因為以後會有更好的產品,這種想法本身沒有錯。

我們能保證以後可以加保,可是身體能保證我們一定能承保嗎?

顯然這個結果是不一定的,因為重疾險最看重的是被保險人的身體情況。

所以被保險人的承諾是乙個事情,保險公司能否承保是另外一件事情。

10樓:健康財務管理李佳

其實保70歲,也是對於一些預算有限的朋友來說的,其實個人認為選擇終身不帶身故責任比直接選擇70周歲更加有用,畢竟一輩子不出險,保險才會被消費掉。

而70周歲來說至少還有15年到20年沒辦法覆蓋,而這段時間又是比較容易理賠的階段。

所以我覺得如果預算夠,當然買終身帶身故,其次終身非身故,預算很少的情況,就是保額做大,時間縮短,保險永遠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的!

11樓:基蛋日記

第一,看預算,預算有限的話優先把保額做高。

其次,如果預算充足,當然是終身最好。

最後,考慮到70以後的身體條件可能不適合一些大手術,賠付保額可以安排一些其他想做的事情。

12樓:知守觀保

買保險按照自己的需求來,不要根據產品下架的時間來買。

如果之前應了解清楚了,本來就準備投保定期的,停售前就趕緊買了

如果還沒有了解好,還是先了解清楚自己的需求再說,這個停售了,還有其他的

13樓:壽險業女超人

這麼問就像是問醫生哪種藥更好。醫生說我還沒有診斷你的身體狀況,沒法說啊!保到70歲是階段性需求,預算不多、家庭責任挺大。

確保退休前不會因為重疾中斷收入、負債看病。有條件的話還是要保終身的。誰說70歲後不會得病?

得病後花誰的錢?醫療費讓保險公司付不好嗎?

14樓:

1.下架後,達爾文這款產品就只有保障終身了2.預算5000元的話,買到70歲保額可以高一些,買到70歲的目前比較適合。

3.您的預算,對應的保額來看,達爾文是符合你需求的產品,達爾文是網紅產品,產品責任全面,保費價效比高。

投保時注意健康告知。

15樓:貓姐說險

1.按照通知,25號後只能投保終身版;

2.同款產品,保終身肯定比保定期貴。在你說的預算5000元內到底是選終身還是定期,要根據你個人具體情況,因為保費的影響因素還包括年齡、身體條件等。

總之在保障期限和保額之間,又以保額為首要考慮因素,在保證了高保額的情況下,看看你的預算是選定期還是終身。

3.達爾文3號這款產品怎麼樣?它保障110種疾病,60歲前額外賠付80%保額,是目前市面上重疾60歲前賠付極高的,另外,原位癌能再賠一次,輕症自帶心腦血管病保障,很適合男同胞投保。

16樓:保險規劃多

一般保險公司在開發出一款價效比產品後,通常會先把身故責任分離,通過這個操作吸引那些注重槓桿的人群,當銷售一段時間後就會強制加上身故責任,比如國富的嘉和保也如是

其實我個人肯定是偏向不帶身故責任的純保障產品,每一分錢都花在保額上是我的觀點,但是那些帶身故責任偏儲蓄類的消費人群也沒有什麼問題,因為個人需求和關注的點不同,以解決自己的問題為優先,解決了就是買對了,沒解決就是買虧了

終身還是定期哪個合適,其實還是要根據你自己的需求,如果從價效比和槓桿上來看,我可以告訴你定期不帶身故責任合適

但是究竟適不適合你,只能你自己真正摸清自己的需求才能知道

我舉乙個例子,我有乙個客戶,平時攢不下錢,即便買不帶身故責任的,省下的錢夜不會去理財,也是不知道花哪了,所以不如買帶身故責任,既有了保障,也有了儲蓄作用,不管得不得病,都能拿回保額,如果老了以後自己想用錢,也可以退保拿現金價值,對他來說是變相存了一筆錢

以上只是舉了乙個案例,希望你能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而不是別人都買我也買

如果是這樣的話,保險產品也不會琳琅滿目,百花齊放的發展至今

17樓:小野露熙

8/25以後,買不了達爾文還可以買其他定期重疾險啊!

預算有限的情況下,終身保額買不到30萬的話就可以先不用考慮終身型的了。先上車再說,定期就定期,好過裸奔吧!

產品只有當下的划算,沒有永遠的值得,沒有完美無瑕的產品的。想要乙個保障,給自己乙份安全感,覺得不錯就投保吧,趁著年輕體況好!

以上,投保順利。

18樓:Waylon

1、是不是意味著8月25日以後就只能買保終身的了?

除非是更新產品,否則下架都只是營銷策略。所以,不用擔心將來買不到定期重疾險。況且市場不是只有乙個【達爾文3號】,從科學的角度看,【達爾文3號】是及格產品,但還談不上優秀。

2、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大約5000)重疾險選保定期好一點,還是保終身?

(1)保障是什麼?保障是指,當出現財務風險時,具有足夠的風險財務能力。

(2)投保重疾險的目的,不是為了補償什麼收入損失(否則兒童和家庭主婦就不用投保重疾險,因為兒童和家庭主婦根本就沒有收入),而是為了提供風險財務能力。

而重疾引致的財務風險,由兩部分構成:

一是因重疾引致的醫療費用,當然,醫療費用可以通過社保和醫療險解決,但我們認為不可因此就放棄了重疾險解決醫療費用的基本功能,因為社保存在保障缺口比如藥品清單限制以及賠付比例賠付額度限制等,而醫療險如果不是保證終身續保的話,將來未必能續保,而即使保證終身續保的醫療險,也可能在後期(比如70歲後)保費高到不想續保,因此解決重大疾病引致的醫療費用是重疾險的基礎性目標不可動搖,當然,如果有社保有商業醫療險可以適當調低這部分的目標。

二是因為重疾引致的家庭財務需求,比如療養期間的生活費用(而不是收入損失),療養期間的家庭債務(比如房貸並不會因為生病了就不用供款)。

而這些重疾所引致的財務風險,除了債務外,其他都會因為通脹而逐年上公升。

(3)基於此,可引申出保險(重疾險)的就是兩種買法:

i)投保對賭型產品,也就是和保險公司賭短期內出險,從財務上來講,短期出險既合算,也能提供足夠的風險財務能力。但是,中長期出險,既無法提供足夠的風險財務能力(因為賠付金額的財務能力會被通脹嚴重蠶食),也是不合算的(賠付金額,還低於把保費放在銀行所得的本息和)。

而實際上,短期出險是小概率事件,中長期出現才是大概率事件。

因此,投保對賭型產品,就應以最低成本去賭,選擇消費型。

ii)投保財務能力型,即可抵禦通脹的分紅派息型產品,不用和保險公司對賭,規劃得當的話,無論短期出現還是中長期出險,都能提供充足的風險性財務能力。但是,投保這類產品有兩個問題,一是短期需要投入的保費較高(但通脹假設下,財務能力行的終身保障到位的成本卻最低,因為不需要將來再因為風險財務能力不足而加保);二是分紅並非保證,因此需要進行保守規劃,非常考驗理財規劃師的規劃能力。

(4)就達爾文3號而言,是對賭型產品(但不是最適合對賭的非消費型險種),到底選擇定期還是終身保障,我們會根據【內在價值保費比】這個科學的綜合評價指標來告訴大家。

3、達爾文3號這款產品值得入手嗎?

是否值得入手,不是只看保障利益(其實現在的重疾險產品的保障利益基本雷同,存在的都是細小的差異,比如癌症間隔期有的5年,有的3年,有的1年;而就最為重要的第一次重疾保障而言,基本上沒有差異(比如有的保障200種疾病,有的保障100種疾病,但因為100種以外的疾病的發病率極低,因此保障100種疾病和保障200種疾病的差別極為細微,可認為基本沒差別)。

因此,重點放在保障效率來看。關於達爾文3號,我們以30歲男性為例,通過【折現後內在價值保費比】來綜合評價一下這款產品:

(【折現後內在價值保費比】是綜合了賠償概率、預期賠償金額、貨幣時間價值等計算的保險產品綜合評價指標,反映的是每收入現值1元的保費,保險公司預計需要賠付出去的現值,綜合反映了該產品的保障效率)

就達爾文3號的【折現後內在價值保費比】而言,

(1)由於【折現後內在價值保費比】大於1,因此這是乙個好產品,值得入手;

(2)保障到70歲的比保障到終身的【折現後內在價值保費比】更高,因此,如果自己有持續良好的投資能力,不妨投保保障到70歲,省下的保費用來投資,以獲得70歲之後的風險財務能力。

(3)需要明白,達爾文3號,是一款對賭型產品,無論保障到70歲,還是保障到終身,因為通脹會蠶食保額的購買力,因此,長期都是保障能力不足的,需要另作投資準備或者將來加保以補充長期的風險財務能力缺口。

如何看待3月25日晚lofter平台疑似群體輕生事件?

進行創作的往往容易下意識 想太深 而且一些人是心理疾病患者,發病時就沒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對負面情緒的感知力無限放大。本來想這想那就容易懷疑人生,有心理問題更要避免瞎想,結果作者還要天天構思,想太多這問題本人又控制不住.可以去搜一下 思維反芻 情緒失控特別可怕,有時明白 道理 和陷入負面情緒完全是不相...

如何看待LCK季後賽8月25日skt3 0dwg,獲得s賽的門票?

東方茂 SKT以3 0戰勝DWG,成功與GRF會師LCK夏季賽決賽,同時成為全球第六支晉級S9的隊伍 一穿四已經完成了三步,SKT究竟能否再邁出最後一步?毫無疑問,肯定的,打DWG或許SKT還吃力,但是打GRF,甚至比打SB都輕鬆 SB DWG和GRF 我們都上當了!雖然GRF貴為LCK常規賽第一,...

如何看待 2020 年 8 月 3 日美國 SpaceX 載人龍飛船成功重返地球?

佔坑不拉 沒啥好關注的,對於spacex來說這已經不是什麼大事了。連個飯前開胃小菜都不算。我現在最關注的還是那個鐵皮水桶飛船什麼時候能搞好,還有就是星鏈到底能不能成功。這倆要是搞成了那火星也許真的就能提上日程了 有美一人 當地球上的人類又一次陷入瘟疫和戰爭危機中時,第一艘私人企業製造的載人飛船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