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三觀不同所處環境不同,那對很多事情的看法和理解肯定也不一樣,那為什麼一定要強制別人跟自己一樣

時間 2021-06-03 22:34:35

1樓:J-Henn

同意一樓答的。

有很多看法和理解不一樣,有時候像你喜歡吃土豆,他喜歡吃茄子,就是沒什麼對錯之分,此時我認為應該求同存異。不能以自己認為茄子含鐵多,土豆澱粉多不好來隨意否定他人的選擇或主張。

2樓:身經百戰澤拉圖

你提了乙個好問題。

提出者具體的動機是為了獲取認同、優越感或是別的什麼,真實想法可能真的要轉變別人的想法或是僅僅表達對別人想法的反對,這都有可能。

在這種問題上談應不應該沒什麼必要,開心就行,唯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沒有足夠的暴力或是別的什麼,你可能沒辦法強迫別人改變說法,或是阻止別人改變你的。

3樓:傾墨

這要分開來看。

大致有兩種情況,首先一種是某件事有乙個公認正確的看法,其內在邏輯自洽,有人要對這一自洽邏輯提出質疑,可以,但是其本身若是無法自洽就一定會被要求強制修正。

第二種,就是沒有唯一正解的事情,各執一詞,可以,固守己見,也可以。

但是應試思維以及科學思維都是要求我們找出絕對正確的唯一解,也就是你提到的「本就不同的三觀」要求他們這麼做。

有求同存異,也有你死我活優勝劣汰。

這都是三觀的一部分。

4樓:掙扎者

先幫助題主拓展一下有些絕對要保持一致的情況,比如之前的nba跪族。這件事本身不存在第二種觀點,我們生活的大環境是一樣的,所以這些東西必須要一致。

好了,除去這種特例,我以自己的能力分析一下那些想要強求一致的人:對孤獨的恐懼,對認同的渴望和過分的自大。

害怕與別人不一致,害怕因此被排擠,扭曲到一定的地步就會產生「同化別人」的想法。因為覺得自己可以改變別人的看法,所以才會開始著手「同化別人」。

5樓:光陰流水

他們並不是在要求別人跟自己一樣,而是在找個自認為合理的理由發洩情緒而已。

所以即使你發表的是個表達不同但態度一樣的看法,也免不了會被挑刺的。

所以網上衝浪浪歸浪,別讓浪淹了自己,不管是好聽的還是不好聽的,挑有用的聽,水分濾出去就好。

6樓:君不語

很簡單的道理

三層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走到任何地方,你都會發現,最喜歡讓別人接受自己觀念的,都是最低的第一層次人群,因為第二層次的人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不會輕易表態,第三層次的人,表態與否取決於自身。

第二層次的人接受不同,第三層次的人選擇共同。

只有第一層次的人,時間充足,略懂些東西就急需表態,這就像小朋友剛學會東西展示欲最強一樣,所以沒事別老盯著網上看,回顧身邊,你會發現很多人都能理解別人的不同。

現實社會中,為什麼每個人都在不同的環境帶著不同的面具?那要如何抒發內向真實情感?

愛吃肉的豬 我是乙個骨子裡不太自信的人,從小就畏懼權威。學校怕老師,工作怕領導,所以導致自己甚至有社交恐懼症,工作完成的再好,因為不懂得及時的表達,只是一味地默默無聞,真的誰也不會注意到你。有時候在想這是不是也是一種偽裝,無法正式自己的真實想法,對自己不夠坦誠。很多時候甚至有點羨慕那些隨時切換不同角...

每個人的讀書都會有不同的感受,那意義是什麼?

路人 我覺得,每一本書都應該在特定的時間或者說是在自己特定的時期去閱讀,才會有更大的理解和收穫。那麼問題來了,你怎樣才能知道自己處於哪個時期,以至於去讀哪本書呢。這個判斷的問題可比直接去讀書要困難的多。所以,我只說一下我自己的想法。我不管自己在什麼時期,遇到想要看的書,就去讀。並不管收穫多少 畢竟我...

每個人的環境學識見解教育都不同,你們相信時間可以倒流和輪迴嗎?

我獨昏 根據目前的科學最前沿的理論,時間是可以能夠倒流,也能夠走到未來。輪迴這是佛家的觀念,也就是因果,因緣。愛因斯坦說 如果有什麼能夠滿足現代科學需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物理學家黃念祖說 佛教是宗教而超宗教,是哲學而超哲學,是科學而超科學。諾貝爾獎獲得者 物理學家楊振寧說 科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