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歷史,我們應該站在當時視角還是當下的視角?

時間 2021-06-03 20:37:48

1樓:夢尊

粗魯地回答:既要身臨其境,展望當時;又要旁觀者清,兼顧當下。兩者必須要做到統一。

真摯地回答:讀歷史,本質上講,是在學習政治,或者說,被政治學(xi)習(nao)!

歷史事實是指過去存在的事件,一旦發生就固定了,不以人的意志而變化,是純粹的事實。

而歷史知識不是,

歷史知識是對歷史事件的解析,分為:根本原因,導火線,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作用意義,影響評價,等等。

歷史知識是在不斷變化的,受人類考古技術和社會意識形態所影響,emmmmmm最重要的是,當局的態度!

舉個例子吧!

以前世界主流歷史觀還不承認中國有商朝文明,直到2023年古墓發掘,才有了實物證明,將商朝的存在從古籍文獻中解脫出來。

隋煬帝,在封建社會都被描述為暴君,昏君。而今呢,講究功過二分,辯證看待人物。隋煬帝又被描述為,殘暴卻不昏庸!至於京杭大運河,更被認為是過在當代,利在千秋。

曹操,魏晉南北朝時期,如今主流歷史觀認為他是乙個有雄才大略的軍事家(大老爺說的)。而宋、明時期,因為當局政治需求,劉備成了正面人物,就只能給曹操安排乙個反派角色了。

還有某些不可說的敏感東西。

更不要提東瀛島的歷史教科書了。

讀歷史,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區分什麼是歷史知識,什麼是歷史事實!

當時視角可以掌握歷史事實,但容易犯某些ZZ錯誤(咳咳,保命要緊,請理解成「智障」錯誤)。

當下視角可以熟稔歷史知識,但容易忽略真正的歷史事實,造成認知偏差。

哈哈,真不知道,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客觀地了解到真正的歷史事實,而不總是歷史知識。

我們是否應該站在道德制高點去評價公眾人物犯錯?

默存 樓上有個王源的nc粉,連回覆都不敢開。作為公眾人物總是應當承擔公眾人物的責任。因為他的一句話有極大的影響力和轟動效果。隔壁鄰居的小孩不是公眾人物,也沒有這樣的影響力,我沒資格評價也不想評價。比方抽菸明星王源,他今天認錯也罷,三拜九叩認錯也罷,形式問題怎麼樣都行,評不評價是我的事,再問一句,道德...

給小白推薦相機應該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嗎,要怎麼做?如果不是呢,說說你的理由。

蒙面超人 預算小於4000,最佳選擇是華為 p30 pro 如果等得起,p40 如果1寸底的話,看預算,預算低的話不如手機。預算高的話買得起全 半幅,硬要更小的底的話,價效比太低。再大的話,非常容易重到勸退,就是純屬惡意浪費新人錢財了。 帝國遊俠 而不站在對方立場上去做推薦 如果是真小白,啥都不懂,...

人類社會學家應該站在什麼角度來看待人類之間的關係,上帝視角?

曾經聽聞一位方法前輩講後仰視角,這個觀點我贊同的。你要努力抽離但你確實抽離不了,而且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正規化決定了你會處於不同的視角。 個人認為,既然是人類社會學家,起碼應該站在人類整體角度來看問題吧?至於上帝怎樣看,上帝是誰,離得太遠了吧。類似乙個心理學家,自己心理都不清楚,研究別人心理,人類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