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道理是成年後才會知道的?

時間 2021-06-03 14:02:42

1樓:彈鋼琴的狗延殘喘

會分析人是必要的技能

認識遇到的人是怎樣的人,利於人際關係的經營,比如遇到乙個人,結合她/他的表現,看出他的缺點以及優點,心裡能明了她/他是怎樣乙個人,根據乙個人的行為模式其實能夠知道.

當然了,分析能力肯定要運用到好的方面

成年以後,對人的分析必不可少,分析能力是需要不斷鍛鍊的能力

2樓:六月暖冬

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些認知上遇到的誤區。

一、對父母要嘗試客觀評價,和愛沒關係

我見過一些小夥伴,他們覺得父母非常辛苦,為家日夜操勞,所以當自我的心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或者自己和父母的價值觀有衝突時,經常會下意識的委屈自己而妥協,最重要的是同時覺得肯定是自己的問題,下意識拒絕客觀評價父母,不願意去想父母的不足之處。這在父母非常辛苦,努力維繫家庭中尤其明顯。其實大家要知道,我們對父母有正確的評價,不代表我們不愛父母了。

愛是天然的,是最美好的東西。大家愛父母不是因為父母完美無缺、是聖賢才愛他們。所以,父母有性格缺點、有認知上的侷限性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和愛無關。

完全可以正確評價父母,甚至和父母去溝通各自的價值觀,堅持一些東西,不代表我們就不愛他們了。

二、心理有創傷,責任歸屬要清晰

1、有一些事情如果確定是父母的品行、人格缺陷給自己帶來的影響,可以嘗試寫一封信,然後不寄出,把自己的想法寫清楚,大聲告訴自己錯誤在誰,我們可以因為他們無知或其它原因原諒他們,但我們要分清責任人是誰,這很重要,這樣就可以把自我從這些事情中剝離出來,而不是總是自我承擔後果,造成攻擊,降低自尊;

2、但有些事情確實因為他們本身的認知所限造成的後果,更有可能可以追溯到是他們的父母或更上面的祖先的認知受限,這時候我們可以嘗試誰都不怨有些事情就是誰都不怨的。當一些原生家庭造成傷害或某種後果時,心理覺得是父母的責任,但總是不忍心,又覺得自己很混帳,不孝順等等,於是便形成了非常尷尬的局面:有了後果,卻找不到負責人,於是開始自我攻擊。

三、努力與專注力是稀缺能力;

上學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注意過一種現象,有很多小夥伴,在不斷的show自己的輕鬆狀態,考試前刻意不努力複習,刻意平時參加各種業餘愛好,其實是有一種心理在作祟:覺得努力=愚蠢,如果努力了還是沒考好,還是沒有好的結果,就證明自己的能力有問題、智商有問題,會帶來別人的嘲笑,自己對自己更低的評價。其實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心理陷阱。

在普通民眾心中總是有一種智商決定論,高智商是絕對的。但因為認知的受限,絕大多數人並不知道智商的真正意義。

先說努力,持續的努力需要的是強大的內心,是一種高自尊、高自信的表現,只問問心無愧;而不敢努力恰恰說明是依賴性自尊,自己深怕自己能力確實有問題,或者怕被別人發現,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

專注力更是一種稀缺的能力,工作以後更加明顯。它是心內雜念較少,我們現在所謂的「鈍感力」非常強的表現,是一種成功而言極其稀缺的能力。重要性要高於智商涵蓋的邏輯思維能力、發散思維能力;

因此,如果你能努力,如果你能專注,請大膽的去做,因為這是優勢,在智者眼中,是閃閃發光的素質;

四、別人過高的讚譽,別往心裡去;過低的評價,早早懟回去

不要讓這些東西內化,無論內化了過高、過低的評價,都會產生不良後果。尤其是過低的評價;

祝大家日拱一卒,終有一日會發現自己「還不錯」。

3樓:384個包子

小時候學古詩,有一句「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老師解釋的意思是頭髮少了,髮簪也插不住了。當時的我撓著滿頭的秀髮就是不懂,明明古時候的人頭髮很長呀,就算頭髮少了,還能插不了髮簪了?

長大了之後明白了,還真能……

4樓:張呂呂

1所有的兼職掙的錢都不如讀書以後的附加值。

2不要和不是同一類人講道理,你不可能贏。

3有的人說想幫你,只是氣氛使然,不要高興太早了。他說什麼並不重要,也不要揭穿

4有時間一定要練習乙個技能,得個獎,否則等你畢業了,你就知道自己多差勁。

5多和優秀的人一起玩,你會被迫優秀。不努力也是可以的,只不過你要承受沒錢,沒能力的後果。

6不喜歡就不要合群了,誰都是第一次做人,何必非要給你臉。

1有的人要走就讓他走吧,他只是不喜歡你而已。

2愛乙個人,可以是朋友、戀人,都要用心,不愛了也不要假裝。

3分手了就不要說對方壞話,你不僅在侮辱對方,也在侮辱你自己,誰讓你這麼眼瞎呢?

4珍惜那個你發脾氣還能容忍的人。

5大聲對喜歡的人說情話,就當是最後一天。

以及最重要的是

好好活著

好好活著

好好活著

!!!!

5樓:

成年以後,讀書時期認識的小夥伴反而是最忠誠的朋友。

男/女朋友可能因為你達不到對方的要求而離開你,父母也可能因為你不能滿足他們的想象而質疑你,但小夥伴喜歡是本真的你。

6樓:lifemv

1.年少時,我們都自私無知,誇張那些傷痛來當作放縱的藉口。只知依賴不知自救,只知索取不知珍惜。

抽菸,酗酒,還自以為是看透了生命,絕望的很酷,其實膚淺的令人髮指。年歲漸長,壓力漸大,開始沉默的承受加諸在自己身上的重量,尊重它並與它和平相處,想漸漸成為乙個大人。

2.我們這一輩子要學習的東西有很多,但我們一定要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想做什麼,了解自己喜歡什麼,了解自己想成為乙個什麼樣的人。

而我們要了解自己,就必須要了解這個世界,了解其他人和其他事,所有我們現在還未知的,就是我們未來要探索的。悅己而後悅世人,知世人而後知己。

3.重要的不是你得到了什麼,而是你擁有什麼。

7樓:肥圓的鏟屎官

2.父母眼裡的結婚是穩定,他們體會過漂泊的淒涼,我們眼裡的結婚是束縛,因為這一路我們所見所聞,實在難以停下腳步

3.我們常常不快樂,因為遲到了三十分鐘的外賣撒得到處都是,因為店家沒看備註加了滿滿的香菜,因為計畫了一周的春遊突然暴雨;我們常常又很快樂,因為地鐵上陌生人護住了你的錢包,因為想買衣服的時候正好發了工資,因為每次回家看老人他們都很健康,不知道幸福感原本就這麼漂浮,還是生活本就如此

4.剛畢業的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團火,有的人會用這團火烤自己的紅薯,有的人會澆滅這團火,只有你自己會給它添柴

5.學生時代很討厭考試,不會寫,還要處理父母知情後的售後問題,青年時代發現考試這東西應該普及應用起來,比如為人父母時,為人良師時,為人夫妻時。

(以上僅個人想法)

8樓:丟丟

成年發現的乙個巨大事實是,自己沒有自己以為的那麼好,如果非要比較的話,在某種程度上,方方面面只是勉強還可以實際差的很遠

不僅如此,生活也不能按想象的樣子進行,個體只能約束自己,卻不能改變別人,不論什麼關係,每個人都在自己的軌跡上,帶著自己的認知生活,他們的所有作為也都是帶著自己的目的。

9樓:UPLIVE

我不敢對年輕人說:「隨著年齡的增長,開心的事情會越來越多」。但是可以自信地說,「上了年齡,遇到大部分事情都會變得很不耐煩,並且說的最多的是「我什麼也不知道」

10樓:111二六八

人都是孤獨的,無論你遇到了多親近的人,你到底只有自己懂自己。

我們所生活的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的,在很多時候我們都是身不由己的,我們作為人都是有自私自利的想法,沒有的人只是克制得很好。

錢並非是萬能的,但是98%的事都可以通過錢來解決。

我們生活就是乙個衡量利益的過程,你談戀愛,美麗動人是你的籌碼,同樣,帥氣有錢也是對方的籌碼。就算是安全可靠,性格溫柔,也是衡量之後,覺得對方能給你帶來利益的感覺。

生活中有很多不如意的事,但是大多數不如意的事都不是讓你崩潰的理由,溫柔才是。

人可以有多冷漠,連安慰你都是為了既得利益。

11樓:

有時候,說服自己真的很難。勇敢的順應自己內心深處的衝動地去處理問題真的很難。

人這一生,首先要對得起自己。不要輕易因為別人的眼光妥協,這很難,但你要讓自己告訴自己,我已經做到我所能做到的一切了,也許我無法成功,但我,不會沒臉面對自己。

也許你懶惰,拖延,懦弱,平庸。但你認為你做到了你所認為的最大努力,對得起自己,有靈魂。

最大的悲哀,莫過於逆心而行。

夜不能寐。

12樓:

諸行無常。

諸法無我。

諸漏皆苦。

福禍相倚。

難易相成。

終須都歸還,無謂多貪。

人無完人,必有缺陷,必有痛苦。

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貪嗔痴。

人生而孤獨。

什麼事情是你成年後才知道的?

哈哈 父母也是自私的,有時甚至超過路人甲乙丙丁。以前總覺得自己不可以忤逆父母,父母說的都是對的,即便是錯了,因為他們是父母也要乖乖順從,不知道何時被灌輸了這個想法,時至今日也依然覺得很茫然,可是有時候發現真的是痛苦的根源和深淵。小時候選擇順從,年輕時選擇對抗,成年了選擇無視和躲避,不願意再正面衝突,...

有什麼道理是你分手以後才會懂得的?

陳亦腐孑 愛別人的前提是,懂得愛自己。如果一段關係讓你因小心翼翼而有如履薄冰之感讓你不舒服,有 比起在一起不如分開 的想法,讓你無比懷念曾經美好的種種而難以面對現在的狀況,就要好好思考繼續下去的理由和目的了。我和你在一起,是為了追求戀愛關係中的美好,是為了互相溫暖讓彼此不再那麼孤獨,讓我們都因對方的...

有哪些道理是在旅行中才會懂的?

丁可樂 原來這個世界有這麼大,原來世界上的人有這麼多,平常會讓你煩惱的事情原來如此渺小,見過世界之大真的會對人的眼界和格局有很大的提公升。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句話是真的有道理,只有走過的路經歷的事才真的能理解。 楊浩 道理都說給人聽的。旅行不過是自己和解吧。如果覺得不開心旅遊再多也沒用。在旅行中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