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金庫爾戰役為何讓法國損失慘重?

時間 2021-06-03 12:22:39

1樓:陳某人

簡單答一答,手邊沒有什麼資料,很怕答得不合適。

法國一方在此戰中損失主要是因為此戰中大量有貴族組成的騎士(不管是作為騎兵作戰還是作為下馬騎士作戰),很奇怪我看不到問題的內容,只有乙個標題,如果只是標題的話,前面的那句話已經回答完了。我猜題主還想問乙個阿金庫爾戰役中法軍為什麼戰敗,這個就簡要回答一下了(其實是想不起細節),阿金庫爾戰役中首先是法國一方的騎士向英軍陣地發起衝鋒,但是由於沼澤地的阻隔,騎士們的衝鋒災難性地失敗了。(並且騎士們的驚慌的馬匹還把那片沼澤地攪的更加泥濘)。

剛剛找到的乙個回答裡的引文很好地概括了法軍的遭遇(話說我都能搜到回答,為什麼題主不能去搜一下)

當法軍的下馬重騎兵終於能向前推進時,法軍騎兵首先對弓箭兵的衝擊卻是完全失敗了。一方面人數太少,每翼可能只有150人;另一方面,由於泥漿路減緩了他們衝擊的速度,這樣弓箭兵就阻止了騎兵。對此,當代的一位歷史學家是這樣描述的:

「(法軍的)戰馬身受重傷,不能自主。」在騎兵攻擊失敗後,法軍的第一線徒步重騎兵才靠近英軍的第一列士兵,這一方面是由於自身重盔甲的限制,再加上較深的泥漿和英軍的箭雨,因而,行動遲緩。儘管長弓兵也是英軍第一列兵力的一部分,但是法軍的騎士們卻集中兵力突擊與之社會地位相當的,且可索取贖金的英軍下馬騎兵。

然而,亨利國王卻命令自己健壯而敏捷的弓箭手們投入會戰。這些弓箭手們「離開樹樁,丟下弓和箭,操起刺刀、斧子和其他短兵器,開始向披帶盔甲的法軍士兵出擊,」突入對方陣線,「殺死或刺傷法軍,而這些法軍卻幾乎沒作太多的抵抗,甚至根本就未作反抗,」因為這些被過重的盔甲拖累的騎士們正陷於泥濘之中。

開千歲:百年戰爭中英國是否真的有擊殺近萬法軍而只損傷數百?

沼澤地中掙扎的法國騎士和步兵使得法軍的弩手和弓手投鼠忌器,無法還擊,而炮兵部隊則被英軍的弓手壓制而後撤了。在這種情況下,法軍只能指望近戰部隊正面擊潰英軍,而他們的近戰部隊已經陷入了沼澤。英軍一度被法軍的騎士和步兵壓倒,但最終以逸待勞的英軍戰勝了法軍。

封建時代的法蘭西騎士給人的乙個重要感受就是莽,莽到什麼程度呢?尼科波利斯戰役中,法蘭西的騎士們敢直接衝向奧斯曼人的拒馬,下馬把拒馬推倒,再向奧斯曼人衝擊,而在此戰中,法蘭西的騎士也確實一度擊潰了奧斯曼的新軍。

如果只是敢於衝鋒的話,我們可以稱之為勇敢,但是在很多次騎士老爺吃癟的戰役當中,法蘭西的騎士們實際上表現得有些魯莽,上面提到的尼科波利斯戰役中,如果法蘭西騎士不是擅自衝鋒,而是與十字軍中的其他部隊相配合的話,可能戰役的最後勝利就是屬於十字軍的了。相似的事情也發生在金馬刺之戰當中,阿圖瓦伯爵把已經在交戰中取得優勢的步兵隊召回,然後指揮騎士們向縱橫的溝壑和佛蘭德人的工事衝鋒。克雷西戰役就更是典型了,法軍騎士在當天向山上布置了簡易工事的英軍發起了十多次衝鋒,但都沒有取得什麼戰果,反而是被殺傷了許多。

騎士老爺們並不是傻子,他們的魯莽很多時候來自於他們的成功經驗(或者是那個時期的常識),也就是騎兵集團的衝鋒確實取得了勝利,事實上,騎士老爺吃癟的戰例也確實很少,少到可以一一枚舉。(有的人或許會指出騎士們為了爭功常常發起無紀律的衝鋒,但是我覺得爭功的前提還是騎士們覺得自己能贏)值得一提的是,阿金庫爾戰役之後,法國的馬上突擊的傳統一度消失,後來又由聖女貞德復興了這一傳統。

你認為英(從阿爾弗雷德起) 法(從克洛維起) 德(從日耳曼人路易起)三國各自歷史上最傑出的君主是誰?

常言笑 英國叫亨利的男性國王很多都比較狠,但是他們和叫伊莉莎白的女性君主相比就菜了。實在是兩位伊莉莎白壽命太長,治國太久。法國的查理和路易都還行,但是在偉大的拿破崙皇帝陛下面前,查理和路易的光輝都顯得黯然失色。德國君主虛有其表,威廉們都不能完成祖宗的志向。只有普魯士時代的腓特烈二世舉世公認偉大無雙。...

為何讓四野南下解決桂系,按理說淮海戰役結束後,中野華野解決白崇禧不是更近麼,四野何必勞師遠徵?

春木深 我說個最簡單的理由吧,四野當時司令湖北人,政委湖南人,參謀長湖南人,連後來配合四野行動的四兵團的陳庚也是個湖南人 進軍西南的班底是怎麼樣的,劉鄧本來就是川人,南下的18兵團由賀老總帶著,賀雖然是湘人但出身川軍。那留在華東的三野呢,別說新四軍是三野的組成部分,當年粟裕在江浙,葉飛在福建都是出了...

阿爾 帕西諾有哪些讓你難忘的角色?他的表演有什麼特點?

王二十七 教父 邁克柯里昂 聞香識女人 史雷德中校 熱天午後 桑尼 疤面煞星 托尼 很多人說他是爆發式演技,但別人那樣演就是咆哮用力過猛 比如小李子 看老帕演戲不會有那樣感覺,說爆發式演技太片面了,他收放自如,與幾乎每個角色都完美契合,評價不了。 表演與人生 奧斯卡影帝級別的人物,美國電影史上神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