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好多家庭條件也不差的年輕人還沒經歷過多少世事就抑鬱了?

時間 2021-06-02 21:08:42

1樓:潘攀

只有社會可以毒打乙個人嗎?也許是來自學校家庭的毒打。

老一輩人確實物質條件不好,他們所想的或許只是吃飽穿暖,行為上也是為了這個目標。當行為和目標一致變沒有那麼苦了。

然而現在,公升學壓力就業壓力,還有來自家長自己內心的攀比(包括學習家庭條件個人形象...)。最痛苦的應該是自己的期望和被人寄予的期望不一樣吧,那種為之奮鬥的東西缺不是自己想要的,但又不得不奮鬥的無奈。

2樓:

幾千年前孔子就在《論語》中回答了這個問題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

道理就這麼簡單,當然了,萬事萬物沒有絕對,但是你看40年前的中國,有抑鬱症這個說法嗎?沒有

3樓:淩寒

自己的能力配不上自己的夢想

不需要現實的毒打,光在考研這一項上就能卡死很多人什麼是世事呢,所有經歷的一切不都是嗎

做不到又不放過自己,就這麼抑鬱了

4樓:夢遊的土豆

因為抑鬱症是病,不是單純的心理問題,它是伴隨著大腦的器質性病變的,比如海馬體萎縮,比如激素分泌失調。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5樓:楊姓婦女

剛好在看一本書挺有感悟,像我這樣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有乙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容易只關注著未來,而忽視現在的生活,而未來尚未來。社交圈子的擴大,又讓人們很容易去關注他人生活中美好的一面,進行比對,所以導致什麼還沒經歷過,就出現不良情緒,不過抑鬱一般只是暫時的,大腦會自動調節,偶爾抑鬱,整體處於愉快自在的心境之中,就是正常的,如果缺乏這種能力,可能就需要外界幫助。

「那些為了希望和未來而努力生活的人一直盯著前方,焦急地等待著即將到來的事情,好像未來的事才能使他得到真正的幸福。在這一過程中,他們對現在視而不見,毫不在意,任憑當前的時光匆匆溜走。雖然這些人看上去好像很精明,但實際上卻和一種義大利的驢子差不多:

人們在驢的頭上插一根棍子,棍子上繫著一捆乾草,這樣就可以讓驢子走得更快,因為驢子看到眼前的乾草,總想走快一些去夠到它。」

6樓:

那你先要知道他現在的家庭條件是以他父母放棄照顧他的童年時光換來的。改革開放帶來的機遇促使多少人全力以赴去創事業,包括女性。剩下來的孩子都是老一輩在照顧。

這就像現在的留守兒童一樣。只不過留守兒童的父母沒能趕上紅利期,只能在發達沿海地區打工。留守兒童這個概念在我小的時候我就已經有了很深的體會。

我是90年出生的,家在沿海。改革開放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是當時大人們卯足力氣去闖天下的動力。而我的童年一直在自己家奶奶家輾轉著。

學校放學了今天會不會有大人來接都是未知數。因為真的不確定什麼時候生意可以結束。所以我一般會等,在校門口等到沒有同伴,門衛要關門吃飯了,天快黑了,我知道今天媽媽不會來了,我要自己走回奶奶家了。

這個時候我的心裡很難過,早知道這樣我一放學就去奶奶家了。也別指望我奶奶爺爺來接我,他們要養姑姑叔叔的孩子,一共加上我有四個孩子要管,沒空乙個個接的。等到家庭改善了,很多家庭選擇生二胎,農村戶口允許生二胎如果第一胎是女的。

這種情況造成的家庭關係,不光一胎孩子沒能得到快樂的童年,連大人都感覺到親情的缺失,所以很多人選擇二胎。有了二胎他們可以找回陪伴孩子的感覺。通常一胎的孩子會被忽略,但家長會想用物質來彌補。

90年代有很多假冒偽劣產品打著科學的旗號,號稱可以促進孩子長高,預防近視等。這時的家長也不缺錢了,又想彌補孩子,覺得孩子的童年飲食沒有照顧到位長得矮矮瘦瘦的,有點慚愧,一打聽發現別人家的孩子在吃什麼什麼產品,就開始跟風。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起來,該有關愛的時期沒有關愛,能得到關係的時候只願意用錢來彌補,所以他們這群孩子心裡到底缺了什麼呢?

7樓:林林林

同理,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那麼早熟,現在的小學生為什麼思想那麼早熟。

究其原因還是獲得資訊更容易了,獲得的資訊更加雜亂了。

本來人就是容易被環境被其他人影響,更何況現在的大資料,當你點開為什麼年輕人都不再奮鬥的話題時,大資料開始了,不斷給你推相應的話題。

原本只是想看看別人為什麼那麼難,看多了,就把自己代入了更何況在看這些之前自己的三觀還沒完全定型,對自己的未來依舊是迷茫這下好了,更迷茫更絕望了

所以人生苦短及時行樂成為當代大多數人的一種生活態度還一邊行樂一邊充滿了對未來的恐懼,有啥意思呢?

說白了,只不過是被網路以及大資料給營造出來乙個黑暗社會的假象。真正踏入社會之後,並沒有那麼黑暗,而且自身也會成長,應對也會自如。看開了就好了

8樓:小咖哩黃不辣

因為現在網路太發達了,足不出戶就能看到自己和人尖的差距。精神壓力過大,從小小班化教學,人人補課。工作人家拼的996都不夠,你只想好好的朝九晚五下個班。

在中國,大家你追我趕的勁頭實在太足了,結果畢了業入了社會,還是當了社畜,過個普通人的生活,你可以不在意別人的眼光,但是你爸你媽你親戚都時刻在意。你不得不為了清淨,盡量達成他們的目的。所以就抑鬱了吧。

9樓:Nines

「在消費慾望最強的年紀,過著最乏消費能力的生活。」

這句話忘記在哪看到的,大概意思是如此。抑鬱的原因無非是在矛盾中掙扎,而又無法解決矛盾。

二十歲,看得見父母的年邁衰老,看得見同學的青春優秀,看得見眼前的物質享受,看得見未來的生活壓力。

我經歷的不多,但我網路看得多,所謂世事磨難,工作難,有未來高學歷門檻同時還996 007等等等等。生活難,有物件婚禮彩禮房價生孩等等等等。精神難,害怕想本持自我,抱住一顆赤子心,卻迫於某些原因只得遺志投湖。

所謂家庭條件不差,是我生在天龍即使不工作也有樓收租?還是父母打拼一輩子剛好在四五線有套房有車有點存款?還是家裡沒負債,沒汽車,供你讀學剛好無壓力?

我有理想,可現在大家都在販賣焦慮,焦慮得我好像新聞裡的事就在明天某個地方等著我,焦慮得我不敢追求理想,焦慮得我懷疑自己是不是抑鬱。

你說我才二十歲,未經世事能有什麼壓力?嗯,確實,讀個大學這麼美好只管努力學習確實沒壓力。

你說我抑鬱,我也確實抑鬱,父母勤勤懇懇一輩子沒旅過遊沒坐過船,我想分擔什麼卻無能為力,想和他們說我的巨集圖壯志卻沒底氣。

他們說幸福是雙手拼出來的,抑鬱啥啊,嗯,努力,拼。

10樓:鋼鐵防彈玻璃心

刻在基因裡的資料

童年時期不太好的經歷

成長過程中遭受痛苦的積累

性格心理、物理創傷

慢性炎症、睡眠障礙

以上這些都是可能導致抑鬱症的原因。尤其是第一第二條,你自己可能是完全意識不到的,你也沒有辦法控制。

你覺得你的家庭條件不錯,你以為你沒有經歷多少世事,但實際上可能恰恰相反。

許多抑鬱症在人們很小的時候就埋下了種子,慢慢發芽。等到人們覺得不太行、出現了各種軀體化症狀的時候才會去診斷,殊不知這時,這粒種子已經積累了好多年的能量了。

11樓:法外狂徒郭某

因為家裡有本難念的經,每個人經歷不同承受能力自然也不同而看待問題的方式也不同,所以一旦出現承受不住的事時間一久積壓多了然後又愛想,自然就抑鬱了

12樓:羅生門裡

因為題主不覺得家庭條件不差的年輕人經歷的困難能和家庭不好的年紀大一點的人相提並論,預設為遇到的困難和經濟條件以及年齡產生正比,非常傲慢和自我的評價標準

人的喜悲不能相通,除非你穿著他們的鞋子在他們的地方走來走去,希望都能互相包容一點,這種帶偏見的想法不僅會讓正常人覺得抑鬱症患者矯情,也會讓抑鬱症患者自傷

13樓:竹馬

很正常啊,家庭條件不差那也是以家庭來計算的,要是以這個年輕人本身來看的話,你會發現他抑鬱的根源很簡單,因為他(她)發現即使自己再努力可能連父輩的成就都趕不上,而父輩總想著自己的孩子能超越自己,可是時代不同了,當代年輕人都被罩在乙個透明盒子裡,看得見未來去找不到突破的方向,長此以往心裡落差越來越大,抑鬱不就產生了麼!

14樓:掃地長鯨

第一:針不紮你自己身上你不知道多痛。

第二: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都大致處於階級覺醒期,都有能力通過手機看到別人的生活,產生巨大的割裂感和無力感,從而意識到自己窮其一生也就可能是個普通人,自己再怎麼奮鬥也不一定能坐在豪華酒店裡過著那種有錢人的「枯燥生活」

第三:原生家庭的影響。

15樓:bigbadworld

就是因為沒有經歷過太多而導致的抑鬱,這種抑鬱的成因大多是迷茫。

網路的發達讓我們接受了太多資訊,見識到了這個世界各種各樣的「魔幻現實」,連課本都沒讀完的年輕人發現這個世界根本無法用他們的知識去解釋,空有一腔熱血卻不知從何施展。當然,這些都是在吃飽後才會去想的。

16樓:

說明你很幸福。

我在這裡呢。我也不想賣慘。我16歲就確診抑鬱症了。那都已經是15年前的事了。

你沒有抑鬱說明你樂觀,並且有乙個相對幸福的家庭,穩定的人生。

很多人並不擁有這些。

就像乙個人生病了才知道健康有多美好一樣。希望你以後也不用經歷痛苦,繼續樂觀面對生活。

為什麼原生家庭條件並不差,卻還是極度自卑?

新新新 很有意思的乙個問題,至少可以看出題主現在的心態不是不錯的。乙個人的性格成因,除了和原生家庭有關之外,還有乙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性格氣質。乙個不安全的孩子,對外界天然會感到恐懼 迴避等,這種型別的孩子會需要父母付出極大的努力,才能培養出健康的人格。你記憶中的這些經歷,幼兒園被朋友推...

為什麼現在好多家長將送孩子出國生活為目標?

呵呵噠 先自我介紹一下,大學出國,在加拿大呆了十年,現在在國內工作。在教育方面,至少是大學及以上教育方面,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資源 接觸學術前沿等方面確實要優於國內的大學。而在畢業後的就業及生活方面,別的國家我不太清楚,但以我呆的加拿大為例,工薪家庭的孩子確實也要比國內過得輕鬆。生活節奏慢,競爭壓...

為什麼有的人非常努力的生活,物質條件也不差,卻依然過不好當下?

小蘭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初三那年,某一次考試成績貼在教室後面,坐我前面的男生看成績回來,很悠閒地對我說 你平時這麼認真學習,成績也不是很好啊 那次考試成績的確不好,如他所說的,我平時也算 認真學習 那時候聽到以及後來想起這件事情,感覺受到莫大的侮辱,這眼淚也是不爭氣地流 我現在準備大學畢業,回過頭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