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公真的是無憂無慮 內心快樂的嗎

時間 2021-06-02 20:00:09

1樓:老窮酸

2023年,62歲的李叔同圓寂之前與一位趙姓好友見面。站在雁蕩山的山崖邊,山峰浩蕩,朋友突然感覺到李叔同眼裡有一絲異樣的情緒。

趙問:「似有所思?」

答:「有思。」

問:「何所思?」

答:「人間事,家中事。」

就像一位戒除吸食鴉片幾十年的人,在自己最後的時光。

友人問:還有什麼想要的嘛?

答:我還想吸兩口鴉片。

真的戒除哪有那麼容易,我們更多的是逃避。我感覺濟公是通過自己行為的瘋瘋癲癲來掩飾自己內心的悲痛。悲喜交集~

2樓:Demons

在我小時候看這部劇的時候就覺得他不是真正的快樂,他只是看開了人生不過如此,萬事都不值得一提,在我看到李修緣再次回家看到父母雙亡,家不再是自己的家的時候,真的有一種世事無常的感覺,想哭。。。。

3樓:吉哈哈

我記得小時候看得濟公總是嘻嘻哈哈的,所以我也會以為他很無憂無慮快快樂樂。

可是現在長大了,我總覺得他很平靜。是內心的平靜。

雖然很多時候他的表面都是快快樂樂的,偶爾有其他表情。可是沒有人能永遠快快樂樂,在生理上是這樣的,腎上腺素等這種興奮性激素如果一直產生的話對身體其實是不好的。而平靜的話,機體或許會一直保持穩態。

當然就神話這個方面來講,濟公是個看破紅塵的修佛人。他在塵世的煩雜中為的是解決人間的苦難,維持乙個因果報應的局面。那麼他心中自然是平靜得不為任何所擺動,方能去解決去處理這些人間的雜燴。

還有就是,佛一直推崇的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說不要對任何產生執念,而我以為能夠不生執念的事情,是我們能夠脫離本體而平靜的客觀。

那麼因為我們這些俗人,無法做到平靜,無法六根清淨,也時常遭遇些苦難。所以濟公憐憫我們,在人的所有情感表現當中,只有快快樂樂使我們的生活更好一些,他就大多數都是那麼快樂,希望我們這些活在塵世的人能夠對生活有盼頭有希望的。

大概就是這些了吧。或許你們的其他想法更好

4樓:

誰能想到,他下山之後,看到自己破敗的家,跟滿是荒草的父母墳是什麼感覺。

沒有任何乙個人的內心可以永遠快樂。即使是傻子,也會在做夢時顫抖。

游本昌的濟公,有乙個非常經典的畫面,就是一邊笑臉,一邊流淚,你說他快樂麼?

5樓:敬之先生

剛才看了一晚上濟公。

看到小彌陀偷喝濟公師傅的酒,卻發現是醋。後來濟公給他葫蘆喝,一會兒辣,一會兒苦,一會兒一滴沒下,一會兒又有水聲晃動。

我覺得是這樣吧。

其實濟公師傅是佛法本身,替佛主在人間施佛法,普渡眾生,什麼是善什麼是惡。

李修緣什麼的,早就消失了。

所以總感覺,濟公師傅的故事總游離於其他佛教或者神仙故事線外。

當然了,即使是的濟公和銀幕上的不一樣,我們也未曾得見。

但是作為佛法施行人之一,也許,就是佛本身。

苦,甜?蘿蔔,兔肉?

我佛心中,其實都是一樣。

非無味,因為無味也是一味。

愚見一點。

6樓:楊小燈

濟公雖然表現給世人的是嬉笑怒罵的形象。但他內心深處還真的不是無憂無慮的。

像朱一旦說的,勞力越戴,責任越大。

濟公活佛因為是大羅金仙降世臨凡,所以要承擔普度眾生勸人向善的責任。事事講因果。或許他表面上嘻嘻哈哈,但是真心的為人民鳴不平,為妖怪度化。

九度黃淑女就可以看出,他的目的不是要置妖怪於死地,而是勸人向善教人學好。所以內心深處肯定也有甜蜜的負擔

人可以無憂無慮的生活嗎?

仙則 人的幸福是虛無的,飄渺的,唯有苦難是真實的,必須要面對的。人能感受到愜意自在,無憂無慮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只不過是因為苦難還未降臨或者剛剛克服了自身的苦難,而讓人產生了短暫的幸福。一味追求幸福而忽視了潛在的苦難,是毫無意義的。只要有一點點煩心的苦難,我們都不會感到幸福。人能活得無憂無慮,只要一條...

傻子整天無憂無慮,生活的很快樂,那為什麼沒有人主動選擇做乙個傻子?

廢材研究院 然而聰明的人,並不願意當傻子。是因為,從他聰明人 正常人 的角度看來,傻子可憐,傻子委屈,傻子應該不快樂。然而這一切,傻子自己是感受不到的。所以這句話 愚人的生活比死亡還要糟糕 只是普通人 聰明人 認為的。而我只想說 你去問問傻子呢?外界的一切,都不足以影響主體 傻子 自己的感知。原文推...

作為無憂無慮的蠢0是怎樣的體驗?

葉哈哈 作為乙個資深的蠢蛋!我覺得無憂無慮都是因為自己神經大條導致的。有時候我覺得我的記憶力還不如乙個2歲的孩子,就打我經常犯的乙個錯誤把!記不清東西名字!這個我室友真是被我征服了!比如呀 飛輪海 飛海輪 HTK HKT 宋智孝 宋孝智山下智久 久智山下 還有很多很多我挖腦挖不出來了,反正很多名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