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事無成,是否因為我們太「中」?

時間 2021-06-02 18:03:52

1樓:樂正禮義

並不,中庸講的是在處事時選擇最合適的方法,盡最大的努力,求最好的結果。

若是真的做到了「中」,或多或少都應該有一些好的結果。若真的一事無成,基本上是因為過或不及。

2樓:小錦蓮蓮

中是合適。

當局面不是特別好的時候自然需要一些特別的手段。

這麼說吧,中的道理跟權衡是有關係的。

孔子說——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扣其兩端而竭焉。

中就是這兩端。

有人說,我要名聲,我要財富,我要權利,我要世間好物好事盡我所得。

你覺得可能嗎?

得財而失名,得名而失利,不是常有的事嗎?

現在的人用的不是非常之法,只是用某一樣去換去了另一樣。

當然,也有不是那麼偏激的做法,實打實,一步一步慢慢走,全部都得一些,卻又不會都很多,當時機一到,一舉得勢。

一鳴驚人不也是乙個道理嗎?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明明都佔之一,卻偏偏都沒有好下場,但二者綜合綜合,或許也就沒有那麼淒涼了,所以才說這是乙個人。大部分人不可能只考慮一面,往往是多面的。

中是全域性觀,也是一種包容。

中與道相追,看用的人是什麼境界吧。

當然乙個人顧慮太多,乙個人懦弱,乙個人無法做決策,是不是因為太「中」了?

捨得,捨不得。哈姆雷特。都是典型的代表。

謹慎的思考高效的執行。把時間都浪費在無效的思考上,最後不過竹籃打水。但根本不思考亂思考,對不起,還不如不執行。

自由的思考固然可愛,但正確的思考更為可貴。

要真正懂得運用中庸,需要學會正確的思考,也要學會取捨。

所以才說權衡是帝王術,一般的人,衡來衡去就那點東西。

齊家治國平天下,這裡的家是過去的大家族,現在的三口之家齊好也只是安內,還不到帝王術的程度。

如果做不了決斷,也想不出驚人的構思,不是「中」不對,只是我們的思維方式還不到這個層面,多聽聽,多學學這方面的課總會有收穫的。*^_^*

可能題主有點不是特別明白修身養性是為了什麼。

當你是自己時,你可以說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可是當你肩負多人時,是沒有資格說什麼個性的。

就拿美美那個統統來說,他輕率而不負責任的表達還有做法,是對他們國國所有人負責的表現嗎?我們的也來個這樣,指不定心裡想著是個二代三代坑爹吧。

做不同的事自然有不同要求。

所以《墨子》《孟子》《老子》都是不一樣的。

儒學是天下仕子之學,是統籌學,是管理學。

墨家是天下匠人之學,是藝術,是對某種巔峰極致的追求。

並無對錯好壞,高低,天下能沒有匠人嗎?能沒有統籌的人嗎?

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乙個不想做將軍的兵不是好兵。乙個人只懂打打打,天下會亂套,所以也要懂得止於至善。

人到中年一事無成是否可判定為失敗?

不一定,姜子牙八十歲才出山,後來幫助武王伐紂平頂天下。劉邦40多歲還是個小亭長,許多年後,才平定天下,位居九五,開創大漢。千百年來,大氣晚成之人,比比皆是。並非一到中年,一事無成,就是失敗。別為自己這麼早就判定一事無成,什麼是成為什麼放棄,人生就是體驗,喜怒憂思驚恐悲你都真正體驗過麼,什麼是成事,人...

一事無成的人可以生活嗎?

雁d 問這個問題,其實你希望別人給你肯定的答案。生而為人都有活著的權力,當然你也有放棄的權力。生活有苦有甜,失落了喝喝雞湯,確實不想動了,那麼就原地撲倒,苟且一下。待恢復了,就爬起來繼續往前走。不用跟別人比快樂,比物質和比幸福,就像你不樂意跟人比慘一樣道理,因為自己的生活,冷暖自知。相信沒人能隨隨便...

26歲,一事無成,很迷茫?

be different 同26歲,不請自來。同樣的迷茫,不同的原因。我現在的狀態,就是太想獲得一樣東西,以至於不管我學什麼都想要與這個東西掛鉤,反而導致了幹什麼都沒有動力,什麼都想走捷徑。我知道這樣是不對的,但奈何仍困於這樣的情緒裡。你有句話說的是對,知識改變命運。我們也必須承認優秀的人各種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