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裡有乙個人行為很壞。然後大家都會把他作為典型攻擊他。從而似乎別的人的小的壞行為壞習慣就不壞了

時間 2021-06-02 17:04:48

1樓:緹墨菇涼

本質不變,壞不分大小,就像惡不分大小,惡的本質就是惡,只不過兩種壞的程度很明顯的差別,有了對比,目光就集中在那個程度大的身上了

2樓:十七君的自律筆記

惡魔效應是指由於對人的某一品質,或對物品的某一特性有壞的印象,會使人對這個人的其他品質,或這一物品的其他特性的評價偏低。

「惡魔效應」一詞,源於菲利普·金巴杜的《惡魔效應:由善及惡之全解》一書。這裡可借用它說明與暈輪效應相對應的另一種認知偏向,即在印象形成過程中對不好的一面加以誇大化的感覺和看法,是由於某一點或某一些不好印象而擴大到全部印象的知覺現象;對乙個人進行評價時,往往會因對他/她的某一品質特徵的強烈、清晰的不良感知和印象,而對這個人的其他品質、特性也會給予否定性、妖魔化的評價。

惡魔效應的特徵就是抓住一點短處,推及其餘,認為極端地、絕對地壞。

恨屋及燕。就是說,某人對另乙個人某些方面的厭惡、鄙視與痛恨會衍生到他/她的一切方面;由於討厭乙個人,因而連他/她家中原本可愛的燕子也都不以為吉祥,不覺得可愛了。漢·劉向《說苑·貴德》中所說的「憎其人者,惡其餘胥」亦是同樣的道理,其中的「餘胥」是地位低下的小吏、貴族的管家之類。

意思是說:憎恨乙個人,也會連帶憎恨他的僕人、隨從。

與之相對的是光環效應(Halo Effect)又稱「暈輪效應」、「成見效應」、「光圈效應」、「日暈效應」、「以點概面效應」,它是一種影響人際知覺的因素,指在人際知覺中所形成的以點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觀印象。

提出者:美國心理學家凱利(H. Kelly)

乙個人的某種品質,或乙個物品的某種特性給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這種印象的影響下,人們對這個人的其他品質,或這個物品的其他特性也會給予較好的評價。

光環效應又稱暈輪效應,它是一種影響人際知覺的因素。這種愛屋及烏的強烈知覺的品質或特點,就像月暈的光環一樣,向周圍瀰漫、擴散,所以人們就形象地稱這一心理效應為光環效應。和光環效應相反的是惡魔效應,即對人的某一品質,或對物品的某一特性有壞的印象,會使人對這個人的其他品質,或這一物品的其他特性的評價偏低。

名人效應是一種典型的光環效應。

一群人不喜歡乙個人是乙個人的錯還是一群人的錯?

隔山燈火 為什麼覺得是錯,只是不一樣而已。喜歡和不喜歡的標準是虛無縹緲的,如果覺得有很多人喜歡是對的,那麼,他們的喜好的標準是對的還是錯的呢?不能用對和錯來標榜喜歡呀,只能說是不同而已。如果是在人際交往上出現問題,想借這個問題來提公升一下自己的交往水平,那就得做好同化的準備,成為所謂的別人喜歡的那些...

乙個人真的能打贏一群人嗎?

趴趴兔 我們學校還真有乙個這樣的人。不過我只看到了他追著人打的畫面,其他細節是聽同學描述說的,因為這個事實在是太有名了,震驚我一年,印象深刻。乙個男生,不知道為啥被人抓廁所去了,然後是那種旱廁,室外的,男女連在一塊,有兩個門,乙個牆隔著。因為被突然抓過去的,他就乙個人,一開始落入下風,然後打鬥過程中...

阿修羅是乙個人還是一群人?

心是蓮花開 仁清法師 阿修羅是怎麼回事?接下來是思惟非天之苦,非天在佛教也叫阿修羅道,阿修羅是六道輪迴之一種。非天在書上講 諸非天中意苦眾,其因本性嗔天福。彼等因有趣性障,雖具智慧型不見諦。他們也非常有智慧型,但是他們有果報的障礙,所以說不見真諦,不能開悟,不能證果,很難證果是這樣。非天的住處在於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