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了,想從機械設計轉維修,可能性多大?

時間 2021-06-02 00:56:06

1樓:暗殺的黃蜂

怒答!我89年的,比你小兩歲!我初中沒畢業,技校上了三年(鉗工)。修了4年模具、2年焊工、5年機修、PLC程式設計1年、現在做機械設計2年,昨天公司剛給我換了個戴爾移動工作站(最便宜的)。

我用了十幾年才熬到設計崗,你卻說你要做機修!人不能越活越退步!你有我起點低嗎?我這樣的都幹設計呢,哥呀!你可別不爭氣呀!

2樓:AskerX

設計一定比現場牛嗎?有乙個最大的誤區吧!

現場維修十幾年的經驗積累,可不是你一兩天就可以掌握的。

乙個設計不鑽研的人,在維修現場也不會鑽研,不就是混日子麼。

不要輕視維修,從設計角度,你是理論上的小強!

3樓:蔣小壞

這基本上是乙個「降維打擊」式的就業模式。

只要你的動手能力不是「白痴」型的極端,你可以輕鬆的搞定機械維修這個工作。

因為乙個做過機械設計的人,其在思考乙個機械故障時的切入點和邏輯是完全不一樣的。

對於乙個機械設計工程師而言,如果乙個裝置出現了故障,我們的邏輯和切入點是這樣的:

1、首先要研究是這個裝置的執行原理是怎麼樣的?

2、這個裝置有哪些功能,有故障的是什麼功能區?

3、這個功能區的結構是如何設計和實現的?

4、如果沒有故障的情況下,其正常執行的狀態是什麼樣子?

5、推理出導致現在故障的原因是什麼?

6、解決問題。

我們來舉個例子,在你的面前有一台工具機,其中的乙個驅動軸的絲杆抱死了,無法正常驅動。

對於很多維修人員而言,直接換乙個軸承就算完事了,而且確實可以保證一定的時期內工具機可以正常運轉。

但是作為乙個機械設計工程師,我們的切入點會完全不一樣,更換軸承只是「腳痛醫腳」的治標不治本而已,其背後的本質可能是絲杆軸承的潤滑系統出現了問題,或者是加工環境存在很大的干擾,例如切削液流入了軸承,導致潤滑脂失效,從而讓軸承損壞。找到了具體的本質原因後,我們才會去真正的解決問題。

我們可以增加具有定時打油的定量潤滑系統來保證軸承的正常使用,還可以對切削液進行有效的防護來杜絕其對軸承油脂的腐蝕,然後在更換軸承,只有這樣的套路操作,才能真正保證絲杆傳動的有效性和高質量。

而這樣的設計原理是普通的裝置維修人員所無法認知的,在他們的眼裡,他們看到的就是軸承壞了,換乙個軸承就好了。

所以對於乙個具有機械設計經驗的工程師而言,如果是做裝置維修的工作,基本就是在降維就業,所以不存在什麼可能性的問題,只存在你願不願意的問題。

裝置維修並不是很輕鬆的活,你所面對的工作環境,工作安全性,以及工作的時效性都是有著很大的挑戰的,拿慣了滑鼠的手,不一定能夠輕鬆的拿起乙個幫手和螺絲刀。

而且手上的功夫也是需要鍛鍊的,有很多鉗工類的知識在裡面,當然這種實踐性的知識本身是沒有太多深奧的東西,就是需要切身去經歷和積累而已,如果是從原理上去分析的話,很多東西都不值一提,但是卻有非常有用。

所以這有乙個積累的過程,但是絕對不存在所謂的能不能的問題,只存在你想不想的問題。

4樓:

澆一盆冷水。

你說了,不愛鑽研。

我姑且認為你是認真說這句話而不是謙虛。

你要做乙個自家成熟產品的維修,有著十多年積累或許可以。

如果不是,而是其他機械的維修,不愛鑽研這一條基本難以勝任維修這個充滿挑戰的工作。

個人認為,做設計,可以看做是完全資訊決策。而維修不是。維修必須在有限時間內,就問題的可能原因進行排序、嘗試、排查。

作為一名維修人員,需要有對機器工作原理的全面、系統的了解。有時候所需的知識是跨部門甚至跨行業領域的。有時候非常考驗維修人員迅速學習並融會貫通的能力。

維修會有更多機會「動手」,但是維修絕不是僅僅「動手」。維修面對的一般是多種不利因素綜合作用後得出的乙個不利結果。而如何從這個結果,反推各個環節,判斷是哪些環節出的問題,並進行針對性嘗試,需要耗費大量腦細胞。

當然,題主既然對「動手」比較感興趣,那麼不如多親自安裝、除錯一下裝置。自己設計的好不好,自己試試就知道。

另外,不建議轉維修的另乙個原因是,國內大環境,現在對於裝置維護方面的工作並不夠重視。難以獲得較好的發展前景。

不過,如果題主已經下定決心,踏入維修一途,那麼可以說您十多年的機械設計經驗,會對從工作原理上理解機器的執行,從而更快、更準確的識別問題點,解決問題並提出改善措施方面的工作有很大助益。

「上醫治未病,中醫治已病,下醫治大病。」機器裝置也是一樣的,出了問題,去維修,是下策;發現劣化趨勢,將問題消除在故障擴大之前,是中策;在設計階段,就考慮到相關可能,從而在設計端避免問題出現,是上策。

利益相關:十年經驗裝置工程師,同行越少越好~

女生轉專業,轉建築,還是機械設計製造?

安子昆 取決於個人喜好。像我的話,之所以選建築就是因為它裡面涵蓋的領域很廣。既有藝術的文藝範兒,又有理工的嚴謹,還會接觸到前沿的技術。即使畢業了,不做建築方面的工作也沒有關係,可以轉戰平面設計,影視,程式設計等等。當然也需要在特定時期的需求間做選擇。最後祝題主學業順利 文思捷 建築不了解,但是我很好...

36歲了,機械設計,沒啥底子,幹的很累,轉行教育行業靠譜麼?

我幹了四年,今年29改行做程式設計師中。在輔導班當過幾天老師,工資低,遇到老實的就算不肯學也好點。遇到不肯學還不老實的沒轍,不能打不能罵,說教沒用,爸媽都管不了。工資還行,比畫圖掙得多,但時間比較錯位,六點到十點晚上。 迷茫的拉布拉多 兄弟,我倆差不多年紀,我也36。我有個疑問啊,兄弟你在國企幹了九...

想從裝置管理改行到機械設計,好改行麼?

瘋狂的製造控 在機械行業,也分技術管理 人員管理 裝置管理 質量管理 生產管理 物流管理等。你的主攻方向是什麼就應對應的準備一些相關知識才行! 田同學 還是想請問您所說的擔心以後就業面太窄是具體指什麼雖然現在主張的是年齡不受限 但35歲優化也是真實存在的 我個人認為32這個年齡,如果認為自己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