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捐錢是捐錯了嗎?為什麼會有這種人?

時間 2021-06-01 23:17:29

1樓:開心就好

捐款是個人行為,你覺得跟老師有感情,那就捐,其他同學不認識那位老師不捐也是合理。但是捐款這事,自己捐與不捐都沒必要去要求其他人。但是有時候捐款不一定是要治好病,更多的是對乙個臨危之人的幫助和安慰。

與人為善,也是對自己修養的提公升,太重利人生會很累。

2樓:

無論出於感同身受,還是對自己老師的感恩,願意用自己可支配的資金施以援手,都無可厚非。

至於那位同學,一來未受到患病老師的教導與關護,二來與老師素昧平生非親非故,不捐確實也無可厚非。

但中華民族尊師重道,樸素慈善互濟互助,又有共和國法律明文,捐贈自由,自有資產支配自由,其對捐贈人的譏諷嘲笑均是對公民意志的扭曲,對公民合法權益的無端侵犯。

題主沒錯。而對於那位同學,如果不想因為無意義的人牽扯更多精力,浪費自己的時間,就疏遠一些好了。畢竟不是一路人。

如果氣不過,「錢買不回健康,但老師的恩情值得我捐這些錢表達心意;如果募捐的人是你,我肯定不會捐的。」

3樓:葉千山

急公好義、樂善好施是一種美德。

但是我要說的是,自從有了輕鬆籌、水滴籌、愛心籌之後,面對以商業利益為驅動的行善模式讓人越來越「愁」了。

這種模式如此好使讓越來越多的人競相眾籌。

我不反對個人去眾籌看病,但是我反對變相的逼捐和派捐。

學生為老師募集善款,這事兒有錯嗎?

反正我上學的時候,沒碰到過老師生大病要死的事兒,也沒捐過款。高一時下學期班主任生大病,其他老師來代課的。我們班連組織看望老師這事兒都沒有。

當然,那個時候他們都公費醫療,但是想起來,我們那個時候班長都沒想起來組織大家捐個款去醫院看望老師。風氣如此,倒不是不尊師,大家都單純:老師生病她看她的病,我們學生上我們的學。

我不知道你在什麼樣的學校上學,也不知道班裡為什麼要組織捐款。我並不認同這樣的行為。

至少在目前的學校裡,家長和學生在老師面前是處於弱勢的。我兒子上小學時,一些家長私下裡給老師送禮,希望老師對自己的孩子好一些。我們從不送禮,即使有一段時間孩子感覺老師有點不喜歡他(倒不是不送禮被針對,送禮的是少數),因為我們認為不要助長這種風氣,沒必要。

老師看不起病嗎?即使看不起病也不要讓學生去捐款——我不反對老師們為他捐款,但是不要讓學生組織為老師捐款。

我不管其他人怎麼看,我覺得這事兒透著怪異。如果老師生病都在學校發起募捐,這不都成了公器私用了嘛!(老師自己向社會發起捐款那是他自己事情)

最多班費出點錢買些東西,幾個學生代表去醫院看望一下就行了。

有人願意給老師錢,慈善法都管不了,自個兒私下送給老師得了。

這種情況是我錯了嗎?

找你爸媽要錢,出去住,他們才是有義務養你的人。跟同學相處不好,跟親人相處也不好,想過是自己的問題嗎?又當又立可不道德。 意捅舔瞎 談不上誰對誰錯,年輕人跟老年人肯定有代溝,關鍵在於容忍 理解。對你奶奶的嘮叨 固執,你不必試著去改變,因為這是徒勞。你如果能以尊重 感恩的心態看待你奶奶,或者說是其他人,...

面對這種情況,是我的想法錯了嗎

這事兒聽你爹的,你爹說得挺好,你奶奶也說得挺好。你要搞清楚乙個概念,那是你姑媽家,而不是你家,大過年的別去給人家礙眼,省得人家說你家沒家教。我家那未滿12歲的閨女,就這單事兒分分鐘處理得比你好。那不是你家,你去到了就是客,老話講客隨主便,當客就得有當客的覺悟,更得學會換位思考,別說現在是過年,哪怕平...

為什麼有人會有這種想法?

LittleToph 有一天,乙個人進了我家,說 你們家為什麼要按你們的習慣生活,為什麼不按我這個外來人的習慣生活?為什麼不把你家最好的資源供給我?為什麼不在我進你家時,就把你家讓給我?為什麼不把我奉為上帝?我對你們家印象極不好!我就呵呵了,發這種問題的人,是存心想挑起一些什麼吧,簡稱搞事體 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