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總是對陌生人一些細小舉動所感動,而對父母的養育之恩說的那麼廉價與不堪?

時間 2021-06-01 15:56:05

1樓:「已登出」

責任和義務不是愛,因為它特別強調你的付出和回報是否公平。

陌生人對你沒有責任和義務,然而TA還是幫助你,這個可以叫恩,反之則不然。請先搞清楚兩個概念:什麼是愛?什麼是恩?

2樓:梁涼生

許多人總是對陌生人一些細小舉動所感動,大部分人是這樣的;對父母的養育之恩說的那麼廉價與不堪,這樣的人是有的,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這樣。被陌生人的細小舉動感動,感覺就像走在路上撿到100塊;而父母對兒女做的事情,感覺就像空氣和水。理所當然。

得到「意料之外」的獎勵,自然是有好的情感體驗,甚至很「感動」,好像天空很藍。

父母對孩子好,這是「預設」的事情,愛的施予者理所當然,接受者理所當然。只有父母對孩子不好,才會有人覺得反常。

正常情況下,父母愛孩子,孩子自然會愛父母。相親相愛,在親子關係裡,是一種理論上的絕對狀態。現實情況裡呢,相親的很少,相愛也很少。

反而經常會有人憤慨「孩子對父母態度很差」,有的孩子會吼父母,甚至有的會拳腳相加。

這是為什麼呢? 孩子怎麼這麼過分?對父母的恩情如此不堪?

其實,是這樣的。父母給了孩子愛,也給予了傷害。愛不比恨少,恨不比愛少。(當然,這還是正常家庭,有虐待孩子之類的畜類父母就不需要解釋了。)

很多人忽視了乙個事實,父母老是強調愛孩子啊。第一,純粹的愛是不求回報的,中國的父母你懂得。第二,愛孩子對於父母來說也是一種感情需求,而且是非常大的需求。中國的父母你懂得。

子女和父母之間的感情是很複雜的,也是很深刻的。你可能只看到了一面,很小的一面。對父母態度很差的孩子,大多屬於父母非常非常溺愛孩子的那種,被包辦了一切,被取代了一切,感情上可能就是個「廢人」,對父母充斥著巨量的潛意識的恨,卻無處可逃,自己不懂得,自己也不會。

「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都是免費的,像水,像空氣」。拿水和空氣比擬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因為所有人認為這種愛卻是像水,像空氣。卻是也像。

但是,在現實裡,有的水和空氣怡人養人,有的水和空氣,他媽的是要收費的,還是有毒的。

為什麼許多人喜歡推崇一些層次很低的人

萬曆十五個春秋 這種想法還是得看每個人的崇尚是否一致吧。舉個例子,以更高層次的方式考量,應當推崇果戈里和谷崎潤一郎的文學。但我也依然喜歡太宰治 村上春樹 菲茨杰拉德 塞林格這樣的作家,甚至喜歡得更甚。當然可以說這幾位作家層次一點也不低,那麼這說明了你和我的崇尚一致。但對別人並不一定如此了。費拉基公尺...

陌生人可以給我一些建議嗎

雨珠 人總是要學會成長!鳥兒長大了,都要離開父母的懷抱,展翅飛翔,去尋求更廣闊的天空!我們總有一天也要離開父母,離開熟悉的環境,去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大多數人對未知的環境都會感到不安,焦慮,而且多慮。不要害怕,不要讓你的思維左右你的行動,因為一切還沒有開始,你腦海就出現不好的想法,會讓自己止步不前。...

陌生人 可以給我一些鼓勵嗎?

羨雨 可以我覺得你首先要相信自己,就像我 培養自信,你可以去做一件你喜歡的事,做好它,然後分享一下,比如說我,我堅持繪畫 別人怎麼想,不要太在意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最棒的 加油 東方小筱 當你覺得心情很down的時候給自己的心靈找個樹洞發洩發洩依舊可以滿血復活了鴨 世界那麼大 總有自己可以發光發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