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網路中,在實名制 開放性的前提下,人們會發些什麼?

時間 2021-06-01 06:50:48

1樓:

會發一些可以分享的內容吧,好的電影啊、電視劇集、美食、時事熱點什麼的,內容會比較大眾,屬於可以分享範圍的內容。

但是個人財產啊、公司、家人、情感、負面情緒的東西都不太會發

2樓:張亮-Leo♂

嗯。。。

實名制+開放性。其實這樣的社群有啊,所謂的商務社交網路,都是這種玩法。

可是,有多少人在玩呢?

如果拋棄掉商務的概念,朋友網、人人網也未必就不符合你描述的定義,但是朋友網應該算作失敗的產品了,人人也明顯有一些問題。

你會發現這樣乙個現象,其實對於乙個真實關係的社群而言,使用者發表什麼一點兒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推動他們進行互動的力量是什麼。

這裡可以反過來思考:

1、乙個開放性的實名社群,使用者間有沒有互動的動力?

2、如果動力不足,有沒有辦法嘗試增加動力?

至於題中描述的二度關係,其實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二度關係在網際網路上呈現是為了什麼,能幹什麼。所以,我還需要思考。

3樓:白珅

大多數活躍的普通使用者會發生活中好玩的事情,或者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然後熟悉的好友看到後會發生互動,不熟悉的好友只會看但是很少互動。所以在發的時候是不會考慮不熟悉好友的存在的。

例如,我有100個左右的互粉不熟悉好友,微博平均閱讀量有1000左右,但都沒有互動。

《社交網路》中, You re not an asshole, Mark You re just trying so hard to be 這句台詞應該如何解讀?

木村小雪 這個問題主演本人回答過。The irony of Zuckerberg in the film is that s he s isolated and views all relationships as an outsider,so is able to create this netw...

如何構建社交網路中的 News Feed Timeline ?

辛泉預 在兩個方面的平衡應該是比較關鍵的部分 1.資訊結構化 或解構度 的顆粒度大小及演進速度的平衡結構化程度高,利用系統 演算法處理,提供資訊效率和使用者體驗,但使用者的操作成本可能會偏高,還有習慣的培養等問題,需要循序漸進 2.系統智慧型資訊處理和使用者便捷的資訊操作比例平衡系統是否能進行優質的...

在網路上交友自如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有社交恐懼症怎麼辦?

貓小曉 這個問題說的好像我呀,網路上我是話嘮,現實生活中害怕社交,其實還是因為不自信,放不開的緣故。網路上誰也不認識誰,我此時的行為和表現你也看不見,我不必拘束,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網路上特別輕鬆自在。一旦回到現實中,我身體表現的行為和動作無法掩飾,因為緊張,說話會結巴,身體發抖僵硬,就會擔心別人嘲笑...